河北省工业转型升级现场会。吕宁 摄
长城网6月27日讯(记者 郑佳洵 闫思宇)记者从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全省工业转型升级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据了解,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002.7亿元,同比增长3.4%,占全省GDP的36.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五万亿”,达到5.4万亿元;全省完成工业技改投资9964.8亿元,同比增长6.3%,超年度目标2.8个百分点,投资总量居全国第三位(在山东和江苏之后),是2012年的1.7倍。
今年1-5月份,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比1-4月高0.1个百分点,其中5月当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累计增速居全国27位;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1.9%,比去年同期提高23.3%,已连续四个月实现二位数高速增长,对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02.1%。
鹿泉:培育新动能创出新路径
日前,记者在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科林电气分布式光伏监控运维平台正在对光伏扶贫项目临城石匣沟村级电站进行在线监控,大屏幕清晰显示了当前功率、总收益、累计发电小时数、环保数据等。这种“远程电站管理”功能只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发挥的“大招”之一,智能扫码建档、实现随时随地在线监视、发电状况一手掌握、自动巡检、快速响应及时现场维护等实践更是轻松自如。
迅速成长为中国智慧电气引领者的科林电气是石家庄市鹿泉区裂变式企业增长的缩影。鹿泉区坚持把促进企业裂变式增长,作为壮大优势产业、培育龙头企业的重要抓手。通过政府扶持和企业自身努力,一批鹿泉企业实现裂变式增长,中瓷电子主营业务收入三年翻番,年均增长28%以上;君乐宝乳业保持了30%的增长速度,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排名第四的奶类龙头企业……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现场会上了解到,鹿泉区紧紧围绕“深入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这条主线,紧紧抓住“优环境、促创新”两大关键,推动鹿泉经济呈现出“转型不失速、发展上台阶”的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成功争列为全省首批工业转型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双试点示范区。全部财政收入由2012年的20.8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41.4亿元,实现翻番;单位工业电量财政收入由2012年的0.89元提高到2017年的3.17元,累计增长256%。
“鹿泉曾是华北地区重要的建材基地,水泥产业对鹿泉财政的贡献率一度高达52%。为转变靠拼资源、拼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近年来鹿泉累计削减水泥产能4000万吨,腾退土地5600余亩,去年又封停压减水泥产能119万吨,关停“散乱污”企业392家。”鹿泉区区长李为军在会上介绍,“通过持续不断地调结构,彻底转变了粗放发展模式,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
坚决“去”还要加快“转”。按照“一区、三平台、四产业、多集群”的转型发展路径,鹿泉区构建了休闲旅游“一业覆盖”,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和智能制造“三足鼎立”的“1+3”产业新体系,新兴产业税收占比达到76.4%。始终坚持环境就是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鹿泉区引进建设了西部长青、中以农科小镇、土门关驿道小镇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培育了10大“旅游+”新业态,成功举办第二届石家庄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环境的改善、休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增强了鹿泉对企业引进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廊坊:打造“大智移云”产业高地
作为河北省“大智移云”行动计划重点区域,廊坊市明确将“大智移云”作为首位产业优先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全国领先的大数据应用先行区、以智慧遥感为重点的京津冀“互联网+”创新示范区、以优质政务服务为特征的河北智慧城市引领区。
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加快发展“大智移云”引领产业升级行动计划》、《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大智移云”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大智移云”的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并设立“大智移云”产业发展基金、新型显示产业基金,以及“大智移云”发展专项资金,拿出实打实的政策措施推进产业发展。
倒逼促转型,强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环境质量,腾退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廊坊打响了钢铁去产能和“散乱污”企业整治两场攻坚战。
激发新活力,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廊坊市将技术改造、行业提标和工业设计作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对接帮扶等多种举措,引导企业改造升级。
政策盯得上、资金跟得紧,还需要帮扶搞得活。廊坊市以典型的人造板行业为试点,主动对接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在文安县相继建设国家级人造板研发中心、人造板检测中心,以及人造板技术研究院和博士硕士研究生工作站。金秋、大地等一批本土企业受邀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行业地位和话语权获得极大提升。
据悉,2017年,廊坊市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37家、科技小巨人企业77家、高新技术企业12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认定研发机构242家,新增省级新产品新技术44项。
临西:“五大法宝”带动工业转型升级
拥有“中国轴承之乡”美誉的临西县工业已由原来的轴承、棉纺传统产业,发展成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战略新兴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
2017年,临西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7%,分别高于省市5.3和2.3个百分点,其中规上高新技术增加值增速34.3%,分别高于省市23和17.7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增速9.9%,比省平均增速高3.6个百分点。
有着40多年轴承产业发展史的临西县如何能够进行完美“蜕变”,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呢?记者从会场获悉了临西县的“五大法宝”。
“三品行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临西县通过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让轴承产业焕发新动能,让食品医药产业成为新支柱,为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新引擎。
优质项目实现高质量投资。坚持把引进优质项目,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动态管理三管齐下。每年确定10个前期、10个新开工、10个保投产,30个重点项目动态管理,梯次推进。2017年签约项目53个,总投资102.7亿元,其中30个项目开工建设,11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12个项目当年竣工投产。
科技创新推进迈向中高端。坚持把创新发展作为总引领。实施人才引进,促进了企业家、管理人才、技术工人水平的提升;强化激励引导,出台政策办法对企业扩张规模、技改升级、创建品牌、人才引进、上市发展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推进平台建设,建立了技术攻关、产品研发、质量检测等一体化的科研服务平台,实施了规上企业研发中心“全覆盖”,100多项技改研发项目加快实施,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不断涌现。
创新园区打造发展平台。坚持产业高端化、生产绿色化、服务精细化的原则,持续加强园区建设。完善发展规划,持续深化改革,鼓励创新创业。2017年,全县各类市场主体增速21.6%。今年1-5月份,全县新增企业个数同比增长60%。
“临西态度”营造营商环境。上海光明集团投资建设的光明九道菇一期、二期项目均以不到6个月的时间建成投产,创造了客商至上、说到做到、马上办成、保证满意的“临西态度”。为实现“临西态度”再升温,出台了《彰显“临西态度”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创新建立了“营商专员”和“帮扶专员”两员机制,成为邢台市“两不见面”工作试点,为企业入驻和良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未来,临西县还将对照工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县发展标准,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