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选自:视觉中国
据《北京晚报》报道,近日,北京邮电大学田径场地的一纸通告,打破了周边居民十几年来养成的习惯——晚饭后去操场遛弯。通告规定,该田径场地需凭本校师生证件才可进入。附近市民为此抱怨:“高校的操场越来越难进了!”有人说高校体育场谢客是迫不得已,原因是对外开放侵占了师生利益,而且部分市民素质不高导致管理难;也有人说,此举有悖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对于高校体育场说谢客,部门市民表示不能理解。
网友“悠然见南山”:高校谢绝市民进入操场,是为了维护本校师生的利益,这可以理解,但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公民锻练身体的场所太少,不得不到有条件的学校去遛弯。高校不能因为有少数公民的素质不高,就把所有的公民拒绝在外。学院不能仅仅考虑到自已的利益,还要有社会的公共责任,有社会的担当意识。
网友“樊耀文”:我以为市民健身或者是体育锻炼,不要只眼盯学校那块运动场地,而城市建设也应该考虑市民体育运动的需求,建设一些田径场或者是运动场,让市民健身和运动不再难。我家附近曾有所高校,学校有块正规的体育场,但不久后学校搬迁,这块体育场成为了新建楼房的住宅楼,最后一块健身锻炼的场所也失去了。所以说,居民健身不要只看到学校的场地,城市建设把全民健身纳入进去,百姓就没有无处健身运动的尴尬了。
网友“彭宇”:高校体育场谢客是不妥当的。高校体育场对外开放,在管理上可能要付出得更多,但这些都可以通过采取制定制度、错时收费控制流量等措施,合理分配场馆资源,以保障学生和校外人员的使用。作为享受公益性福利的市民应积极配合高校的管理,可以在高校内跑步、散步、做健身等运动,但不能把宠物带入高校内,家长带孩子进入要随时照看好,以免发生危险。市民不能与师生抢占跑道。当然,对外开放,也会有一些不安全因素。妥善的解决办法是由公益性中介机构整合学校可供开放的资源,对社区居民和学生实现凭卡进出。
网友“张全林”: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看似很简单的事情,把门打开就行了,实际上并非如此,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如场馆在学校中的位置,以及场馆跟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区位关系,什么时间该开什么时间该关,这些都需要有一个标准,不好一概而论。符合标准理应开放,不符合标准的还真不能开放。有了标准,学校和市民才好有所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