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长城评论】也该看到大学生“慢就业”背后的现实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蔡洪坡 
2018-07-02 16:15:45
分享:

  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季已经接近尾声。在拍过毕业照,聆听了毕业致辞后,毕业生们开始打包行囊,走出校园踏上职场。据媒体报道,近年来,“慢就业”等新问题日益凸显。有一部分毕业生,毕业后选择旅游开拓视野,或者在家思考人生等等,总之,没有及时踏入职场。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在2018年应届毕业生中,选择“慢就业”的比例达6.99%。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20余万,再创历史新高。不过,从大的经济形势来看,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新动能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就业整体形势向好。对很多毕业生来说,找一份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慢就业”现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折射出来的一种现象。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造成慢就业的原因很多,有主动选择“慢就业”的,也有“被慢就业”的,不能一概而论。

  从主动方面来说,一些毕业生为了追求深造或者更长远发展,会选择继续备战考研、考公务员或者考雅思托福出国留学。从被动方面来说,由于种种原因,求职受挫,一时没有找到理想的岗位,又不愿迁就,干脆“待价而沽”。

  当然,不排除一些学生“慢就业”就是在回避就业,还没有充分做好就业准备,想给自己缓冲时间。不过,这样的毕业生毕竟还是少数。

  另外,互联网催生了很多新业态,这些新业态又恰恰为毕业生所熟悉、青睐,例如自媒体、网络直播、开网店等等,这也算是一种新的就业形式。

  有一种声音认为,当今95后,个性更加鲜明,更加注重自我意识,过多追求精神生活,对于就业岗位要求过于苛刻。对此,我认为,这只是一方面,并不是根本原因。本质上,还是我们高质量就业岗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

  关于什么算高质量就业,学术界给出的定义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稳定性、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提升和发展机会、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度、意见表达和对话机制。这些因素恰恰是毕业生们所注重、在乎的。

  造成“慢就业”的另外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出现了错位。近年来,随着社会高速发展,高校中的一些专业设置还是多年前根据当时的社会需要而设置,如今早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急需调整方向。例如,在2018年湖南省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系列专场招聘会上,有学生向记者吐槽:学了4年,发现自己掉进了一个夕阳行业,能找的工作和专业都不相关,只能在家思考人生。

  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报告》显示,39.2%的已签约应届毕业生签约岗位与在校学习专业并不对口。对于一些以不合时宜,失去生命力的专业,高校也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以免出现让毕业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

  而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等,创造更多高层次和更高质量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人社、教育、高校等部门针对“慢就业”的不同情况进行就业指导,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提供更多适合他们成长需要的高质量就业岗位。

  因此,面对“慢就业”不能一味苛责毕业生懒惰,不努力,归根到底,还是社会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充足的高质量就业机会和岗位。(蔡洪坡)

关键词:毕业生,慢就业,高质量就业责任编辑:蔡洪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