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河北援藏干部刘杰:青春奉献边疆 热血铸就梦想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欣 
2018-07-27 09:04:43
分享:

河北省第八批援藏干部刘杰(左)。记者 张欣 摄

  长城网讯(记者 张欣)“在这里生活、工作,需要的不只是生存能力,还需要强大的信念和意志力来支撑!”2018年7月24日,援藏干部刘杰又开始记录起了自己的“援藏生活”。

  刘杰是邢台路桥的一名普通职工,2016年7月,他作为河北省第八批援藏干部来到阿里地区札达县交通运输局,执行援藏任务,主要负责技术管理和技术援建工作。

  当记者在札达县政府会议室见到刘杰时,听说是“老家”来人了,眼前这个三十来岁的北方硬汉高兴地像个孩子,一个劲儿地问:“什么时候来的?什么时候走?多待些日子行不?”

  不多久,热情健谈的刘杰就跟记者熟络起来,“唠”起了自己的援藏经历。“援藏之前,阿里对我而言,是遥不可及的,我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孔繁森’时代的震撼里。”据刘杰介绍,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的最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大部分地区常年无夏,终年积雪不化,冬季经常大雪封山,植被少,风沙大,自然环境的恶劣程度超乎常人的想象。即便是一个很普通的感冒,稍不注意就会引起脑水肿、肺水肿。“正因为这里交通不便,路况极差,所以我们的任务也非常艰巨。”

  刘杰所在的阿里地区札达县是典型的高原山区,同印度接壤,边境线有575公里。而在札达,刘杰“最害怕的”就是下乡,“下乡途中到处都是险山激流,道路崎岖难行,由于路险,边境乡镇萨让乡、底雅乡、楚鲁松杰乡等几乎所有去过的人都不愿再次涉足,而我们交通人却是那儿的常客......”

  进藏以来,刘杰已经记不起有多少次下乡的经历了。2016年西藏自治区的农村公路普查,刘杰跑遍了札达县六乡一镇,对札达县境内的18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进行了线路和结构的细致调查、数据采集。2017年,他参与了葛尔县昆莎乡那木如村至札达县香孜乡(吴仓)公路改建工程设计审核工作。而那次经历,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终身难忘。“当时已经是6月底了,在家乡已经是盛夏时节了,而在这里,当路线翻越老孜大阪时,漫天飞舞的雪花,一路翻山越岭,车蜿蜒行走在悬崖绝壁之上,总能让人惊出一身冷汗,时时刻刻感觉命悬一线,塌方、泥石流……还时不时有高山落石滚下来。”问及当时感受,刘杰坚定地说出了六个字:“后怕,但不后悔!”

  在札达的日子,虽有艰辛,但也乐在其中。刘杰人生中的第一次骑马,就骑行于高原悬崖绝壁之上,以至于后来竟回忆不起当时是怎么爬上马背上的,“只记得当时我从海拔3800米骑着马攀爬到4600多米,反复的上上下下,爬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游走于山巅之上的悬崖峭壁。”他说,那是一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感觉”,以至于最后屁股磨烂了,身体也几乎要晃散架了,“整整一天将近十个小时的马背生活,让我深深体会到藏区人民对出行的渴求,为了农牧民能更方便的出行,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自古忠孝两难全,选择援藏,就选择了孤独与寂寞,就选择了奉献与守望。正如刘杰日记中写到的“援藏的艰辛不光是工作环境的恶劣,身体上承受的苦难,想家,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更是难以排解的……”他说,援藏的两年时间里,亏欠最多的是家人,“特别亏欠儿子,作为父亲我不能陪伴他的成长,分享他的快乐,只盼远方的亲人多保重。”

关键词:援藏干部,刘杰,边疆责任编辑: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