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致大一新生:上大学前你应该知道的10件事!

来源: 长城网综合   作者:刘政豪 
2018-08-09 16:21:44
分享: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些日子,参加完高考的同学们陆续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喜悦之情自然难以言表。对于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该如何度过这个问题,也该提上议事日程了。虽然之前或许有过诸多设想,但许多人未必有明确的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何做好大学前准备,理应成为准大学生们入学前都要预选的必修课。

  1、详细了解学校情况

  首先,我们要了解院校所在城市。不同的院校所处的城市不同,尤其是填报外省志愿院校的同学来说,这可能会是自己第一次离开父母,在陌生城市独自生活。所以,新生在上大学之前,就要对自己将要生活四年的城市有所一定了解。去上网查看该城市的气候、消费水平、饮食习惯、交通等,这些应该提前做好准备。

  气候

  南方和北方、东部与西部的气候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根据城市的气候准备合适的衣物、生活用品等。例如,北方的同学到南方上学,因为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湿气大,就需要准备好抵御湿气的衣物、被子等。而南方或西南湿润地区的同学如果去西北天气较干旱的城市,可以适当准备一些润肤的东西,到学校后也要记得多补充水分,避免水土不服。

  消费水平

  城市的消费水平决定了孩子一个月需要多少生活费。学生可以在所在学校贴吧发帖,向与自己在同一所城市就读的学长、学姐等人,提前为自己制定一个月的生活费,使自己大学生活有基本的保障。

  饮食习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南北方的饮食习惯差异较大,新生可提前了解所在城市的日常饮食,积极询问学姐、学长在学校食堂哪个比较适合自己。不过,目前大城市中的大学,一般都有两三个食堂,基本能够满足全国各地学生的口味,关键好吃不贵,价格实惠。

  交通方式

  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确定开学时间后,可提前在网上订好火车票或者飞机票,尽量避免在开学前买票,否则当时票务紧张,可能会买不到合适的车票。还有,要提前把去学校的路线查好,但是,现在大学生新生开学,大学学生会都会在各个火车站出口、机场出口做接新生准备,并持续一个星期,非常有爱心,同时也方便让大一新生按时到学校,避免绕弯路。

  了解院校内部环境

  新生在确定被录取后,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学校官网查看学校基本信息,并且可以在贴吧等地方发帖,询问学姐、学长学校的环境,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宿舍环境、上课方式、课程选择、学生会社团等进行初步的了解。

  2、提前备好入学物品

  上大学不仅仅要准备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还要准备好入学报到需要的各种资料。

  准备生活必须品

  我们要准备好洗护用品、衣物、被子、鞋子、衣架等日常生活用品,建议去学校前,抽出时间列一份详细的生活清单,避免遗漏。当然,如果我们学校离家太远,为了不给自己在途中增加负担,我们也可到地方之后再集中采购。

  带好入学资料

  新生除了收到的录取书之外,还有会有详细的说明书,新生应详细阅读对照要求,准备好报到所需的各项材料。一般会包括高考准考证、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原件及正反面复印件、户口本等等。所以建议新生在入学前多复印一些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等,并多准备一些1寸证件照,不仅在开学的时候可能需要用到,而且在军训完,准备加入学生会的时候也能用到。

  同时,有意愿办理助学贷款和迁移户口的的同学也应按要求到当地相关机构办理好手续,整理好资料,把材料证明放到一个文件袋里面。

  另外,在录取通知书中通常会附上一张学校的银行卡,这样的可以激活银行卡,提前把钱存在卡里,也可以开学后去财务交学费。

  自备日常药品

  如果是跨省大学,建议我们新生要备上一些感冒药、胃药等。毕竟初到一个新的城市,有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在不熟悉的情况下找药店也不方便,自己提前备好可减少麻烦。

  3、大学怎么过先得有规划

  其实,持有“高考结束就彻底解放了”这个念头的人不在少数,其中包括学生、家长甚至是老师。不得不承认,有时正是对“自由轻松”大学氛围的向往,成为支撑不少同学在压力中坚持前行的重要动力。然而,大学氛围“自由轻松”并不代表没有学业任务和压力,迈入大学只是学习新征程、新挑战的开始。

  规划本身并不是现在完成时,而是需要结合兴趣和能力等不断修正的将来进行时。“谋先事则昌”,树立规划的意识便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身边的事例不难看出,那些注重大学生涯规划的同学,一步一个脚印,学习扎实稳健,业余生活也安排得丰富多彩,而有些同学则没有具体的规划和目标。有人说:“四年后,你们同学中的一些人能做另外一些同学的老师。”四年的积累和惯性,规划与否结果殊异。

  大学是人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社交能力的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把这些任务规划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自己赢得更好未来显得尤为重要。

  在知识爆炸性增长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对于不学无术者来说,“毕业即失业”并非危言耸听。与其事后自怨自艾,不如事前做好规划;与其今后在“回炉重造”和现实困境中左支右绌,不如把握当下。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做好大学生涯规划,收拾好行囊再出发,前方风景正好。

  4.学会独立生活

  大学,是未来崭新的起点,踏进校园就意味着你要开始学会独立生活。也许有些学生因为第一次离开家庭的保护,所以难免会适应不了。那怎样才能让自己学会在大学独立生活呢?怎么才能过好大学生活?

  经常联系家人

  离开家了,和父母不能断了联系,没事打几通电话,询问家里的近况,和父母讲讲学校发生的事情,经常和他们分享你的喜悦,还可以和父母视频电话,不仅仅可以缓解你想家的心情,还可以让父母开心,好像还在一起的感觉,不要总是想不开心的事情,这样就能慢慢的度过一个开心的大学生活。

  努力让自己成长

  到了新的环境,将会面对不同的人,可能你的内心会有所戒备,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到了某些时候,你要大胆地迈出第一步,学会与他人交往。而不是一味地躲避,努力让自己成长。

  寻找锻炼自己的能力的机会

  要刻意地寻找机会锻炼能力,无论心理还是生活都要锻炼,争取做到:遇到什么紧急事件、棘手的小麻烦,第一个想到的不再是父母朋友,而是自己;最终帮自己解围脱困的也是自己。

  加入社团

  上大学以后,因为突然离开家里,没有了家庭的保护,又步入陌生的环境,才会产生很大的落差感,所以你需要一个快乐的团队来转移你的注意力。上大学最开始会有很多的社团和学生会可以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你将会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好好学习

  父母忍受离别的痛苦,也要将你送到遥远的他乡。你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地方,为了都是能够有一天走的更远,如果你很有能力,分离便只是短暂的,也可以让你的父母和你一起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其实父母不要求你们什么。但是你努力不负他们的期待,便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结交好的朋友

  孤独,有时候可以成就一个人,毕竟这样你可以一心一意的专心学习,但它也是人类的敌人,所以认识几个好朋友才能让你真正的开心起来。真心的朋友更好,但是需要时间。没事尽量多参加集体活动,尽量融入团体,有一个开心的大学生活,要开朗起来。

  5.怎么开启大学生活

  专业不满意到底能不能转,读大学能力重要还是成绩重要,要把行李邮寄到学校怎么填地址,大学里有没有机会出国短暂留学……这两天,参加完高考的“准大学生们”,相继收到不同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他们在休息的同时,也开始为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做准备,但是大学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早在6月初,浙江农林大学不少学生志愿者发现,学校转专业政策、生活环境、课余兼职、生活费用、参加社团等等,都是“准大学生”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从小就接触网络、新媒体平台的“小萌新”们,都会通过网络主动搜索查询相关的信息,而且也积极利用学校官方微信、百度帖吧、学生论坛、新生QQ群等网络平台请教询问。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浙江农林大学不少在校生主动担任起志愿者,以学长的身份通过学生论坛、百度贴吧、学校微博、新生QQ群等网络渠道,为帮助新生尽快了解适应大学生活、指点迷津。在校生们不仅回答新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介绍学校周边的学习生活环境,还主动就大学学习、生活等问题进行系统的介绍,指导新生提前规划大学四年的求学生涯。

  “不知道学校里有没有空调?多少人睡一个寝室?”“我行李想邮寄到学校,不知道地址怎么填?”“我不是很喜欢现在的专业,转专业难度大吗?”“上大学我想做兼职,不知道外出兼职的机会多么?”“我们高中的社团感觉学不到什么,大学里的社团内容充实么?”在网络平台上,新生们最关注的还是学习和生活两类问题,如何参加兼职、怎样参加学生组织,也是“准”大学生们咨询最多的,志愿者们分别结合自己实际,给予了回答。

  志愿者们在咨询时发现,不少新生都听高中老师说,考上大学以后就自由了,大学期间学习可以很轻松。为帮助准大学生了解大学情况,有的在校生还专门在百度贴吧上新建了“新生必备”等方面的帖子,从各个角度对学校的情况进行介绍。学长们提醒“小萌新”:大学阶段时间安排可能要自由些,但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可能比上高中还要努力。

  通过网络咨询后,新生们才知道大学里的生活可能同样紧张。即将进入浙江农林大学的新生在论坛上感叹地说:“以前听说上大学非常轻松,通过在QQ群里师兄师姐那里了解才知道,上大学其实并不轻松,不仅要完成学业、锻炼能力,还要参加实习实践、考各类资格证书,为将来找个好工作打好基础,真的是彻底改变了我对上大学的印象。”

  转专业、修学分、考证书、做兼职,都是“准”大学生们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校生们建议:“虽然大学生锻炼能力很重要,但是学习更重要。大学比起高中来说,在管理可能会松一些,但是千万不能为了参加各种学生活动,而影响学习成绩,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能多考一些证书,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和发展,肯定是有帮助的。”

  针对“准大学生”即将开始的大学专业学习,大三学生徐波建议说:“大一也是大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关键一年,起着从中学到大学承上启下的作用。大一新生刚进学校的时候,要积极向学长学姐请教,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可以在他们的指导下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新生们能够延续高中期间的学习态度,然后合理地参加一些学生活动,可以为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一开始过于放松,那么到了高年级后,学习也会很吃力。其实上大学,尤其要成为优秀的学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

  除了学习以外,“准”大学生们最关心的是校园环境怎么样?食堂饭菜的味道和价格如何?学校里无线网络是否全覆盖?学校周边购物是否方便?……“准大学生”们提出的生活方面的问题繁多而具体,热心的学长学姐们则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给予一定的回答和说明,有的还对新生如何适应周边环境给予良好的建议。

  此外,生活费多少适合也是大家共同的话题。来自云南的一名新生发帖子咨询:“不知道浙江的消费怎么样?我向老妈申请了每月1500元生活费,不知道够不?”这个话题也引起了很多新生的交流。不少志愿者回帖:“如果仅仅是吃饭、购买必要学习用品以及手机费、上网费的话,保持基本的生活学习的话1500元肯定是够了。但是如果经常参加一些聚餐或者购买水果,考虑购买自行车、偶尔要购买衣服,有的专业还要买一些颜料等学习用品,那就非常紧张。”

  针对合理使用生活费等问题,志愿者们普遍认为,新生们得生活费,要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适度消费。很多高年级学生认为:“新生生活费在开学初可能会高一些,因为需要买一些生活用品,有的新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生活费超过2000也非常普遍。不管生活费多少,合理消费和节约都是应该提倡的,新生应该主动学习理财,千万不能盲目消费,如果确实希望消费好一些,还可以通过适量参加兼职来实现。”

  6.如何参加各种社团和学生组织

  不少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也希望通过给新生作指导,提前吸引更多新生加盟自己所在的学生组织,于是不少学生组织负责将自己团队的QQ群、微信的二维码发在相应新生群里,吸引新生提前了解这些学生组织。

  通过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准大学生”们知道,浙江农林大学拥有很多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通讯社等学生组织,这些学生组织里有广播电台、音乐剧社、学生记者团、《追梦人》杂志社等100多个机构,学生以结合兴趣参加相关组织,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大学期间并不是参加学生组织越多越好,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参加一到两个学生组织比较适合。”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干部许莉莉说,“学校有各类学生组织100多个,还有各级团组织、社团联合会、志愿者协会、艺术团、通讯社等学生组织,所以锻炼能力的机会有很多,但是一个人如果加入过多学生组织,可能在忙于工作的同时,影响学习,最后反而得不偿失。”

  对于暑假在网络上引导新生熟悉大学生活,大三学生“东湖老菜鸟”说:“用不了多久,又一批新生就要跨入大学。提前了解学校、自己的生活环境,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作积极的准备,是每个新生都关心的,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当年我也是通过网络了解了很多,属于对大学生活适应比较快,作为过来人,能够利用暑假期间,为将来的学弟学妹作一些介绍,对于帮助他们尽快了解学习情况,将来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生活会有一定作用,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作为高年级学生的责任。”

  7.学会“断舍离”对“忙”“盲”“茫”说再见

  “我们曾经做过群访,大一新生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忙。”北京工商大学辅导员尹航说,去年北京工商大学对学生进行的调研也发现,近30%的学生加入5个社团。正如尹航所说,很多大一新生之前过着紧张、单调的高中备考生活,进入大学后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扑面而来,让他们目不暇接,仿佛迈入了一个新世界,所以很多学生看什么都感兴趣,看什么都想试试,于是变得很忙。

  尹航已经工作8年了,迎来送走了八届大一新生,熟知他们在刚迈入大学时都会遇到哪些“坑”。很多新生忙完生活忙社团,然后再忙着人际交往……“但忙来忙去也不知道自己忙了什么。”尹航说,在这种“忙”之后,便是“盲”和“茫”。有些同学没时间去图书馆、没时间写作业,甚至没时间去上课。生活因抓不住重点而陷入毫无章法的忙乱中,然后人也陷入一种无方向感的迷茫。“我后来在大学新生中开了班会,专门讨论‘断舍离’。”尹航说,对刚刚进入大学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取舍:有取舍地投放自己的精力、有取舍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把自己的兴趣进行简单的分类和规划,做好时间管理。

  清华大学的刘传举是一名即将上岗的“双肩挑”辅导员(清华大学一直使用研究生做本科生辅导员),1996年出生的他对即将进入大学的00后们有着更多的作为同龄人的理解:从只知道学习、考试的高中过来,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很重要的一点是,重新确立自己的梦想和方向。“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做‘加法’。”刘传举说,比如今年刚刚从清华本科毕业的李亚东,就是不停地做着“加法”,不为自己设限,不断探索新的世界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大三结束后休学一年,深入非洲6个国家进行采访,还创办了非洲第一本取得国际刊号的中文杂志《东非瞭望》。

  “不过,做‘加法’不是无止境地增加,最终还是要做‘减法’。”刘传举说,李亚东通过不断尝试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毕业后,毅然决定从事文化传播工作。

  不少辅导员指出,很多大一新生是过了一个暑假后找不到方向了。因为他们在做“加法”时缺少思考,没有尽快确立明确的方向,因此,一旦停下来就会对之前产生疑问,对之后产生迷茫。

  “很多同学容易陷入‘多线操作’,每日处在忙碌状态,但静下心来后又感到生活得很不充实。一个人最终只能选择一条人生道路,遵从自己的内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才能拥有充实的人生。”刘传举说。

  8.学会把知识转化为智慧

  对于大学生表现出来的“忙”“盲”“茫”,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郭智芳有些心疼。“自己以前上高中时,一到寒暑假就尽情玩。而现在一些孩子虽然有游学等活动,但过得并不轻松。高考分数不错,但目标不清晰,尤其是原来以考大学为目标的同学,一进学校就特别懵,不知道自己的长期目标在哪里”。

  郭智芳所说的情况确实存在,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仍然延续着高中时的状态:依然把学习成绩当成唯一目标,唯成绩论,甚至“不第一,毋宁死”。郭智芳记得,有位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得了89分,回家后就开始哭,奶奶看了也跟着哭。后来爸妈实在没辙了来找老师求助,恳求老师把孩子的成绩提高2分,提到90分以上。“90分以上就可以,89分就接受不了。学生对分数这么较劲其实是对大学生状态没有做好准备。”郭智芳说。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与学生的一对一谈话中,经常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很多学生对成绩有一种焦虑,在班级群里学生讨论最多的事儿也是学习。”邓安琪说。

  在郭智芳看来,学生是自负和自卑的矛盾体,这一点在新生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比如以前我是高岭之花,上大学后就低到尘埃里,学生有时接受不了落差”。郭智芳认为,学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总是停留在知识层面,还要不断学习把知识转化为智慧,适当调整自己。“去年军训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想要烂队友,还是神一般的队友?其实就是要告诉学生们,一定要博采众长,及早弥补不足,让自己更优秀”。

  “大学跟高中很大的区别是:大学评价体系多元。体育、文艺等方面作了突出贡献都会得到认可。”刘传举认为,大学中也不乏追求独立且有特点的学生,这也给辅导员工作带来更多挑战,“我们的角色也要从管理变为引导,引导他们去追求多种多样的人生”。

  9.告别“佛系”告别“丧”拒绝“空心”,链接国家和世界

  进入大学后,有的人“不第一,毋宁死”,而有的人则干脆放弃学习,觉得“凡事无意义”。

  “我们学校曾经有一个保送生,本来成绩还可以,第一学期各科成绩都在80分以上,中上等。到了第二学期突然就不去上课,宅在家里,觉得自己学习没什么意义。”邓安琪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曾经在一家庭教育的论坛上听到北京大学徐凯文老师提到了大学生中的“空心病”现象,指的就是因为在价值观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使部分大学生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常感到疲惫、孤独、情绪差,感觉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意义,对未来没有任何希望,存在感缺失,身心被掏空。

  虽然不能判断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是否普遍,但是“没有内生的动力,做什么都觉得没有意思的现象还是确实存在的。”邓安琪说,比如,还有在年轻学生中盛行的“丧文化”“佛系”等。

  邓安琪认为,在应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丧”“佛系”不值得鼓励,“学生们日常在群里刷很丧的表情包。”邓安琪说。但是,辅导员发现学生并不是真的“丧”,“我进宿舍与他们聊天时发现,他们有时只是出于好玩、跟风,并不代表他们真实的意愿,可能是一种消极态度、目标迷茫的折射。”

  不是真“丧”、真“佛系”,那什么才是这些大学生内心真正的东西?辅导员们应该怎么点燃他们呢?

  “很多辅导员会害怕和大学生谈理想,会担心跟00后谈理想谈不过他们,也担心孩子根本不接受。但根据我们的经验,学生是很乐意跟我们谈理想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辅导员韩瑾说,在引导学生树立理想这方面,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们自己首先要坚信理想的力量,“理想是克服迷茫、恐惧的一剂良药”。

  同时,韩瑾认为要讲究方式方法,让他们自己与国家、社会产生链接。

  一年前,韩瑾曾与一拨学生一起去农村支教扶贫。他们所在的地方天气炎热、环境艰苦,学生们只能睡在硬木板拼成的大通铺上,那些日子,韩瑾内心一直非常忐忑,“我真怕学生们撂挑子不干”。但是,学生们最后都坚持了下来。

  韩瑾发现,那次艰苦的支教回来之后,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再给学生讲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候,我发现他们接受的程度跟其他同学比起来非常高。谈论一些问题与以前相比更加务实、踏实。”韩瑾说,其实,只要让学生们真正到社会实践中去,他们自己便会找到与社会、国家的链接,从这点上看,“他们完全是可塑造的一代”。

  郭智芳认为,学生自己也要学会自己治理,勇担社会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责任,有远大理想、长期规划和短期目标,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社会给予了很多机会,就看个体如何选择了。如果学生将个人的目标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结合起来,眼前暂时的得失看起来就没那么重要了。”

  10.接受不完美,接受不相同不做“草莓青年”

  有人说,95后是“捧着手机的草莓青年”,不能压,也不能碰,要小心呵护。

  已经带过几届大一新生的韩瑾认为,00后的学生会延续这些特点。“这一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之下很难接受自己的缺陷”。

  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李力最近被拉到2018级新生群里。“一不注意就多出了几百条信息。”在李力看来,现在的大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比较有追求、有主见,竞争意识比较强烈。比如有学生大一刚入学就向老师询问综测加分、保研等问题,目标性很强。

  “有主见是件好事,但也要学会倾听周围不同的声音,不要钻进‘死胡同’里去。”李力说。在大学里转专业是一件很常见的事,但也要进行理性分析。李力曾经带过一名学生,刚一入学时就有强烈的转专业倾向,李力跟这名同学谈了好几次,确定一下学生是否是一时兴起,家长也跟这个孩子聊了很多次,结果大一结束的时候这个孩子突然决定再重新参加一次高考。“虽然跟这名学生谈了很多,但是学生固执地坚持着,说‘最差就是再考回北师大呗’。”李力说,这样的孩子就是不跟自己妥协,不接受任何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的结果。“其实对于大一新生,有些事情是超出他们的能力之外的,一旦事情失败,他们也应坦然承受”。

  “大学生主要有两个阶段,即接受和树立。首先要学会接受,接受不完美,接受不相同,接受不断改变。只有接受了、承认了别人的不相同,自己的不同才会被人接纳,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接受了这些,心态会发生变化,变得理性而平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韩瑾说,有一位在韩瑾眼中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在前不久突然对韩瑾说,自己被查出重度抑郁症。韩瑾当时很是震惊,觉得自己也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后来在不断交谈和反思的过程中,韩瑾发现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其中部分原因便是她不能接受自己的缺陷,不能接受学生会主席落选,不能接受寝室同学生活细节上的不一样,不能接受大学评价体系的多元化,问题一一累积,最终压垮了她。

  因此在韩瑾看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完美,这种意识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辅导员和自己的学生都是新时代的主人,都是新时代的建设者,更要脚踏实地,珍惜青春。”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王显芳老师说,不过在大学生中还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刚开学时学生较为积极、勤奋,3个月过后就开始懈怠,有的早上不起床,有的不去上早课,还有的带着早饭去上早课。再有“夜猫子”现象也愈加严重,有的宿舍时常开“卧谈会”聊到半夜,有的同学则一起玩游戏、打牌打到将近凌晨……

  “学生进入大学,感觉就像突然没有人管一样,自控能力较差,便会出现这种情况。”尹航说。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帮助学生走出网络,走出宿舍,尹航所在的北京工商大学要求所有大学生一周必须进行3至4天的晨练、晨读活动,“做一个早练人”。后来,学校对学生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有了晨读、晨练后,吃早饭的人数明显增加,达到总人数的80%左右,而去上晨课的人数也有所增加。

  尹航希望,除了学校督促,学生自己也要加强自我管理,早休息,早锻练,还要早规划,“如果读的专业不是心仪专业,那么暑假可以提前了解本专业信息,提早规划转专业;如果计划出国,也要提前做好英语学习的规划等。”

  总之,该来的一定会来,无论哪一代人都有自己要经历的考验,“对于00后来说他们要做的是‘既要躁动,也要静心’。”北京师范大学的辅导员徐淑琳说。

  河北各高校创新举措服务新生入学

  发放学生家庭套餐卡、开通校内免费迎新车、提前对贫困新生电话家访……各高校创新举措,推出精准帮扶贫困生和方便新生入学的个性化服务。让新生感受家的温暖。

  河北医科大学,该校在两个校区配备了6辆电动服务车,免费为新生提供行李搬运服务。学校还为每一名新生免费发放了一张50元的学生家庭套餐卡,餐厅全天开餐,新生及家长可随时就餐。此外,学校还在报到处设置了“校领导接待处”和“归国专家学者咨询台”,解答家长和新生提出的问题,并对大家关心的医学专业学习、学生就业形势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讲解。

  河北工业大学,由机关党委和直属机构党委20余名教工志愿者和2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接站团队,往返接送新生及家长人次。

  河北师范大学,在官方微信平台连续推出3期各学院辅导员寄语,为学生如何度过四年大学生活提供具体指导。

  石家庄铁道大学,以院系为单位建立新生QQ群,辅导员全部加入其中,实时在线与新生互动。

  河北地质大学,新生报到时,会由学兄学姐或辅导员亲手给他们佩戴学校校徽,让他们一入学就有归属感和自豪感。

  此外,各高校全部设立了“绿色通道”,贫困学生不用交任何费用,可直接入学。入校后,学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会根据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家庭经济困难等级认定并帮助学生办理助学贷款、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

  (据中青网、人民网、长城网等综合)

关键词:大一,新生,开学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