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河北40年·蜕变】 点亮万千家 回眸“照明路”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记者 张艺萌 骆梓炫 陈思帆 
2018-08-08 22:18:00
分享:

各种各样的灯饰。记者 张艺萌 摄

  长城网8月8日讯(记者 张艺萌 骆梓炫 陈思帆)“还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和妻子到县城看望父亲,妻子在电灯下高兴地说,要是在明亮的电灯下做些针线活就好了。大概在1983年的时候,村里购买了50千瓦发电机一台,用柴油发电,但是当时人们没有什么电器。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村里一年后,在大街上安装上了两台路灯。”家住保定市曲阳县产德乡的孟涛今年60岁,他告诉记者,后来没过三年五年,就明显感觉到空调、冰箱等电器,还有灯具就陆续被安在了家家户户。现在,村里更是有各种各样的灯。

煤油灯。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70年代、80年代昏暗的煤油灯、昏黄的走马灯是许多人不灭的记忆。玻璃的灯身、棉花的灯芯,有黑色的油烟伴随着微弱灯光伴着70后走过童年。1978-2018,走过富有历史意义的40年,如今的灯具照明,已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更成为一个城市综合形象的重要构成,灯具的发展也映射出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路。

  家居照明:从煤油灯到智能灯 生活水平在照明介质的变化中提高

家居灯饰。记者 陈思帆 摄

  从昏暗的煤油灯到明亮的白炽灯,到经济实用的节能灯,再到现代时尚的新型灯具,灯的快速发展和演变清晰地透射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条件及其生活习惯等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石家庄华夏灯饰城新概念照明艺术生活馆老板杜丽英从事灯具行业已经20多年了,她能明显感觉到灯饰随着人们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她告诉记者:“如今,家具照明灯具的样式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丰富,煤油灯早已没有了踪迹,但是难得一见的走马灯经过改良,已经变成了“复古身份”的装饰灯。一个家庭运用的灯具种类繁多,台灯、吊灯、壁灯、射灯声控灯、节能灯、护眼灯功能的细分与专业化,让人觉得家居照明的品种眼花缭乱,也将家庭区域更好的划分、更体现家的品位和魅力”。

  40年前,人们最熟知的光源就是白炽灯,每个房间里一个球泡,能在夜晚的时候将整个房间照亮,人们可能就已经感觉到很幸福了。但是随着时间推进,荧光灯、节能灯、LED等新型光源的出现,使夜晚照亮的介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演进。一切朝着更节能、更绿色和环保的角度努力。光源的丰富和多选择,也使照明展开了新的一页。

智能灯饰。记者骆梓炫摄

  杜丽英告诉记者,现在店里最先进的智能灯,能通过手机设备来控制LED灯和播放音乐。不仅可以按播放列表播放音乐,还可以轻易地在App的色盘上进行调整,随心所欲地改变灯色氛围。适用于家庭装饰,各种场合布置,增添气氛。轻松实现使用蓝牙控制LED灯泡,在感受家居灯控的方便快捷的同时,更能享受蓝牙技术在LED灯控应用上的智能与乐趣。

  城市照明:从照亮到装饰 生活在“点亮”中幸福

河北城市夜景。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40年前,谈到城市照明,首要意义不过是照亮。其表现形式也不过是建筑屋檐的灯线。现在,改革开放进入了第40个年头,建筑以点线面的形式打亮、水域在灯光的点缀下动荡曼妙、商场辉煌的灯光呈现发达和繁荣的气息城市照明。

  家住石家庄新华区慢城花园的马志,今年70岁,他告诉记者,30年前,晚上一出门是两眼一抹黑,到处都是黑不窿咚的,几乎人人家里都会准备一个手电筒。1980年前,老城区的主干道上只有中山路是有路灯的,其他路段都是漆黑一片,最多是街角会有灯,上下夜班的人通常都会准备一个手电筒来照明。

  马志说,他之前住在建华大街煤矿机大院,院里的居民道路上只有三四盏路灯,路灯之间的路面仍然是漆黑一片。当时的路灯照明效果也不好,路灯的灯泡是亮了,但照明的范围却很小。此外,手电筒还是邻里间晚上串门的必备工具,那副场景在他脑海里至今非常清晰。

  如今,马路宽了,路灯多了,还是双向照明,就连广场上、公园、小区里都装上了照明灯。记者来到北国商城,45岁的李丽告诉记者,现在逛商场可以一下逛到10点了,十几年前,在外面逛到8点,家里人就很不放心,因为很多小路都特别黑,现在一到晚上,路灯都是整个晚上都亮着,数量多还亮度高。城市被各种灯饰笼罩着,要多美有多美,一天24小时都是透亮的。

  道路照明从往昔路灯多少盏、道路被照亮多少米的概念跳脱出来。现在,大量节电产品、技术在城市照明中广泛应用,如今的城市照明,已成为城市名片、夜晚风景线和一个城市综合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灯具设计:从实用到个性 生活在审美变化中丰富

  40年前的人们,纷纷停留在靠发电能照亮黑夜的基本认识上。现在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灯光色彩斑斓,人们对灯的要求已不仅仅停留在光亮上,在外观设计等方面更受着人们的青睐。

“中国风”灯饰。记者 骆梓炫 摄

  石家庄华夏灯饰城海菱灯饰老板王海晓一直做“中国风”灯饰,已经有十几年了。“现在大家越来越注重审美,家居风格也多种多样,对于灯具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像我们的中国式灯具,越来越受大家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中国文化逐渐做创新发展。灯饰上能做出‘看得见的文化’,现在的灯饰我们都做中国原创,不论是纹饰图案还是结构色温,都呈现出独特的视觉体验。现在,很多顾客还要求私人订制,根据自己家的家装风格做专属灯具。”他说,十几年以前喜欢中国灯的,大部分是60后,现在的主要顾客变成了90后。

 独具设计的中国风灯饰 记者 骆梓炫 摄

  灯具的审美价值和装饰意义在慢慢显得重要起来。于是现在有了专门的灯具设计师。美观、个性、时尚,是其对外型的要求,节能、环保、绿色,是其对功能的追求。当灯具设计的软件也成为一项必备的技术,既而又出现了每年的灯具设计展览、明星参与灯具设计。

  王海晓说,随着新一代高文化素养的消费群体在不断的增多,家居装饰的文化含量也将大大的提高。在家具配置方面能体现文化底蕴的灯饰,将大大的受到这一批消费者的欢迎。这也能体现出,大家的生活逐渐丰富了。  

  改革开放40年,各式各样的灯饰照亮千家万户,河北的城市也亮出风采,亮出风景线。每当一盏灯亮起,照亮的是空间,更是一颗颗城市居民的心。

关键词:改革开放,灯具,智能灯责任编辑:张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