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左边机遇,右边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仍是大问题

来源: 长城网综合   作者:刘政豪 
2018-08-15 08:32:00
分享:

  图片来源:人民网

  “新能源”这个在当下社会和国际提的次数最多的词,上到联合国大会“巴黎协定”的签署,下到国内提倡“节能减排,低碳出行”。都共同反映了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反思,不仅仅表现在大家熟知的“PM2.5、雾霾”等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发展新型能源已经势不可挡,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逃避的能源产业升级,历史进程的推动,在这个时间点实施新能源,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我们的责任。

图片来源:人民网

  7月31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在北京启动运行。这是我国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的关键一步,对有效推动电池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超过210万辆。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生产和消费国,仅2017年装配动力蓄电池就超过37gwh,总装配量已超过100gwh。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逐步凸显。

  据估算,到2020年后动力蓄电池将逐步进入规模化退役期。退役电池如处置不当,随意丢弃,一方面会给社会带来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实施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是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重要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启动仪式上说,通过信息采集与管理等功能,实现动力蓄电池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从而有效监管电池各环节责任主体的回收利用责任落实。为细化管理要求,有效保障国家溯源管理平台的顺利运行,工信部还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并从8月1日起施行。

图片来源: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截图

  据辛国斌介绍,下一步工信部还将加大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有利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此外,扎实抓好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

  此前,我国已确定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甘肃、青海等省区市和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1家央企作为试点,全面启动废旧动力蓄电池市场化回收利用。

  记者10日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1至7月我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小幅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0.4万辆和49.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5%和97.1%,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7月,我国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8.2万辆和37.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1%和82.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2万辆和12.3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8.9%和160.9%。

  1至7月,我国汽车产销1610.03万辆和1595.47万辆,同比增长3.52%和4.33%,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量增速回落1.13个百分点,销量增速提升0.23个百分点。

  据了解,1至7月,中国品牌汽车销量排名前10家企业为上汽、长安、吉利、东风、北汽、长城、奇瑞、一汽、广汽和江淮。与上年同期相比,长安、东风、北汽、长城和江淮销量呈小幅下降,其他5家企业保持增长,其中吉利和上汽增速居前。1至7月,该10家企业共销售669.28万辆,占中国品牌汽车销售总量的81.33%。

  如果新能源汽车充电不再是大问题

  73.5%受访者考虑购买新能源车

图片来源:人民网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对于打算买车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越来越多摇不上机动车号的人也把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不过,对于要不要买新能源汽车,很多人还在纠结。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5%的受访者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在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顾虑方面,64.3%的受访者最担心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54.9%的受访者觉得偏远地区行车不方便,52.5%的受访者担心电池续航能力不足。66.6%的受访者希望新能源汽车解决充电难问题,63.8%的受访者希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73.5%受访者考虑购买新能源车

图片来源:人民网

  上海某建筑公司会计张亮(化名)认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省钱又环保,现在国家政策比较支持,购车有补贴,价格相对来说也比较实惠,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流行趋势,“如果将来买车我会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

  新疆乌鲁木齐某新能源公司工程师常剑(化名)有自己的私家车,现阶段还不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与普通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环保,但是充电设施不普及,充电时间要比加油时间长很多,在动力和续航时间上也不及传统动力汽车。”常剑表示,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售后服务有顾虑。

  调查显示,73.5%的受访者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9.9%的受访者不考虑,15.9%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好,0.8%的受访者已购买了新能源汽车。

  受访者觉得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主要是能耗低(58.8%)、环保(52.1%)和成本低(40.0%),其他优势还有:动力优良(37.7%)、保养成本低(32.7%)、购车有补贴(29.0%)、不限号(26.4%)和获得车牌相对容易(25.5%)等。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向记者介绍,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发展趋势非常好,发展速度特别快。“与传统的汽车相比,电动汽车有很多好处。比如说不用限号,有政府补贴。与油费相比,电费会便宜一些。注重环保的消费者也倾向于选择电动汽车”。

  调查显示,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64.3%的受访者最担心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54.9%的受访者觉得偏远地区行车不方便,52.5%的受访者担心电池续航能力不足,51.1%的受访者担心无法实现较远距离的出行,27.4%的受访者觉得维修不方便,24.5%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技术还不是很成熟,16.2%的受访者担心折旧快。

  大连理工大学新能源车辆研发中心副主任周雅夫指出,目前插电式和增程式电动汽车在技术上还要不断完善,逐步突破技术壁垒;纯电动汽车处于产业发展期,电池方面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正在由实验阶段走向规模示范阶段,面临的问题更多一些。

  林伯强表示,新能源汽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电池和充电方面。“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除了要考虑性价比,还得安全。现在这两个方面都没有让消费者特别满意。电动汽车主要贵在电池,如果电池几年就要换一个,消费者的顾虑和压力就比较大了。也有很多人表示充电不是很方便。我觉得这个以后不会是大问题,今后充电应该在家里充。晚上充电,白天驾驶。虽然可能不一定完全充满,但上下班应该够了。办公的地方、停车场,还有一些公共场所都会配上充电桩”。

  林伯强还介绍说,电动汽车是按照数量来补贴的,这造成电动汽车的产量很大,其实买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产能过剩就很难赚钱,不赚钱的话,很多企业的日子就很难过。如果政府哪一天停止补贴,很多电动汽车车企可能会破产。现在电动汽车厂家的数量也太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比较惨烈的淘汰。另外,如果消费者不愿意选择电动汽车或者很迟疑的话,也不利于电动汽车企业的发展。

  66.6%受访者希望新能源汽车解决充电难问题

图片来源:人民网

  “人们一直在等待电动汽车充电等方面的创新。政府对传统汽车限号,电动汽车不限号,传统汽车摇号,电动汽车不摇号,给电动汽车补贴等,都是促进电动汽车发展比较好的措施。”林伯强对记者说。

  周雅夫向记者介绍,我国科技部和地方政府做了大量资金投入,科研人员付出了极大辛苦和努力,取得了瞩目成就。新能源车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是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插电式和增程式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传统燃油汽车共同发展,这一过程将长期持续。

  调查中,66.6%的受访者希望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63.8%的受访者希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56.5%的受访者希望延长续航时间,51.3%的受访者希望延长使用寿命,31.6%的受访者希望继续给予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

  “续航里程、充电时间、购买成本、使用寿命、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安全性等都是大家的顾虑,这些问题国内和国外都存在。”周雅夫说,国内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总体水平是领先的,但核心技术,特别是关键器件和部件明显落后,有些是空白。当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除了动力电池,就是这些关键器件和部件,例如:质子交换膜、催化剂、高功率高效驱动电机系统等。

  “长期依靠政府补贴也是不行的。六七十万辆电动汽车,政府可以补贴,六七百万辆电动汽车,政府再补贴就很难了。”林伯强指出,政府现在的补贴方式是按个数来算,会使得车企比较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今后在补贴的设计上应该作一些改变。“比如政府给某个企业限定200万辆电动汽车的补贴,补贴用完后,企业必须凭着自己的本事,在市场上竞争。这样的话,企业就知道必须注重质量”。

  周雅夫认为,政府应做好产业引导、公共设施建设和共性科研投入,企业要加强技术开发、产品研发和商业运营,尤其要在核心技术、核心器件和部件上加大投入。

  受访者中,一线城市的占33.7%,二线城市的占45.7%,三四线城市的占18.6%,城镇或乡村的占2.0%。

  纯电动车:为何我要多缴保费?

图片来源:人民网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让很多老百姓都“喜提”环保车。然而有车主发现,花差不多价格买新车,新能源车的保费比同价位的传统燃油汽车贵两三千元!这还没完,日后赔付时,预估的维修费却与投保的新车价位“不符”。全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在现有的车险体系中,并未有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专用保险,只能套用燃油车保险体系,导致了用户投保费贵,保险公司理赔却“降级”赔付的局面。

  车主:为何是“补贴前价格投保,补贴后价格赔付”?

  近日,买了某纯电动汽车的刘先生发现,同样是花15万元购买一辆新车,新能源汽车购买全险保费要比同等价格的传统燃油汽车多缴纳约2000元!原因是这款纯电动汽车的指导价是23万多!

  全媒体记者发现,当前新能源汽车官方指导价都“虚高”,实际市场价格以扣除国家和地方补贴之后为准。以北汽新能源EU R500车型为例,补贴前售价为22.07万元,补贴后售价12.99万元,差价近10万元。然而,车主在缴纳保费时,保险公司一律按照22.07万元这个补贴前的指导价进行评估计算。

  保险公司还告诉刘先生:日后出险理赔,车辆将按照购车发票的金额(即15万元)标准进行赔付。这些不合理的保险条款让刘先生不解。

  调查:贵20%!新能源车首保和续保均高于燃油车

  全媒体记者采访中国平安、人保、太平洋等多家保险公司,新能源汽车“按补贴前价格投保,按补贴后价格赔付”,如今是行业惯例。平安车险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车主日后使用车损险赔付时,不仅要根据购车发票的金额进行上限赔付,而且赔付金额也不会超过投保车辆的实际购买价格;即便是新能源汽车因事故报废时,也是按照购车发票上的金额对车主进行赔付,也就是按补贴后的价格赔付。

  记者留意到,这种让新能源车车主深感不公平的事情,还体现在次年、甚至是后面几年的续保费用上。按照当前保险公司的投保计算,传统燃油车在次年续保时,商业车险中最重要的车损险会根据车辆的价值有10%折损,如果车主第一年没有出险记录且记录良好,总的全险保费还会打七折左右。新能源汽车不仅车损险会按照补贴前价格进行计算,即便是记录良好、次年续保,保费依然要比传统燃油汽车高。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的中国保信在今年6月发布的一份新能源汽车保险市场分析报告中指出,新能源汽车的单均保费比非新能源汽车高达21%。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我国年均承保车辆增速达78.6%,年均保费增速为72%。同时新能源汽车承保车辆数量骤增,仅在2017年就达171.7万辆,同比增速47%,保费规模为101.6亿元,同比增速50.4%。

  新能源车套用传统燃油车车险三大不合理

  有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车如今照搬套用燃油汽车的险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不合理一:缴纳基数“不科学”

  除了必须要购买的交强险外,问题出在商业保险的险种上。譬如最重要的车损险,当前燃油汽车按照汽车零整比和出厂价格有基本的缴纳基数,保费就按照这个计算。人保广州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基数是保监会基于多年来数百万辆各品牌汽车的出险、维修、事故等情况科学得出。但是新能源车有国家和地方补贴,在缴纳车损险这一大项时,是根据车辆补贴前的价格作为基数进行缴纳的,这在实际中并不科学。

  不合理二:涉水险、自燃险显多余

  在传统燃油机动车中有几个关键险种,如发动机涉水险、机动车自燃损失险,在购买全险时基本包含在内。在暴雨季节,能让车主在发动机发生涉水损坏后,得到相关保障;而在夏日炎炎时,也能让老车在自燃后获得一定赔付。只不过,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这些险种或有点多余了。当前新能源车在做动力电池的标定测试时,电池的防尘防水级别基本都可以做到IPX67的水平,通俗点说就是完全防尘,而且可以在深1米的水下浸泡半个小时不进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安全试验室专家表示,当前出厂的新能源车搭配的电机,均需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动力电池的安装、布局、绝缘防护、碰撞、高压等进行内外力的测试,来确保整车的安全性,虽然还不够完善,但自燃的发生概率极小。所以这两个险种对于纯电动车来说,并没有保障作用。

  不合理三:电池损耗没有赔付

  相反,当前的保险险种中,并没有对电池有专门的保障险种。车主若想通过车损来更换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但新能源机动车的动力电池若不损坏,只是续航时间短了、充电不充分等,那么车损险是不能赔付的。

  焦点:新能源汽车保险该如何制定?

  如今新能源汽车保险领域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全媒体记者留意到,当前业内也正在探讨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如何制定,如何平衡车主投保和赔付费用,以及保险公司赔付时候的成本考虑成为焦点问题。

  那么,具体影响新能源汽车保费将有哪些因素呢?中国人保广州公司的一位理赔专员李先生告诉记者:首先,最重要的是动力电池,不过当前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水平普遍不高,电池的特有属性导致耐造性不高,振动、高温等都会对电池有影响,而且当车辆发生碰撞挤压时,动力电池还有可能造成二次事故。如何制定电池方面的险种很关键;其次是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成本。李先生表示,新能源车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维修难度较大,当前遇到较大的问题时基本是直接更换,而且新能源汽车车载设备电子化集成度高,单次的事故零配件及工时费价格或者会比传统的燃油汽车更高,这点也是保险行业关注的焦点。第三则是新能源汽车补贴在新能源汽车保险中该如何核算?此外,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超过一半市场保有量大多被应用于网约车、运营车领域,目前这些车辆多以家用车的车辆种类进行承保,在经过长时间行驶后,质量如何还需要考验。

  对于保险公司来讲,如何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保险体系以最大地控制风险则是当务之急。银保监会专家表示:设置新能源汽车专用保险的难点,在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研发还是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没有历史的数据和成熟的经验做支撑。保险行业在新产品开发、费率拟定,以及产品销售和风险管控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定损费用不能完全照搬同价位传统燃油车条款,但价格定高了车主也会有意见,这就是各方争议所在。”李先生等业内人士称,如果按照补贴后的价格投保,车主会认为不划算,但如果按照补贴前的价格投保,保险公司又担心自己利益受损,甚至亏本。

  【进展】中保协:新能源专属车险在研究

  8月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保协”)召开了商业车险示范条款研究工作组2018年度第一次例会,来自保险业16家财产保险公司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三件事:修订2014版商业车险条款、制定汽车延保保险条款,以及制定新能源汽车保险专属条款,并成立了三个项目小组。中保协表示,新能源汽车保险专属条款获奖者最快将于8月底定稿。但具体推出时间暂未透露。

  京津冀新能源车30万辆河北构筑千亿元新能源产业链

  7月17日,主题为“绿色协同·联动共赢”的2018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万寿宾馆举办。来自京津冀三地的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行业机构、院所高校、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充电桩企业、相关零部件制造商、配套服务商等近2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京津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协同创新与合作共赢等议题。

       论坛上,演讲嘉宾围绕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环境与发展态势,重点解析了新能源汽车大数据指数及其应用,思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模式的创新发展,就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动和资源共享的重点、难点,以及协同发展方向和趋势等做了专业、详尽的探讨。同时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联盟也对其组织研究的“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度解读。

图片来源:人民网

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赵景光

       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赵景光 北京新能源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景光表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对全球市场来说是一个新型的产业,也是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做强的两个重要的突破口,京津冀三地汇集了北汽、长城、长安等众多国内自主优势品牌,产业基础雄厚,企业研发人才数量、质量以及知识产权成果都有所提高,因此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图片来源:人民网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委员 王建新

  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王建新透露道:京津冀作为全国推广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地区之一,推广总量在全国的占比仍然有限。截至2017年底,京津冀三地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近30万辆,约占全国推广总量的17%,京津冀充电桩的建设超过了16万根,占全国充电桩数量的近30%,车桩比达1:0.6,远高于全国车桩1:0.3的比例。

       王建新认为,京津冀新能源汽车推广与三地相关产业的深度合作是密不可分的。而联盟性质的合作则更加有利于三地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有效联动,实现产业资源的整合与对接,以此加强京津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化布局。据悉,目前已有一批联盟企业在三地落地,未来京津冀地区就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合作还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图片来源:人民网

签约仪式

  基于京津冀三地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发展以及合作需求,论坛现场汽车协同创新联盟与全国新能源汽车运营产业联盟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同在2017年成立的且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推广的联盟单位,此次合作加深了两大联盟组织的深度合作,也为彼此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能够进一步推动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创新。

  赵景光表示,近年来,部分成员企业以及感受到了联盟组织在促进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动、合作创作、示范运营等方面的努力。联盟之间的战略合作,非常符合京津冀三地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互利共盈共同的需求。

  本次论坛由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联盟、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促进中心、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协会联合主办,并得到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市工信委、河北省工信厅等的大力支持。

  河北发布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专项项目通知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组织申报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发展专项项目的通知》(冀发改高技〔2018〕910号),通知中提到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申报方向为:动力电池、汽车电机电控、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

  汽车动力电池。支持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先进电池管理系统(BMS)研发及产业化,鼓励开展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固态锂电池等新型动力电池研发和应用。支持高性能正负极材料、耐高温高电压隔膜、电解液添加剂、水溶性正极粘结剂、新型导电剂等关键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鼓励石墨烯等新型材料创新应用。支持高性能高精度涂布机、卷绕机等动力电池关键制造设备自主开发及产业化。鼓励开展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等智能充电技术应用示范。

  汽车电机电控。支持高性能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汽车驱动电机等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芯片、集成电力电子控制器(PCU)、永磁驱动电机、交流感应电机、车用DC/DC控制系统、驱动系统总成等核心部件开发和产业化。鼓励开展车身及驱动装置轻量化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燃料电池汽车。支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等汽车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低成本长寿命膜电极(含质子交换膜、电催化剂和扩散层)、高性能双极板、高一致性高比功率电堆、模块化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化过程检测控制技术等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和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支持燃料电池用空压机、加湿器、循环泵、宽域引射器、故障诊断器、高效散热器等配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支持开展车载储氢、输氢和加氢装置研发及产业化。鼓励开展高储备容量、低建设成本加氢站应用示范。

  智能网联汽车。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车联网平台、系统动力总成等研发及产业化。重点支持北斗高精度定位、高精度3D地图、激光/毫米波/超声波雷达、视觉传感器、高性能GPU芯片、人机交互系统、实时操作系统、车辆信息交互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电子稳定系统、系统动力总成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关键技术及产品产业化。鼓励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共性技术研发、产品技术测试认证、标准规范研究制定、数据与信息安全评测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出行应用示范。

  (据人民网、新华网、长城网等综合)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责任编辑:刘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