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水泥厂老板、现在的某生态旅游公司总经理王增举。 王林红 摄
长城网讯(记者 郭庆敏)近段时间,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的王增举成了当地的“明星”——连续几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露脸”,俨然成了当地企业转型发展的“代言人”。
“其实,我不太喜欢接受采访。”王增举对记者说。
“面对采访,你根本不做什么准备,但说起话来居然头头是道。”记者说。
“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不用做准备。”王增举笑了笑,“接受采访的次数多了,同样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自然就显得顺畅一些。”
王增举所说的“经历”,是他从水泥厂老板到旅游公司总经理的“转型”。
据鹿泉区工信局副局长贾彦军介绍,鹿泉区曾是传统的水泥之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依靠优质的石灰岩资源,当地的水泥、石子等建材工业发展迅速,水泥产业对区财政的贡献率一度高达52%。最多时,全区有160多家水泥厂。那时候,仅王增举名下,就有4个采石场,一天能收入5万多元。后来,他又盘下一家水泥厂,效益一度还不错。但,水泥产业的发展也带来很大“副作用”。当地人说,石厂放炮取石的瞬间,会形成蘑菇云,灰尘铺天盖地。“鹿泉人均四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这句在当地曾经流行的顺口溜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随着国家去产能和环保政策的趋严,几年前,鹿泉区开始下大力量调整产业结构,水泥企业不再“吃香”。“时不时接到停工通知,一年下来,生产不了几个月。”当地水泥产业的式微,促使王增举萌生了转型发展的想法。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向来善于借“势”发展的王增举决定改行,做生态旅游。“这里有山有水,交通又方便,发展生态旅游,一定很有前景。”王增举说,在他的一个工地上,曾经来过一家三口,孩子居然在沙堆上玩了整整半天,走时还非要带走一桶沙子。“人们需要亲近自然,这个市场非常大。来到这里,既可以观光,又能够采摘,还能吃上农家饭、住上农家屋,参与室外攀岩等活动,何乐而不来?”对于未来,王增举充满了期待,“现在还是靠山吃山,只是换了一种吃法。”
于是,他主动关停了自己的水泥厂。“不仅这个厂子,我在别处的几家采石场也主动关停了。”王增举说,“目前,新的旅游公司已经注册,我是总经理。500多亩的土地已经租赁,生态旅游区的大门也已经建好。”
王增举主动关停了自己的水泥厂。 王林红 摄
按照王增举的设想,他准备利用自己的资金,加上政府的配套资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把农户家里有三四百年历史的石头房子租过来,进行改造和装修,吸引城里人前来体验当地民俗,同时,果园里打算种植不同的水果,优先安置水泥厂职工和周围几个村的村民来这里工作。“区里在打造全域旅游,我们自己也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力争做大做强。”王增举说。
为了“做大做强”,王增举专门到山东等地“取经”。“过去做水泥生意比较简单,生产出来,卖出去就完了。现在发展生态旅游,要和村民打交道,每一户的想法都不一样,而且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里面的门道很多。同时,还要善于和相关部门打交道。”
在王增举看来,接受采访,频频出镜,是他和有关部门“打交道”的一个“借力之举”。
“我接受采访,也算是在为区里做宣传。相关部门知道后,可能会对我的工作有所帮助。”一句话,道出了王增举不喜欢接受采访,却一次次乐呵呵地迎送记者的“心声”。
“新项目的一些手续有待办理。比如停车场,以后游客多了,没有停车的地方,咋行?”王增举说,“但是,根据相关政策,这里不让建设停车场。我这几天正在和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鹿泉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刘鹏告诉记者,2017年,该区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到2020年,接待游客量将超过1500万人次,旅游从业人数将占到本地就业人数的20%以上。河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人士介绍说,今年上半年,河北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86.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72%和34.28%。“树上已经开始挂果了。”采访结束时,王增举指着身旁的果园对记者说。
在王增举的生态果园里,果树已开始挂果。 王林红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