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长城评论】地方一出事就“连夜整改”,早干嘛去了?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周云龙 
2018-09-01 14:22:33
分享:

  有些新闻连在一起看,更有看点——

  国务院督查组暗访车管所“红顶中介”淄博周村连夜整改

  拒载、议价、拼客——督查组两次暗访昆明火车站“打车难”交管部门连夜整改

  内蒙古两千多户村民被收"买路费"13年督查组一来连夜整改

  ……

  一些地方几乎已将“连夜整改”整成应对督查的套路。新华社近日发表评论: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正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进行,针对督查组发现的民生问题,多地“连夜整改”。然而,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问题为什么平时发现不了,或是发现了却没能及时解决,非等国务院督查组来了才“连夜整改”?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是的,老百姓也在网上发问:连夜?在此之前都干什么去了?连夜,究竟又干了些什么?连夜,问题就能解决吗?其实,“连夜”一词早已在一些地方回应重大舆情的官方发布中频频出场:市委、市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联合调查工作组……

  “连夜”,意指“当天晚上”,本没有深文大义,更无感情色彩,而一旦“跻身”官方发布,便成为“领导重视”“反应迅速”“处置及时”等等最完美的铺垫。不过,透过字面追根求源,“连夜”,很长时间以来在地方上只是一场脱口秀或真人秀,背后隐藏着某些官员不可告人的目的。

  “连夜”,是媚上的“代名词”。连夜开会,连夜调查,连夜整改,当然是态度认真,应对即时,但是,类似“红顶中介”、非法设卡以及环境污染之类非突发事件,当地群众早有呼吁、投诉,而且可能一直信访不断,为什么在督查组或媒体监督曝光之前的许多“日”、许多“夜”不重视?不回应?不处置?显然,不是这个事件本身有了新的进展,而是问题已经被揭示被核实,再不整改,有可能遭到上级问责、追责,再不及时,有可能“连夜下岗”,或有可能牵扯出更多问题,所以,有关部门才紧张、才连夜,别无他,怕丢官出事也。

  “连夜”,是瞒下的“噱头话”。这次督查组抵达现场暗访核查,地方上的“连夜整改”,可能不敢弄虚作假。而过去,一些地方在媒体曝光之后的“连夜”行动,主要精力都是在怎么糊弄上级媒体、忽悠异地媒体(当然,媒体本身也不具有督查组的督查、执法的职能),封堵本地媒体,简单多了,一个口头通知足矣。彼时彼刻,他们最不希望公众了解到更多的事实真相,不希望揭示深层矛盾、具体细节、完整内幕,堂皇的理由是,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城市形象。“连夜”,给人的感觉是调查、核实、整改问题的决心果断,其实,问题在哪里?问题是什么?他们心里早有一本账。连夜开会,很多时候他们的重点是在商讨对策,研究如何推卸责任、应对舆情,避免事态发展、情绪发酵,核心诉求是不要影响自己的政绩、阻断个人的仕途。

  “连夜”,是势利的“潜台词”。可以推断,督查组目前所掌握、核查的诸多情况,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新问题,都是多年陈酿的“老大难”,当地群众早有爆料,相关媒体也早有知情。而今,更多猛料可能来自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可是在汹涌的舆情面前,基层官员并不买账,甚至常常释放一下权力的傲慢:“扑杀”网帖,约谈发帖者,警告知情者,截留上访者。直等到问题捅到上一级媒体,直等到中央主流媒体记者跨越千山万水来采访,他们也还没有“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联合调查工作组”,还在忙着危机公关,忙着说情招呼,忙着封堵报道,直到曝光的报道公开播放出来,他们才不得不转身做谦卑、虚心状:连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联合调查工作组。这次是国务院督查组实地核查,地方官员发现不再有退路可走,也无邪路可逃,所以才纷纷做出“连夜整改”的积极应对。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以问题为导向。意思是,要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连夜开会”“连夜调查”“连夜整改”,显然是“以问题为导向”,而深层次的问题是,假如在事关民生的那些问题上,为官者真正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现在还要“连夜……”吗?事实上,一些地方过去一直是“以扼杀问题的投诉、曝光为导向”。

  非等督查组来了才“连夜整改”吗?换个角度,面对现实,督查组来了,“连夜整改”,有比没有强,而整改效果到底如何,人民群众有何评价,有关部门还要回头看看,回头问问。——不要让“连夜”遮望眼,不能让“连夜整改”继续沦为一场场“真人秀”。(周云龙)

关键词:连夜整改,督察组责任编辑: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