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从西柏坡到内罗毕,一路上的好风景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商棠 
2018-09-07 18:18:18
分享:

张家口申奥成功,当地市民热烈庆祝。记者 郑世繁 摄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是全世界的一道风景线。

  物华形胜,人文精神,从来就是一个时代经济社会的“晴雨表”。旅游,更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发展的“窗口”与“风景”。

  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从10岁到50岁的40年。借着当记者的机会,我跑了不少地方,目睹了这道风景一路上的精彩演绎。我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眼中的“风景”,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精气神”。

  故事先从我的家乡平山县开始吧。

天桂山一景。记者 商棠 摄

  我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旅游,是我在河北正定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那是1984年的暑假,同学的母亲蒸了一锅馒头,我们一行四五人背了,一大早从平山县官道峪村出发,经柏树庄,徒步上天桂山。天桂山虽然是当地历史文化名山,却残碑断碣、萧条破败,端坐在风雨飘摇大殿中的塑像们灰头土脸,一点也不精神。我们在望海峰极目,千峰嵯峨,万壑生烟,同学少年,指点江山……第一次登临,这座家乡的名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美,很苍凉。上世纪80年代,可以说旅游在平山县是一个空白,就连今天举世闻名的西柏坡也还少有人知。

  1993年我第二次登上天桂山的时候,平山县旅游产业的列车已经启动,西柏坡、天桂山、驼梁等景区相继开发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平山别样红”,以西柏坡为龙头,平山县旅游产业已经发展成一列“动车组”。西柏坡、温塘、天桂山、驼梁、中山国、红崖谷等景区闻名省内外。全县拥有5A景区一家、4A景区10家、星级宾馆16家、旅行社及旅游服务网点25家,产业发达、业态齐全,年旅游收入近百亿元。2016年,平山县入围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县旅游产业由景区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跨越。

李家庄一景。记者 商棠 摄

  8月初秋,我来到了毗邻西柏坡的平山县李家庄,这里正在紧锣密鼓地迎接即将召开的石家庄市第三届旅发大会。李家庄村是岗南水库移民村,三面环水,一面环山,自然环境优美,红色历史厚重。远处青山隐隐,近处波光粼粼,柏坡湖岸边庄稼一望无际,穿过秋色初染的田野,就来到了花果掩映的村庄。村子中央一湾碧水清波荡漾,四周木栈道串起来的亭台楼榭掩映在繁花绿树之中。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这里的生动写照。这里再也不是太行深处默默无闻的贫困山村了,这个只有81户人家的小山村,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把山水乡愁打造成了独具魅力的产旅游精品。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谷黑合乐得嘴巴都合不拢:“村庄干净漂亮,到处是花,到处是树,生活比城里人还要滋润,关键是不出家门还能挣钱。”村里发展了农家乐、观光采摘园、中药材种植、生态农业等项目,村民人均收入万元以上。

  今天,像李家庄这样靠旅游致富的村庄,在平山县数不胜数。一年四季,平山县39个旅游景区、38个特色旅游村庄、10多个风情旅游小镇、30多个采摘园里游客络绎不绝,8万多活跃在旅游产业链上的农民在忙碌着、收获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平山已经成为现实,成为一道夺目的风景。即将在平山县召开的石家庄市第三届旅发大会主题词,就是“金山银山看看平山”。

  风起京津冀,潮涌渤海湾。看平山,知河北。

  淀阔水清凭鱼跃,春暖苇绿任鸟飞。白洋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见证着雄安新区春天的故事。自2017年4月1日横空出世,河北雄安新区设立至今已经一年多了。这片热土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风景”:“千年秀林”工程稳步推进,人造森林茁壮成长;“雄安城建第一标”——市民服务中心基本建成;京雄城际铁路顺利开工;100多家高端高新企业成功落户……“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雄安这座未来之城,正迈出坚实有力的步伐。

白洋淀风光。记者 刘飞 摄

  2017年4月,我参与河北经济日报社“雄安新区探访记”报道小组,采写了25篇反映雄安新区设立之后,当地干部群众参与、支持、企盼、奉献新区建设的稿件。这组稿件成为读者和网友认识雄安的一个“窗口”,也成为河北新闻界一道“风景”,获评当年河北新闻奖一等奖。雄县昝岗镇赵岗村,是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工程现场,每棵苗木上都挂着一个带有二维码的铝制小标牌。“这是它们的专属身份证。”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公司专家徐成立博士说,“这个二维码链接着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通过它可查询苗木的树种、规格、位置、生长信息等,实现对苗木全生命过程监控。”“千年秀林”是雄安新区重要生态项目之一。去年秋季,已经植树26万株,今年将再造10万亩苗景兼用林,未来将达到百万亩,一座绿色生态之城正呼之欲出。

  如果还从旅游的角度来说,这道“风景”所折射出的,是河北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光芒。从前人们到白洋淀旅游,是看芦苇、看荷花、看捕鱼,现在全世界的游客再来白洋淀,是看生态、看质量、看未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举世瞩目!

  要说世界级的“风景”,张家口同样正在横空出世。

张家口冰雪运动方兴未艾。记者 郑世繁 摄

  8月30日,我随单位扶贫工作队到了张北县。在宾馆邂逅了到草原天路旅游的北京游客,他们对张家口草原赞不绝口。现在每到周末,草原天路上的自驾游车辆达到数十万,这一道“风景”不得不说特别壮观,而且将来会因冬奥会而更加壮观。

  去年,张家口以“大好河山·激情张家口冰雪季”活动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包括冰上嘉年华、雪上嘉年华等6大板块83项冰雪活动,上万人参与。2016-2017雪季全区共接待游客2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3亿元。

越来越多的游客到张家口体验冰雪与激情。记者 郑世繁 摄

  现在的张家口,正在因冬奥而变、因冰雪而变。滑雪温泉旅游大区、坝上草原旅游大区、长城古道旅游大区、始祖文化旅游大区、民俗古堡旅游大区、葡萄(酒)品游旅游大区等六个旅游大区正在加紧建设中……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再一次搅起了“塞罕坝热”,就连遥远的非洲,也感受到了这份热度。

塞罕坝风光。记者 刘飞 摄

  今年8月份,联合国副秘书长、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登上了塞罕坝的点将台,面对苍苍茫茫的百万亩林海,亲眼目睹了这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塞罕坝,这一世界级“网红”,惊艳了全世界。

  要说索尔海姆和塞罕坝的渊源,还得从去年的世界环境大会说起。

塞罕坝务林人获地球卫士奖。记者 商棠 摄

  2017年12月5日晚上,在位于非洲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署总部,世界环境大会正在举行。可以说,当天晚上进入了“中国塞罕坝时间”,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授予世界环境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我有幸在现场采访了这一盛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称赞塞罕坝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在今天的中国,习近平主席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家喻户晓,它通俗而深刻地讲清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塞罕坝的故事印证的也正是这样一个绿色道理。还有许多像塞罕坝一样的绿色奇迹,正在让古老的中国更加生机盎然。就在塞罕坝林场所在的河北省,越来越多的绿色铺满大地。我们相信,种下绿色,就能收获美丽,种下希望,就能收获未来……”颁奖现场,随着陈彦娴老人娓娓的讲述,塞罕坝这抹位于地球东方的“中国绿”成为世界生态文明的典范。

陈彦娴在联合国会场发表获奖感言。记者 商棠 摄

  发表获奖感言的,是74岁的塞罕坝第一代务林人代表陈彦娴。55年前,陈阿姨怀着激情与梦想,毅然上坝种树;今天,陈阿姨同样怀着激情与梦想,向世界讲述塞罕坝的故事,讲述中国。她在内罗毕讲述的塞罕坝故事,感动了整个世界,塞罕坝人为河北、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采访塞罕坝望海楼。刘志刚 摄

  来自哥斯达黎加国际森林协会的工作人员佩雷拉·马凯斯说,中国经验值得世界借鉴,塞罕坝的故事太棒了,赢得了世界的尊敬。肯尼亚健康社区联盟负责人艾德姆·约翰华说:“塞罕坝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了中国,陈彦娴让更多人认识了中国人。中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中国人有着特殊的魅力。我正在让女儿学中文,希望她不久后能到中国留学,把塞罕坝的好经验带回来,在非洲做成实实在在的项目。”

塞罕坝务林人代表在内罗毕联合国环境署总部受到欢迎。记者 商棠 摄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创造的生态文明奇迹,为人类治理荒漠化、改善生存环境提供了中国方案,是可复制、可推广的。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塞罕坝故事给世界提供了许多启发和激励,明年我要到塞罕坝亲眼看一看!”于是,便有了索尔海姆今年8月的中国之行。

  改革开放40年“风景带”中,平山、雄安、塞罕坝、张家口这样的镜头让人让人目不暇接;这些镜头记录的不仅仅是风景,其所承载的,有记忆、有奋斗、有变化,更有憧憬、有未来……

关键词:西柏坡,非洲,风景,改革开放四十年责任编辑:刘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