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夏末秋初,涵盖范围最广的换季时节养生大法在这里

来源: 长城网综合   作者:王迪 
2018-09-10 16:16:38
分享:

  导语:很多人明显感觉到,天气越来越冷了,已到了秋末冬初的换季时期。想要平稳度过夏秋换季时期,这是一篇必读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换季流感篇:

  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是上呼吸道受到感染之后引起的一组疾病。夏秋交替季节天气已经逐渐开始转凉了,昼夜温差逐渐拉大,季节交替之时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给大家介绍一些预防感冒的措施。

  日常要注意做到这些:

  首先,要尽量避免着凉,白天的温度可能还是稍微有点高,但是到了晚上气温下降,昼夜温差较大,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着凉。

  第二,避免过度劳累。劳累使人的抵抗力下降,感冒病毒容易趁虚而入。要适当的劳逸结合,适量的参加户外活动。

  第三,尽量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有条件的话尽量佩戴口罩外出,感冒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第四,适当锻炼,增强抵抗力是预防感冒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措施。对于老年人和小孩等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的人群,可以考虑注射流感病毒疫苗,但是每年流感病毒变异较大,不是说注射疫苗就万无一失。

  夏秋交替“九饮”防感冒

  1、菊花饮:菊花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2、姜枣饮:生姜5片,大枣10枚,煎汤,趁热饮。

  3、葱白饮:大葱白100克,切碎煎汤,趁热饮。

  4、姜茶饮:生姜10片,茶叶7克,煎汤,趁热饮。

  5、菜根饮:大白菜鲜根200克,切片煎汤,趁热饮。

  6、萝卜饮:萝卜适量,切片煎汤,加食醋少许,趁热饮。

  7、三辣饮:大蒜、葱白、生姜各适量,煎汤,趁热饮。

  8、桔皮饮:鲜桔皮50克,糖适量,开水冲泡代茶饮。

  9、姜糖饮:鲜姜末3克、红糖(或白糖)3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心血管疾病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终于过了立秋,不少人都期待着天气逐渐转凉。从夏转秋的这一个月,正是人类健康饱经考验的一段时间,借着“秋老虎”的威力,有一种疾病随时可能让看似健康的人轰然倒下,这种疾病就是心脑血管疾病。

  暑热未消+秋燥来袭,血液易黏稠

  “秋老虎”带来的持续高温,会让人大量出汗,会使体液严重消耗,加之立秋一过,秋燥开始悄然出现,空气湿度也开始降低,若没注意及时补水或补水不足,血液会浓缩,血容量降低,血流会变慢,易形成血栓。血栓若堵住了营养大脑的颈总动脉,大脑就会发生缺血性中风。

  每天8杯水,睡前半夜要补水

  因此建议,夏季持续饮水的习惯在夏秋之交仍要继续保持。特别是对于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每天要能够喝8—9杯温开水或茶水。

  老年人在睡觉前可以喝一杯水,防止睡眠时血液流速下降及血液浓缩。另外半夜起夜时也可适当补充一些水分,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对预防血栓有帮助。

  早晚有凉意,空调使用要悠着

  现在的早晚已开始微微有些凉意,不过白天以及晚上睡觉时,很多家庭还是使用空调。有时温度会调得很低,这样就会造成室内外温差很大,甚至一个家庭里不同房间的温差都很大。当人在不同温度的区域出入时,这种忽冷忽热会让血管忽而收缩忽而扩张,也容易诱发脑中风。

  建议空调温度不可调得过低,使用时间不可过长,出入空调房间次数不宜过多;使用电扇不可直吹身体。

  管住嘴,药膳食疗养好血管

  天气有了凉意后,人们普遍胃口会转好。但是对于本身有高血压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一定要注意“管住嘴”,不要暴饮暴食,饮食掌握低盐低脂的原则,多吃瓜菜蔬果和粗粮。和吃猪羊牛等红肉相比,吃鱼、鸡等白肉更有益健康。

  秋季腹泻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夏秋之交,细菌性肠道传染病进入发病高峰,患者出现拉肚子、呕吐、发烧等症状。专家提醒,每个人感染的病原体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定相同,建议及时就医。

  “拉肚子”不可忍

  有的人不在乎“拉肚子”,认为忍一下就过去了。

  事实上,严重的腹泻可引起身体重度脱水,伴有高烧,可能出现昏迷和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险。

  “拉肚子”勿乱吃药

  还有人认为,吃点抗菌素就会好了。

  由于腹泻的病原体种类很多,所以只有一部分腹泻可以用抗菌素治疗,而且需要医生根据临床症状等,选择敏感有效的抗菌素。如果自行应用抗菌素,可能会造成病原耐药,甚至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引起慢性腹泻,因此千万不要随意服用抗菌素。

  “拉肚子”重在预防

  肠道传染病重在预防:

  首先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保持好手的卫生;

  三是外出就餐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或食用不熟的海产品;

  此外还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和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皮肤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夏末秋初的换季时节,肌肤很容易过敏。尤其是“敏感肌”的人,此时肌肤会变得干燥,甚至还会起皮。所以,换季时肌肤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敏感肌”是一种肌肤呈现的亚健康状态,造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使用廉价化妆品等原因,敏感性肌肤的症状主要发生于面部,也偶尔会出现在身体各部位。通常会表现为干燥、红血丝、痘痘等状态,肌肤因此也会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等感觉。

  那么,“敏感肌”在换季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温和去角质

  秋季人体代谢速度减慢,很多人建议在换季时应该勤去角质。可实际上,秋季的肌肤很干燥,对外在环境刺激的抵抗力也会降低,肌肤变得脆弱无比。所以,此时应该选择一些不刺激的洁面产品,温和的去角质,加强角质层修护,让肌肤拥有坚韧的自我保护能力。

  减少使用功效性较强的护肤品

  在肌肤敏感期间不要使用过多的功效产品,比如美白、抗皱等护肤品。因为在肌肤处于过敏状态时,无法吸收相应的营养成分,反而会给肌肤带来更多的负担。“敏感肌”在选择护肤品时,应尽量选择成分简单、不添加香精、防腐剂等物质的产品,这样才更有利于肌肤保养。

  认真做好防晒

  敏感性肌肤的表皮层较薄,缺乏对紫外线的防御能力,容易老化,因此,应该注意防晒品的使用。防晒品的成分也是刺激肌肤、造成敏感的因素之一,因此最好不要直接涂在皮肤上,可先擦上基础保养品之后,再涂上一层防晒品会比较好。

  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

  敏感肌肤的人,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可多吃一些牛奶、淡水鱼、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不断增强皮肤的抵抗力。避免吃咸水鱼、虾、蟹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多补充维C

  若人体缺乏维C,容易令皮肤干燥、粗糙,从而导致皮肤炎症,易出现红肿、脱皮等敏感症状。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含丰富维C的水果和蔬菜,加强皮肤组织营养,有助对抗外来敏感。

  温馨提示:

  1.皮肤一旦出现干燥、脱屑或发红状况时,说明皮肤健康状况已亮起红灯。要让皮肤尽快复原,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刺激,不要过度受风吹、日晒,不吃刺激性食物,停止当前一切保养品、清洁品的使用,让肌肤只接触清水等。

  2.皮肤过敏后,不要用太热的水洗脸,以避免刺激皮肤,更不能用香皂,其中的碱会加重皮肤过敏的症状。用温和的洗面奶洗脸,不涂任何护肤品,可用手指在脸上做一些轻柔的按摩,使面部肌肉放松,促进血液正常流通,也会加速皮肤过敏的痊愈。

  运动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秋季是一个由热转凉的过渡性节气。为保证机体能顺利地从夏热过渡到秋凉,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可以做一些轻松平缓、活动量小的运动,这样能增强体质,促进机体的耐寒、抗病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加大脑皮层的灵活性,保持旺盛的精力。那么秋季适合做哪些运动呢?

  爬山。爬山作为一种体育锻炼,能使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随着高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上升,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作“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加之气压降低,能促进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慢跑。慢跑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正常工作。慢跑还能有效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寿。

  骑车。骑车可以尝试节奏练习。在踩踏板时尽量均匀平滑些,不要在车座子上跳跃,使上身保持放松。也可以尝试强度练习,在骑行的大部分时间里可以放缓速度。也可以做间隔练习,以比较快的速度骑5分钟,然后放松骑10分钟,然后再快骑5分钟。

  打羽毛球。喜欢室内运动的朋友可以选择这种健身方式。运动中要注意避免运动损伤,挺直腰能让脊柱两侧的肌肉保持紧张状态,并对脊柱形成强有力的保护,从而避免打羽毛球时“闪腰”。建议在热身过程中有意识地用力向上抬脚尖,或者身体直立、前脚掌着地原地蹦,或者前脚掌着地下蹲,这些动作都可以有效拉伸跟腱,防止跟腱断裂。

  秋季运动要注意“三防”

  尽管秋天做些运动对提高体能、增强免疫力有很多好处,但做一些运动时还要注意一些事项,以避免“因噎废食”。

  第一,防止着凉感冒。秋季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运动能给身体以良性的刺激,有助于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更容易适应进入冬季后的气候变化。秋日早晚气温低,不可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等准备活动做完或锻炼一会儿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外衣,免得室内外温差太大,身体不适应而着凉感冒。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第二,防止运动量过大。秋天人的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生理机能趋于活跃。在这个季节超量锻炼会引起疲劳,影响工作和健康。所以,要控制运动量,掌握好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不要超过机体的负荷。负荷量的增减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中老年人运动时间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为宜,切勿大汗淋漓。

  第三,防运动拉伤。因为人的肌肉和韧带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粘滞性增加,伸展度降低,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可因人而异,一般以做到身体发热为宜。

  幼儿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秋季由于温差较大,很多宝宝都爱感冒,那么秋季,怎样提高免疫力?让宝宝减少生病?

  看天气增减衣物

  秋季里不仅早晚温差大,且经常出现乍暖还寒的现象。这种天气,宝宝很容易出现早晚冷中午热的现象。怎样提高免疫力?由于中午太阳很足,宝宝在运动的时候会出现满头大汗的情况,这样就很容易着凉。怎样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根据天气的实时变化来决定是否给宝宝增减衣物。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在宝宝出汗时脱掉厚衣服,这样极易着凉并感染流感。

  保证宝宝的睡眠

  倘若宝宝睡眠不良,则会让宝宝体内负责对付病毒和肿瘤的T细胞数目减少,生病的几率也就随之增加。怎样提高免疫力?专家建议成长中的孩子每天需要8~10小时的睡眠,如果你的宝宝夜晚睡眠质量不好,白天则应当让他小睡片刻。

  养成多喝水的好习惯

  多喝水可以保持黏膜湿润,成为抵挡细菌的重要防线。怎样提高免疫力?父母应当培养宝宝养成每天多喝水的好习惯。

  补充必需脂肪酸

  脂肪酸是提供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决定细胞膜的流动和弹性,对免疫细胞非常重要。怎样提高免疫力?人体无法自行合成脂肪酸,只能从天然食物中摄取。如海鲜、蔬果、深海鱼、坚果等。

  常识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防秋燥

  口干舌燥、鼻干咽干

  近期秋燥症状的患者增多

  这两天的冷空气来得大快人心,顿时让人心情舒畅,气温的下降让不少人产生了一夜入秋的感觉。不过,“秋老虎”这一走,气温下降了不少,走在街头凉风飕飕,不少人又赶紧翻出长袖,有的还穿上了外套。

  9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白露”过后,我国大部分北方地区天气渐渐转凉,中医专家认为,随着气候的逐渐干燥,人们会经常出现“上火”症状,而秋季的“上火”多为“虚火”,是由于干燥的气候使人的津液耗伤而导致的“阴虚火旺”。“秋燥”症状,燥为秋季主气,称之为“秋燥”,养生重点在于养阴防燥,以生津润燥、益肺养阴为主要养生原则,没有特殊的慢性病普通人群,要注意预防感冒,吃些滋润养阴的食物,例如百合,银耳,梨子等,本来就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更应该特别注意,除了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饮食养生外,还应适度锻炼,增强抵抗力。

  贴秋膘

  小心补过头

  红枣、桂圆炖汤,有人把血压吃高了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立秋之后,人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比起夏季来食欲明显好转,所以立秋后也是贴秋膘的好时候。但这也是体重增加最快的时候,所以肥胖者、要控制体重的人这时要注意节制饮食、适量运动,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医生提醒,经过一个夏季的煎熬,人们的脾胃普遍较弱,若大补或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食后饱胀、腹胀腹痛等问题。可多食用润肺、生津、利湿、健脾的食品,多补充水分,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

  扛秋冻

  有些人不宜“冻”

  小心寒冷刺激引起“旧病复发”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

  秋天是个从热转到寒的过程,为何要“秋冻”?因为骤然就穿得很厚,反而不容易顺应季节变化,易导致身体的不适,比如出现感冒伤风等。“秋冻”,就是慢慢来适应这样的变化;“春捂”,也是同样的道理,春天是个过渡的季节,天气逐渐暖和起来,如果骤然脱衣也容易引起感冒。人体适应季节的变化有个过程和适应期。

  不过,“秋冻”并非人人适合,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如年老体弱者者,或是怕冷、阳虚者遇上天气变冷,就应该适时加衣。另外,有些慢性疾病的人也不宜“秋冻”,比如呼吸系统的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受到寒冷的刺激,支气管和血管会痉挛收缩,进而可能引起患者旧病复发。当然,能抗“冻”的人也应该有度,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需及时添衣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夏秋换季养生小窍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增加1小时睡眠

  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时前入睡,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早睡早起,通过睡眠调整身体状态,以适应秋季特点。

  2、多喝水

  体内水分充足可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感冒病毒难以迅速繁殖。营养科学家建议:每日饮水量按体重算为40毫升,儿童需饮更多的水。最佳饮料为:水、混合饮料(矿泉水或苏打水和苹果汁混合而成的饮料)、果茶或药草茶。要少喝咖啡、含酒精的饮料和酒。

  3、每天咽津

  秋天天气非常的干燥,人很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等不适。教大家一个咽津的方法,可以滋阴养肺。具体方法为:舌头在嘴里搅动,以刺激唾液的产生,然后分成3次咽下,并有意识地将其送入丹田。

  4、睡前泡泡脚

  泡脚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防治百病。养生先养脚,脚上有很多穴道,这些穴道通过人体的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所以晚上睡前泡泡脚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晚上9点泡脚对肾好,这个时间段是肾经气血最弱的时候,如果在这个时候泡泡脚会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热量,帮助行气活血。睡前泡脚还能助眠,泡完脚后,做几分钟的脚底按摩,让身体充分放松,可以帮助你快速入眠。

  5、食物润肺

  秋天的饮食强调滋阴润肺。可适当多吃一些白色润肺的食物,比如芝麻、糯米、粳米、白萝卜、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的食物,吃百合、秋梨等也可润肺。

  6、咀嚼鼓漱

  晨起和睡前,作上下颚运动。然后闭嘴,舌抵上颚,扣齿咀嚼100次,使津液满口,徐徐咽下。咀嚼时,胃肠血流量增加,可抵御秋季凉气对胃肠的损伤。

  7、滋阴润肺多喝粥

  秋季膳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多喝粥可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此外,还应多吃一些酸味果蔬,少吃辛辣刺激食品。

  8、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我国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换言之,喝白开水,水易流失,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就不那么容易流失了。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真是一举三得。

  9、巧搭配摄粗粮

  秋季气候干爽,汗液减少,睡眠时间增长,为了迎接寒冷的冬季,机体会积极地储存脂肪,因此一不小心就会发胖。体内脂肪的积累不仅有碍美观,而且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这对本身肥胖者来说更加危险。为了保证体重正常,应注意作息合理、多吃蔬菜水果润肠通便。在饮食方面可以选择热量少的粗粮,如玉米、红薯、土豆、薏米和豆类。

  10、适时添减衣物

  处暑过后天气会慢慢转凉。老年人和儿童适应能力差,容易受感染,极易伤风感冒,同时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专家提醒,这个季节要注意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添减衣物。中医认为,“春捂秋冻”其本意是让体温在秋天时不要太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可根据个人体质特点,适当地“冻一冻”,但早晚一定要注意保暖。

  11、防晒也重要

  有的MM认为,秋天到了,阳光也开始变温柔,防晒霜已不是必需品了。其实,这种想法不正确,虽然气温下降,人们感觉凉爽,但事实上紫外线还和夏天一样强,加上秋天人们出游频繁,防晒依然是件护肤大事,不但应该继续使用防晒霜,防晒倍数还应和夏天一样,一般含防晒值的普通面霜并不能满足需求。

  12、耐寒锻炼

  通常用冷水洗脸、浴鼻,身体健壮的人还可用冷水擦身、洗脚甚至淋浴。有研究表明,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效果。除了冷水锻炼外,还可选择一些有助于提高抗寒锻炼的有氧运动项目,如登山、冷空气浴、坚持秋冬泳等。

  13、闭目养神

  秋季阳光和煦,原野金黄,秋高气爽,是老年人闭目养神,收聚精锐的大好时光,此时,老年人可到公园、郊野、山林等林木繁荣、宁静幽雅之地,做做闭目养神的气功。闭目,先眼肌放松,再面部放松,心胸放松,精力即从面部肌肉喷涌而出,眼睛也即会有神。许多名人学士在繁忙紧张的脑力劳动之余,做做闭目养神功,即可收到养精蓄锐之奇效。

  14、压揉承浆

  承浆穴在唇下凹处,以食指用力压揉,口腔内会涌出分泌液。糖尿病患者用力压揉此处十余次,口渴即可消失,不必反覆饮水。这种分泌液,不仅可以预防秋燥,而且含有延缓衰老的腮腺素,可使老人面色红润。

  15、多进行体育运动

  可以选择散步、骑车、体操、慢跑、跳绳等,运动程度以全身稍微出汗即可。运动的同时可适度晒太阳。晒太阳的时间宜选择在傍晚,每次半小时左右,晒太阳时应选择避风处。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和晒太阳,可以感受到室外阳光空气的抚慰,提高人体对氧气的利用率,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保持体内旺盛的新陈代谢,使皮脂腺、汗腺得到正常的分泌,以滋润皮肤,防止皮肤干燥、瘙痒、脱皮等不适症状的出现。

  16、多吃酸味食物

  酸味能收敛肺气,辛味则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辣食物,适当多吃酸味的果蔬。这样养肺的效果就很好。

  17、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秋风落叶,凄风凄雨,往往使人触景生情,诱发消极情绪,严重者,终日郁郁寡欢,少语懒言,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防止抑郁症要注意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多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大笑能使肺扩张,还可以清除呼吸道“浊气”。人在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氧气随着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秋天到了,天气转凉,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都要注意防范各种突发疾病,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遇到问题,也不要慌张,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法即可。望大家都能顺利度过夏末秋初的换季疾病高发期。

  (据人民网、中国天气网、北京晚报、羊城晚报、中国网、四川在线综合)

关键词:秋季,养生,换季,时节责任编辑: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