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专家点评《中山国》】胡占凡:《中山国》填补了历史空白
为创作团队敬业精神点赞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胡占凡 
2018-10-23 21:15:19
分享:

《中山国》填补了历史空白 为创作团队的精神点赞

     胡占凡

       《中山国》是一部很有分量的片子,很高兴参加《中山国》的研讨会,今天的研讨会可以说是名家荟萃、高朋满座。对河北省推出这样的好作品,对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样的好作品表示祝贺。通过这次研讨会,一定能够进一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推进河北省影视业和中国纪录片业的发展。
       这部片子进一步增进了我们的文化自信,特别对河北来说这点尤其重要。大家都知道,河北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厚重的区域之一,河北文化方面的成果,应当说比比皆是。比如邯郸是全中国出成语最多的地方,大概1500多条,我们日常口头上的成语,很大部分出自河北。河北影响全国的历史事件更是数不胜数,中山国的历史存在、历史事实应当说为中国传统文化增加了很厚重的一笔。纪录片《中山国》的推出,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内容的一个补充和加强。有了中山国的历史存在、历史事实,可以进一步增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认可和自信,这是纪录片《中山国》的一个重要贡献。
       纪录片《中山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知。关于中山国,我们客观地看,应当说多少年来国人对中山国的认识,还是很欠缺的,很多人对中山国很不了解,恐怕连个基本的概念都没有。要让中国人了解中山国那么强大的历史存在,和战国七雄可以并列的、在历史上产生那么重要影响的这样一个国度,我觉得纪录片是非常好的一个载体,又直观,又形象。对传统文化来说,对历史空白来说,对国人的史学知识来说,纪录片《中山国》都应当是一个不小的贡献。那么央视能够选中这部片子,播出这部片子,宣传这部片子,我觉得也应当说是对中国历史,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做出的贡献。那么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团队,用了几年的时间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做成了一个实实在在、有分量、很厚重这样一部片子,应当说是很不容易。可以这么说,河北省和央视通过制作并播出纪录片《中山国》,对丰富国人的历史认知、丰富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纪录片《中山国》制作团队潜心创作的投入和敬业精神值得提倡。大家都知道做记录片是个苦行业,不是一个风光的行业,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行业,和做电视剧完全不是一回事。投入大,周期长,很辛苦,而且要耐心、细致,要舍得花精力,还要舍得投入。团队能够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全心全意做这么一个历史的片子,我想难度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中山国这样一个史料和其他方面的信息都比较匮乏的这样一个题材,尤其不容易。这样的一个大题材,没有四年时间的潜心创作,没有巨大精力的投入,没有这样的敬业精神,就没有的《中山国》的成功。大家看完这六集就能感觉到里面投入有多大,和一般片子完全不一样,就史料挖掘的深入和广泛,情景再现制作的精致而言,一般的纪录片是远远比不了的。我也看过一些纪录片,大多都是泛泛而谈,都是风光性的,都是走访式的,但《中山国》不是,它是很严肃的,很具有史料价值的一个纪录片。
       我觉得我们中国视协纪录片委员会应该认真地研究将来我们纪录片的走向,纪录片的制作向什么方向努力。我觉得那种华而不实的找噱头的纪录片是不值得提倡的,要提倡的还是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有了这个东西我们才能做出好片子,才能做出这种有分量的片子,有了这几条恐怕我们中国纪录片才能越走越好。因此我也期待,第一,中央电视台今后多播这样有分量的好片子,别看走眼,选好了就投入。第二也希望《中山国》创作团队能够在这个基础上或者做中山国的姊妹篇,或者做其他同类的文化类的纪录片,给我们中国的纪录片再增光添彩,增加新的精品。

链接:
       胡占凡,汉族,1953年11月生,黑龙江木兰人,高级编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电视台原台长。
    著有散文集《网上心情》,“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总撰稿词《荡气回肠唐宋篇》,“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总撰稿词《长歌浩叹唱古今》;发表散文、杂文、随笔200多篇;报告文学《烈焰升腾之后》、杂文《扫除形式主义》《拜金主义要不得》等分获1987、1992、1993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随笔《围观杂说》《脾气断想》入选“随笔精选集”第一集《人生驿站》;杂文《排队》转载于法国出版的《欧洲时报》等;关于新闻界开展“走转改”活动的体会文章《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

关键词:中山国,纪录片,创作团队责任编辑:曾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