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元旦走基层】河钢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周亚彬 
2019-01-01 14:13:46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周亚彬  通讯员魏清源 牛卫星 杨海霞)“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这句话在冶金行业广为流传。

  作为钢铁产量最大的省份,河北的钢铁工业已成为中国钢铁议题中无法绕开的话题。在国家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下,河北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6643”工程全面收官,截至2017年11月,河北累计压减炼钢产能7192万吨、炼铁产能6508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近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启帷,钢铁业被推上去产能的风口。作为我省最大的国有钢铁企业,河钢集团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国家及我省去产能的要求,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思路变 天地宽 强化市场倒逼推动去产能

  2018年12月4日,全球首艘极地凝析油轮——“BORIS SOKOLOV(鲍里斯索科洛夫)”号极地凝析油轮在广州南沙举行命名仪式。河钢作为唯一一家受邀的钢厂出席命名仪式。作为该船建造所需最高等级别的大线能量焊接用钢板的独家供货单位,河钢共为其提供4000余吨最高级别大线能量焊接用钢板,用于该船核心部位制造。

用于BORIS SOKOLOV号极地凝析油轮上的大线能量焊接用钢板

  Arc7冰区级别,吊舱推进,双向破冰,能在零下50摄氏度的环境下运营,这些字眼足以让这艘船在全球独一无二。在该船的命名仪式上,全球首艘极地凝析油轮的建造方、广船国际总经理陈激向包括河钢在内的参建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他表示:“河钢用专业的钢板材料制造经验和令人尊敬的责任感,为该船的建造任务的顺利完成创造了良好条件,正是河钢研发的最高级别大线能量焊接用钢板,让这个举世瞩目的项目实现了用材全部国产化的梦想。”

  “集团的根本出路就是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要提高站位和标准,跳出低端同质化竞争的模式,下定决心,以产品的高端化和客户的高端化,推动集团进入高端循环。”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以一位睿智思考者的姿态指明了集团改革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河钢集团迅速调整发展路径,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着力做强做优钢铁主业,推进产业链向海内外高端制造业纵向延伸,向新材料、新能源和生产性服务业横向拓展。

  675℃、保温24小时、长时间模拟焊后负10℃、冲击韧性大于等于80J……这是被称为“国家示范型实验室”的神华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核心装置费托反应器用钢的关键指标要求。这些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的标准,被日本供应商认为“不可能”做到。

  随着产品高端路线的深入推进,像这样的技术要求在河钢却已屡见不鲜:造一辆整车需要用到的试用零部件达到300多个,客户会拿放大镜检查;轴承钢号称“钢中之王”,需要用“奢侈品”的标准生产……

  以客户结构的高端化倒逼产品升级,已成为河钢多年来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工作主线。

河钢石钢银亮材生产车间里,职工正在测量钢材尺寸

  河钢不断适应客户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建立新型客户关系,改变营销模式,在业内率先全面推行大客户营销模式。先后成立两级客户服务中心,建立自主营销网络和客户服务体系,以定制化的“一站式”材料解决方案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推动传统“销售团队”快速向“技术营销团队”转变。

  如今在河钢的核心子公司,每天都有不少于200名员工在高端客户现场或奔赴高端客户现场的途中:营销、研发、技术和质量管控人员入驻重点客户的生产线提供服务,已成为常态。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河钢集团与普锐特冶金技术有限公司、西门子公司、FMG集团分别签署合作协议

  一大批高端用户也由此向河钢加快集聚,涵盖中石油、中石化、奔驰、宝马、海尔、美的、三星、卡特彼勒、徐工、中铁建等知名制造商和大型央企。品种钢比例从2014年的29%提升到如今的70%以上,从家电板、汽车板“零的突破”,到实现“整车造”和“全覆盖”,今天的河钢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核电、海洋工程、建筑桥梁用钢领军企业。

  创新驱动 人才先行 国际化平台助推快速发展

  中国占据了世界钢铁产的半壁江山,是毫无疑问的钢铁大国。然而,过去二三十年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强大需求,让我国众多钢铁企业身陷增量发展、低端制造的单一路径。

  “多年以来,我们把很多精力都用在了熟悉的路径上,但恰恰是所熟悉的领域,能够获取的价值和潜力越来越小。我们必须跳出固有的‘套路’,寻求新的路径,挖掘新的潜力。”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的话语直击人心。

  改革就要创新,创新就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少不了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河钢加强“靶向攻关”,完善技术、人才、质量、信息化与自动化四大产线支撑体系,加快从“技术跟随”向“技术引领”转变,提升“定制化制造”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能力,努力做行业绿色发展、智能制造技术的引领者,提升集团科技品牌形象。

河钢集团—北京科技大学钢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现场

  目前,河钢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认可实验室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1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院士工作站3个(外聘院士7人),形成了集团与子公司“双层面”协同共享、互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

  另一方面,河钢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现内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还不断加大技术创新资源的整合配置力度,深化与海尔、上重、中科院、浦项、西门子、昆士兰大学等下游用钢行业战略客户、国际国内科研机构、一流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平台,着力为战略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解决方案。

  扩大开放 全球布局 大步迈向世界舞台

  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以下简称“河钢塞钢”)位于塞尔维亚共和国斯梅代雷沃市,该公司前身为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铁厂,成立于1913年,是当地知名的百年老厂,曾被称为“塞尔维亚的骄傲”。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管理不善等因素,该厂曾一度陷入困境,面临倒闭。2016年4月,中国河钢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签约,以4600万欧元收购斯梅代雷沃钢铁厂,保留其5000名员工,成立了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

2010年的斯梅代雷沃钢厂

  中国和塞尔维亚,两个有着相似历史命运的国家和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相知相交、心手相连,彼此结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2016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钢塞钢视察,并叮嘱河钢:“中国同塞尔维亚传统友谊深厚,彼此怀有特殊感情,值得我们倍加珍视。”

  “请总书记放心,我们一定做好!”河钢集团董事长于勇代表河钢人向总书记做出了庄严承诺。

  经过河钢集团的不懈努力,当年12月,河钢塞钢就实现盈利,扭转了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2017年全年实现利润2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塞务实合作,以及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的样板。如今河钢塞钢已成为塞尔维亚第二大出口企业。

河钢塞尔维亚公司生产车间

  河钢塞钢的成功只是河钢集团积极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推进全球化布局的一个缩影。目前,河钢集团累计完成境外投资11亿美元,控制运营海外资产70亿美元,参控股境外公司70余家,形成了“四钢两矿一平台”的基本构架,海外业务年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年净利润超过20亿元。在2017年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分析报告中,河钢集团位居钢铁行业第一。

  未来,河钢集团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加快推进全球化布局。按照规划,到2020年,将形成“2232”的海外发展格局,即培育海外服务国内钢铁主业和海外新事业两大功能集群;搭建投资、融资两个上市平台;打造资源、制造、贸易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依托德高建设国际市场开发主基地,依托南非PMC矿业公司建设海外实业发展主基地,真正建成全球拥有市场、全球拥有客户、全球配置资源的“世界的河钢”。

关键词:河钢集团,全球化,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责任编辑:周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