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大鼓传承人:李雪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路娟 
2019-01-07 16:17:02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路娟 通讯员刘春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大鼓沧州市级传承人李雪,出生在一个曲艺世家,外公是西河大鼓朱派第三代传人,母亲是西河大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了将西河大鼓这一民族瑰宝传承下去,李雪创作并演唱了《十九大精神铸辉煌》《反腐倡廉顺民心》《打起鼓板唱河间》《看棉花》等西河大鼓新作品,把党的好声音送到了田间地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河大鼓沧州市级传承人李雪。刘春梅供图

  西河大鼓是传统曲艺曲种之一,已经有300余年的历史,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河大鼓表演形式为一人自击铜板和书鼓说唱,另有专人操三弦伴奏。其唱腔简洁苍劲,风格似说似唱,韵味非常独特。

李雪教学生练习西河大鼓。刘春梅供图

  “从小就是西河大鼓谜”

  小时候,李雪看到母亲练习西河大鼓,觉得敲敲打打好玩,在母亲的影响下,李雪渐渐喜欢上了西河大鼓。母亲每练一个新段子,李雪就在旁边跟着学,还跟着母亲去各地演出,母亲在前台表演,她在后台唱,常常引来不少观众,夸她唱得比妈妈还好。

  为了练好发音基本功,每到周日,她都对着镜子练手势、嘴形,一练就是半天。13岁时,沧州河间市举办“少儿才艺大赛”,李雪凭借西河大鼓“狸花猫”,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舞台,并获得“最佳才艺奖”。

  李雪对西河大鼓非常痴迷,上学时把语文课文唱成西河大鼓,老师说她是一只“小百灵鸟”。

  “板不离手,曲不离口。”如今,李雪依然每天练习一个小时的唱功。在家庭熏陶下,八岁的儿子也常常跟着李雪唱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就是我的全部”

  “衣着朴素的那是他,和蔼可亲的那是他……”这段唱词来自西河大鼓新唱段《看棉花》,讲述的是1983年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任县委书记期间,带领正定县乡村干部来河间学习种棉花技术的事。在不久前举行的京津冀曲艺邀请赛上,李雪演唱了《看棉花》。

  为了练好这个新段子,她把自己唱的录下来,一边听一边琢磨,不满意的地方就记下来,边听边改,直到满意为止。

  演出当天,李雪八岁的儿子发烧了,为了不耽误演出,她给儿子贴上退热贴,把儿子带到演出现场。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李雪获得了最佳表演奖。

  目前,李雪已经连续参加了五届西河书会,成为西河大鼓的主力军。为了学好西河大鼓,除了跟母亲学,她也常常通过手机请教别的老师。 2018年,李雪到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参加中国非遗传承人群(曲艺鼓曲)研培班学习,因为成绩突出,毕业时李雪代表学员发言,并被选到天津广东会馆演出。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西河大鼓,李雪把西河大鼓带到了“内蒙古旅游产业博览会”和“2018沧州旅游(晋中)推介会”上。她演唱的西河大鼓《河间赞》引来了很多的观众,其中有一个女孩还现场做起了直播。李雪说,她把西河大鼓艺术当作自己的全部,不断钻研和学习,如今已掌握了各种流派的演唱技巧。

李雪教学生练习西河大鼓。刘春梅供图

  “学员的兴趣是我的动力”

  令李雪更引以为豪的是,自2011年开始,李雪和母亲一直都在进行西河大鼓传承工作,目前已培养传承人200余人,学员30多人。这些学员来自河间市各个学校,有学生也有老师。

  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唱词,李雪根据唱词的内容做表演,有时还借用道具教唱词。

  “小桥流水哗啦啦”一句唱词,要求眼随手动,眼神放光,手势向上走,脚下“丁字步”扎稳,唱腔有“辙”。学员年龄不同,接受程度也不同,李雪一遍又一遍地亲自示范,然后再逐一指导。

  除了唱词,站姿、手势和眼神也是西河大鼓表演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为了练好“丁字步”,她和同学们一起贴墙站立,一站就是一个小时。

  李雪说,希望能更多地走进校园,将西河大鼓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们,“不要只让非遗进校园,还要让非遗走出校园”。“我想组织成立一个‘西河大鼓展示园’,给对曲艺感兴趣的艺人、学生提供一个固定场所,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关键词:非遗,西河大鼓,传承人李雪责任编辑:路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