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聚焦两会】雄安新区:梦想之城 蓄势待发 未来可期

来源: 长城网综合   作者:颜楠 
2019-01-18 09:32:40
分享:

  奋进新时代,筑梦雄安城。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雄安新区诞生于新时代,展现的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精神风貌,见证的是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历史担当。连日来,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发展建设新阶段的消息引发无数关注。一个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希冀的未来之城,如今逐渐揭开它的美丽面纱。1月16日,习近平2019年首次国内考察第一站来到了河北雄安新区。这是时隔近两年之后他再访雄安。

  习近平再赴雄安新区 看千年之城这样起步

  雄安建设者 “千年大计”的开路先锋

正在雄安高铁站工地作业的工人 (央视记者 杨立峰 拍摄)

  习近平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通过大屏幕连线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建设工地现场。他勉励大家说,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交通要先行,你们正在为雄安新区建设这个“千年大计”做着开路先锋的工作,功不可没。希望你们注重安全生产,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雄安的创业者 把握雄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这是当天在政务服务中心办好营业执照的部分企业代表。(央视记者 卢心雨 拍摄)

  习近平勉励到雄安的创业者:我们建设雄安新区,需要各类企业共同参与。无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企业,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北京的企业,都要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握住历史机遇,做民族复兴、改革创新的弄潮儿,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生态优先在千年之城编织蓝绿

  

  鸟瞰“千年秀林”。(央视记者郭永良、祁文杰拍摄)

  雄安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率先启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目前已完成11万亩“千年秀林”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说,蓝天、碧水、绿树,蓝绿交织,将来生活的最高标准就是生态好。雄安新区过去有一定的基础,现在搞“千年秀林”,将来这里一定是最宜居的地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代表委员说

  江涛:加快优质高端资源要素汇聚和落地

  “全世界都在关注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作为第一批入驻雄安新区的高新企业,我们更加期待看到这座创新、绿色、智慧之城未来的样子。”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雄安分公司董事长江涛委员,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对雄安新区今年工作的安排最为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会议研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并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组织国内外一流专家团队,高强度高密度开展各类规划编制,雄安新区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报告还提到,过去一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规划纲要、总体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印发实施《关于支持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指导意见》。中央部委和兄弟省市给予雄安新区鼎力支持。成功举办雄安新区全球推介活动。京雄城际铁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植树造林等重大工程启动实施。

  “我作为雄安新区建设的一名参与者,能从中感受到自己工作上的收获。”江涛委员说。

  他介绍,就在不久前,在雄安新区安新县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的观摩课环节,来自安新县边村中学的李海娟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的语文课《我的叔叔于勒》,基于科大讯飞智慧课堂的应用,创设了一个高效互动且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前李老师通过发布导学案,预设了教学重点;课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故事情节发展脉络与人物性格特点。课文讲解结束后,李老师通过智慧课堂推送相应习题,并根据即时反馈的数据分析,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上课节奏。整堂课上,学生通过抢答、讨论、拍照上传等方式积极与老师互动,由传统课堂中单纯的听讲者转变为智慧课堂中积极的参与者。

  “去年,我们与雄安新区安新县合作,助力边村中学和安新小学建设智慧校园示范校,分别在两校投入了8个班级的智慧课堂。目前,这些班级的智慧课堂已经实现了常态化使用,大大变革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江涛委员说,落地雄安新区后,科大讯飞率先推动了人工智能在雄安新区教育方面的应用,“未来,我们还要探索人工智能在医疗和司法领域的应用,助力雄安新区创新发展。”

  在江涛委员看来,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就要按报告所提出的那样,不折不扣落实规划纲要和总体规划,加快优质高端资源要素汇聚和落地,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高端高新产业。

  张福建:继续推进白洋淀上游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

  “我注意到,报告里专门提到去年南拒马河、滹沱河、滏阳河新增水面40平方公里、河长477公里。”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司委副主任委员张福建代表告诉记者,去年,他曾经会同保定代表团几位代表,提出了一份关于拒马河生态环境修复的建议,如今,议案有了推进。

  “除了基础性项目和保障运行的临时性建筑外,雄安新区没有盲目动工一砖一瓦,为的就是系好第一颗扣子,避免留下历史遗憾。”张福建代表说,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一批看得准、符合规划方向的基础性项目先行启动。

  “我认为,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还要继续推进白洋淀上游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张福建代表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时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未来之城”呼之欲出

 

  

  蓝图绘就 千年大计只争朝夕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2018年1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国务院批复《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进一步明确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目标、城乡空间布局、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等方面内容。这一总体规划,是对2018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深化和落实,符合中央对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对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对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进行顶层设计,认真组织实施。

  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重托的未来之城,正向世人铺展开一幅美丽画卷。

  工匠精神 国家大事必作于细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新区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多种形式汇聚国际国内高端智慧,由中规院、中科院牵头,吴良镛、张锦秋等60多位院士和设计大师,以及300多名规划建设领域顶级专家参与规划编制和评审论证,把国内外的顶尖人才、一流团队、专业力量吸引到新区规划编制中来。

  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工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前,除了基础性项目和保障运行的临时性建筑外,雄安新区没有动工一砖一瓦,为的就是系好第一颗扣子,避免留下历史遗憾。

  许多当地人清晰记得,2017年4月1日新区设立的消息刚一公布,就有炒房者连夜蜂拥赶来。几天内,仅到容城县的炒房看房客就有数百人。

  只有管得住、控得好,才能开好局。一场严控炒房的战役第一时间在雄安新区打响。

  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明确了“七严”原则:坚决严禁大规模开发房地产,严禁违规建设,严控周边规划,严控入区产业,严控周边人口,严控周边房价,严加防范和打击炒地炒房投机行为。在有力有效的管控下,雄安新区经受住了炒房、落户、炒车等多重考验,没有出现未建先乱、抢栽抢种等现象,既实现了空间形态的不变,也保持了户籍和社会的稳定。

  规划引领 绘好新时代“雄安画卷”

  从2017年6月起,新区集中开展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基层组织、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清零”三项行动。2100多名机关干部组成驻村工作组,对新区全部村庄全覆盖进驻,和村民同吃同住,妥善解决了群众的住房、就业、就医、冬季取暖等现实问题。

  实施精准技能培训,让群众练就一技之长。雄安新区开展“聚力雄安送培训”系列活动,去年共组织38家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439期、培训2.44万人,举办创业培训30期、培训909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将来城市距离白洋淀这么近,应该留有保护地带。要有严格的管理办法,绝对不允许往里面排污水,绝对不允许人为破坏。

  安新县安州镇东角村村东有一个坑塘,水清岸净,风景如画。很难想象,就在几个月前,这里堆满了垃圾,周边杂草丛生,臭不可闻。“过去从这里路过,都得憋着气。现在可好了,垃圾坑变成了小花园,我们没事都喜欢来这里转转。”家住坑塘附近的村民王双秋高兴地说。

  像村民说的这种有水纳污坑塘,雄安新区共排查出606个。一旦下雨,这些坑塘里积存的污水和垃圾就有可能通过沟渠、河道,进入白洋淀,给白洋淀水质造成污染。因此,新区启动了纳污坑塘全面整治,由专业公司对这些坑塘进行垃圾清理、控源截污和水生态修复。截至2018年11月20日,606个有水纳污坑塘全部治理完毕。围绕白洋淀流域治理,新区许多工作同步开展,到去年底,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万余家。

  从2017年秋季开始,新区启动了以建立城市森林为目标的“千年秀林”工程,与传统的城市造林不同,新区的“千年秀林”以近自然林为主。截至2018年底,植树造林完成10多万亩,全力建设天蓝、树绿、水清的美丽雄安。

  号角吹响 未来之城呼之欲出

  《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确立了雄安新区近期和中长期建设目标,描绘了一幅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美好图景。

  到2022年,启动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区雏形初步显现,科技创新项目、高端高新产业加快落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初见成效;起步区重大基础设施全面建设;部分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起步建设,新区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初步恢复。

  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开放创新、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城市功能趋于完善,新区交通网络便捷高效,现代化基础设施系统完备,创新体系基本形成,高端高新产业引领发展,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白洋淀生态环境和区域空气质量根本改善。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现代化。“雄安质量”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雄安新区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显著,为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努力建设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总体规划》还明确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接重点:重点承接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北京非首都功能存量,积极承接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和长远发展需要的北京非首都功能增量。

  热点评论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一项历史性工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设立雄安新区,就是要瞄准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两步走”的目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一个样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雄安新区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要坚持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水准规划设计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办好建设雄安新区这件大事,必须坚守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初心,用历史的耐心和扎实的努力,去成就一座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千秋之城”。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以雄安新区为重要战略支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正迈出新的历史步伐。只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上下同心、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就一定能把雄安建设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千秋之城”。

  (据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雄安发布、河北日报等综合)

关键词:雄安,发展责任编辑: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