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我给两会提个议】赏识教育不等于溺爱,科学惩戒让教育得法

来源: 长城网   作者: 闫航 韩晓寒 
2019-01-17 21:27:34
分享:

  长城网1月17日讯(记者 闫航 韩晓寒)近年来,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很多家庭四个老人守着一个孩子,“心肝儿”“宝贝儿”成了孩子的代名词。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类似“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样的“赏识教育”理念也顺势成为很多家长奉行的“金科玉律”,以至于有些“熊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老师想管却不敢管。

        现如今,在学校的课堂上“80后”家长们幼时熟悉的戒尺、教鞭已经不再,而“严师出高徒”“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古训,也被溺爱孙子、孙女儿的老人们逐渐抛诸脑后,老师批评的严厉些就会担心孩子自尊心受影响,课上罚站也认为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不可否认,现实中的确有些师德不修的老师,存在随意打骂学生,以课外补习名义敛财等现象,但是因为对犯错学生稍施惩戒就被家长闹到不可开交的新闻报道,近年来也屡见不鲜,而且只要家长过来一闹,学校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江苏一名小学生因为没做完作业被罚站一节课,学校面对“要说法”的家长,只好让老师在全校大会上做了检讨。在江西一所小学,老师让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罚站,结果遭到了这名学生的拳打脚踢、扇耳光,事后学校和老师却都希望息事宁人。

       “只管教知识不敢教做人”,学校教育目前面临的尴尬境地,却给孩子的将来埋下了隐患。戒尺应不应该重回课堂?老师管教学生是否只有批评、体罚这些手段?在河北省两会期间,记者在石家庄进行了调查采访,我们来看看家长和老师们对此有哪些思考?

市民候女士表示家长应该配合老师。闫航 摄

  “我不主张体罚,但孩子犯错,我觉得老师应该有权力去进行适当惩戒,我也愿意去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可有的家长不愿意,老师必然有所顾忌,久而久之,整个班级的氛围也会对我的孩子有影响。”作为一名中考生的母亲,石家庄市民侯女士认为孩子就像一棵小树,在成长过程中老师的纠偏很重要。

  由于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宠溺,老师稍加管教都可能被视作体罚,有些时候学生的行为已经严重违反《学生行为守则》,但是迫于舆论、社会压力,老师却只能“温柔感化”说服教育。实际上,家长们也都是学生时代的过来人,心里应该也明白说服教育总有其局限性。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没有家长的支持,“束手束脚”的老师们也就失去了维护教学秩序的底气。对此,石家庄市民谭先生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需要和学校之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家长和学校应该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家长给予老师更多的信任,老师积极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双方相辅相成才能教育好孩子。”  

认真讲课的老师。闫航 摄

  孩子犯了错应该管,但应该怎么管,石家庄市四十中学2018级年级主任孟勇惠老师就管理学生迟到问题上利用了自己的“小办法”:“每天班里都有学生迟到,可守时又是教育过程中需要培养的重要素养,为了避免学生迟到,我就想出让学生去掌管班门钥匙的方法,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班级迟到现象。”

四十中学推行“科学惩戒”。闫航 摄

  “赏识教育只是众多教育理念和方式中的一种,不是人人适用。”石家庄市四十中学教育处的孔晓峰主任告诉记者:“现在我们学校正在‘科学惩戒’这个课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各个年级的班主任也都在利用‘科学惩戒’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有度的惩戒,可以让孩子的成长之路更加规范。需要说明的是‘科学惩戒’并非是传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而是利用更多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向上。”

关键词:惩戒权,老师,教育责任编辑: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