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乡村振兴·新视野】白沙村:集体经济强村踏上绿色发展新程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吴新光 
2019-02-17 09:55:02
分享:

白沙村村委会门前广场。 吴新光 摄

  长城网讯(记者 吴新光)武安市白沙村是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幸福村,“一制三化”农村工作运行机制的肇建者。在白沙村,就业全民化、生活福利化、环境生态化、就医养老集体化、公共事业均等化的美丽乡村目标基本实现。

  白沙村“两委”班子意识到,发展集体经济永远不停步,面对“二次创业”的新形势,白沙村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白沙村人誓要转型发展、向绿色要效益。

  “都市型”新农村,呈现满目繁华

  春节期间,记者走进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探访这个在外人看来颇为“神秘”的村落。

  别墅、小洋楼、高层住宅、体育馆、学校、幼儿园、养老公寓、休闲公园、宾馆、饭店、影视城、文化宫……行走白沙村,道路两旁商铺林立,鳞次栉比的楼房、宽敞整洁的街道、规划有序的村落布局,仿佛进入一片“都市型”世外桃源。

  白沙村村民赵鑫在毛家饭店工作。她所在的这个毛家饭店,隶属于村集体企业白沙商贸旅游公司。

  赵鑫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十几年前,她家就住上了楼房,家里有暖气,而且还不收取暖费。丈夫在村里的石子厂上班,每月工资两三千块钱。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从2000年开始,每年村集体定期给村民发福利,全村群众每人每年免费供应200斤白面、50斤大米,逢年过节还免费供应鱼、肉、蛋、油、酒。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获得200元养老金,每年检查两次身体,村集体出资给全体村民交纳新农合、新农保参保费,实现了社保、医保集体兜底全覆盖。

  从2004年到2014年,白沙村“两委”依靠集体积累,进行老村改造,建设新民居。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突出特色、村民宜居”的原则,10年累计投资6亿多元,用于旧村改造和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建成40栋别墅楼、120栋单元楼、6处标准四合院,全村形成了12个居民小区的小城镇格局。

  据了解,全村720户村民全部住进了通双气、有电视、有电话、有中央空调、有宽带、有车库和储藏间的新楼房,人均住房面积达到78平方米。“平改楼”后,全村占用土地面积由630亩减少为410亩,腾出土地220亩。“拆旧房除按标准补偿外,还享受集体6—9万元补助,超标准多要房的按建筑成本价收费。6年拆房580户,分新楼960套,没有一户拒拆不迁,没有引发一起矛盾纠纷。”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介绍。

  村民们生活富裕了,但浓浓的乡情依然存续。每逢春节,村里都组织文艺晚会,元宵节组织灯展和焰火晚会,节目都是村民自己编、自己导、自己演,歌唱身边先进人,赞颂本村发展事。

白沙村新一届“两委”成员在谋划村里绿色发展的思路。 白沙村供图

白沙村集体企业。 白沙村供图

  产业“舞”动,集体经济富农家

  小康白沙、美丽白沙、和谐白沙的实现,得益于村集体的积累,而村集体的积累靠的则是村集体企业的发展壮大。

  白沙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从靠山吃山办集体企业起步,目前已形成一厂、一社、一园区、8家公司的企业集群。侯二河介绍,一厂就是石子厂,一社就是清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一园区就是现代农业科技园区,8家公司分别是火焰山工业有限公司、河北尚德建材有限公司、诚达爆破公司、益源牧业公司、华鑫商贸公司、沙泉饮品有限公司、河北天道酒业有限公司、旅游开发公司。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的领导下,近些年白沙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用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推动村集体经济由资源型向种植、养殖转变,又上了万头猪场、千头牛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投资1000万元扩大村办企业益源牧业公司的规模,使猪场存栏由1.1万头增加到2万头,牛场存栏由140头增加到近300头。

  “我们果断关停焦化厂、免烧砖厂、洗煤厂、选矿厂、4个铁矿,建成了全封闭、自动化、零粉尘的建材厂。此外,投资2亿多元新上了环保型、零排放的活性氧化钙厂。建成400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猪牛鸡粪便通过管道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公司生产,沼渣、沼液用于园区肥田。还建成标准化污水处理站,企业废水、生活废水处理成中水用于农作物灌溉。”侯二河说。

  产业“舞”起来,村民富起来。村里实行“广就业、工资制、福利化”模式,村民就业不离村,挣钱不出村。同时,村里还向社会提供了近千个就业岗位。

  村“两委”毫不动摇抓项目建设,全力组织生产经营。环保型免烧砖场春节后破土动工,6月份将投产受益;制砂项目正在调研论证,将不断研发新产品,开发市场,引领消费;在“水”字上动脑筋、做文章,利用夏季制冷、冬季制暖后排出的废水,通过标准化处理实现循环再利用,绝不能让有限的水资源白白浪费。开发矿泉水、温泉水资源,建设温泉康疗中心,让资源变资金。

  白沙村在西山打响了矿山生态保护、山体修复治理攻坚战。自2018年5月份以来,每天出动钩机9台、铲车两部、汽车12辆清渣平坡、砌墙垫地、修路植树。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新垫土地180亩,种植生态林木5.7万棵,累计投入资金2464万元。

白沙村现代农业观光园里的无土栽培蔬菜。 吴新光 摄

白沙村现代农业观光园一角。 吴新光 摄

  靠山不吃山,转型绿色发展

  在白沙村东头,建有农业科技园区500亩,发展绿色产业、生态农业,打造集生产、采摘、养生、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在现代农业观光园里,记者看到,这里栽植有许多热带植物,无土栽培蔬菜,如冬寒菜、黄甜菜、红叶甜菜、金叶甜菜、紫背天葵、穿心莲等,品种丰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些无土栽培的蔬菜除用于观赏外,销售势头也不错。

  农业科技园区里还建有日光温室大棚、智能温室大棚、标准化生产示范棚等,成排成列,蔚为壮观。

  红红火火发展了十来年,白沙村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推动农业向合作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实现增产、增效、增收;挖掘第三产业新动能,用文化支撑和引领乡村旅游,靠乡村旅游开辟第三产业新市场,按市场需求拓宽第三产业门路,不断提升一产、三产在全村社会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白沙村“两委”班子的意识始终是清醒的——白沙村要跨越新台阶、走向持久健康发展之路,必须要“二次创业”,必须要转型发展、绿色发展。

  不可否认,白沙村的石子厂、建材厂环保非常达标,但毕竟破坏山体资源,终究不是长久发展之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村里投资1400万元邀请北京、天津、石家庄3家设计单位为村里发展把脉定向。以转型发展乡村旅游为目标,以建成“中国白沙·优矿胜地”为标准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废旧矿山山体修复治理工程全面启动。组成了专门班子,聘请设计专家,组成专业施工队伍,计划投资8亿元,利用5年时间,让矿山变绿山,使矿区变景区。

  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和吃、住、行、游、购、娱协调布局的规划要求,将重点进行西山废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坚持“治字当头”“绿色领先”和治理与开发同步的原则,首先把破败的山体治好绿起来。侯二河表示,要把治理同全区域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同提升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多功能生态型服务设施结合起来,把西山打造成全国有名气的“中国白沙·优矿胜地”,成为晋冀鲁豫乡村旅游的美丽景点、特色亮点、优质卖点。

关键词:集体经济,绿色发展,乡村振兴责任编辑:吴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