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记者 王亚 摄
长城网3月19日讯(记者 王亚 刘澜澜)19日,记者从河北省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河北有121个县(市),2015年—2017年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6.6%、6.7%、6.3%,均低于全省平均增速;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我省仅有4个,贫困县占全省的比重度超过三分之一,县城集聚能力偏弱,常住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县城占82.6%。为提升县域综合实力,河北将实施十大工程。
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工程。每个县(市)重点发展2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突出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和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着眼对接京津创新发展一批新兴产业集群,着眼有中提升”提质增效一批传统产业集群,着眼“无中生有”聚力打造一批高端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培育8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园区能级提升工程。推动各类园区提档升级,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亩产论英雄”体系,完善基础设施,集聚创新要素,提升服务能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原则上园区外不在布置新的企业和项目,现有符合发展定位的企业也要逐步向园区转移。到2020年,力争建成35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开发区,其中超过1000亿元的达到10个。
民营经济壮大工程。加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落地力度,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招商引资。到2020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以上,每个县(市)都要引进一个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项目落地,至少培育2家以上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公司。
新型城镇化推进工程。积极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与中心城市基本融为一体的县城按照城市主城区或卫星城定位发展,规划城区人口超过50万的县城按照中等城市打造,不足50万的县城按照特色小城市打造。立足产业、文化、生态等优势,培育建设100个特色小城镇和100个特色小镇。
农业农村振兴工程。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繁荣农业农村经济,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真正使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优化农村发展布局,完善乡村规划,对全省4.86万个村庄分类制定操作模板和相应配套政策。
基础设施升级工程。持续深化20项民心工程,以补齐县域交通、水利、信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强化重大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30分钟上高速),干线公路覆盖重点镇,三级公路通达所有镇,县城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得到更多实惠。
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力打造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防治战,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有效治理农村垃圾、污水。
精准脱贫攻坚工程。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口,突出产业就业科技扶贫,强化扶志扶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到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逐步提高。
创新发展引领工程。加快县域创新体系建设,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县域转移转化,开展创新型县(市)试点,推动县域创新发展模式由资源资本投入驱动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转换,单一的产业开发模式向技术和产业联动发展模式转换,产城分离区域开发模式向以产带城、以城引产、产城互动发展模式转换。到2020年,建设40个以上省级创新型县(市),支持有条件的县(市)争创国家级试点。
发展环境优化工程。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行政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为县域经济保驾护航。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严格规范执法和监管行为,深化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