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爱国情 奋斗者】张海波:痴迷电气维修32年 把平凡工作做到极致

来源: 长城网   作者:信贺宁 
2019-05-10 19:43:58
分享:

张海波正在认真检查电路问题。    刘怡然 摄

  长城网讯(记者 信贺宁)他在现代港口生产运营领域创新主持完成各项改造14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4500万元;他创新的“卸船机给料器破碎机构研究”技术成果填补国内港口行业空白;他带出的一支能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才队伍,为保证国家“北煤南运”大通道电气设备高速运行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叫张海波,是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维修电工高级技师,痴迷电气维修与研发32年,如今,已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中华技能大奖”得主。

  初出茅庐  刻苦钻研

  1987年8月,秦皇岛港建成了现代化的丙丁杂货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350万吨,承载起秦皇岛港转型升级的希望。同年,19岁的张海波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秦港杂货公司做一名普通电工。

  机械二队是公司主力生产作业队,有门机12台,其中新引进的2台门机电控系统是德国制造,集多种现代科技成果于一体,程序语言全是英文,对维修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非常高。对初出茅庐的技术工人来说,很难弄明白如何维修这些门机。“如果不明白它的结构和运转方式,出了问题我们怎么维修?”张海波思来想去,决心一定要征服这些“庞然大物”。他随身带着笔记本,即时记录造成机械故障的原因。每天下班后,都要认真研读100多页的德国门机图纸,白天则在门机上一遍遍比对、印记位置。这些图纸的难度不仅仅在于数量庞大,还在于图纸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逻辑关系。“为了能看懂外文图纸,我还自学了英语和日语。”张海波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3个月后,面对门机的常见故障,张海波总有办法让它“药到病除”。由于工作出色,当年即荣获了秦皇岛港“建功立业”先进个人荣誉。这一本小小的证书,张海波至今都珍藏在家中。

工作中的张海波(右一)。     刘怡然 摄

  始于兴趣 成于勤奋

  上初中时,张海波就开始研究电子技术。“1984年,家里买了一台12寸电视机,有什么小毛病都是我自己试着去修。”

  工作后,张海波更是成为了一名电气维修“发烧友”。1995年,单位组织员工去北京游玩。一到北京,同事们都去旅游景点,张海波却直奔中关村,花了800多元买回一台二手的SR8型电子示波器,那时的他,月工资才300多元。

  “买这个比去逛景点更让我觉得快乐!”张海波告诉记者,“电子示波器就像电气人员的眼睛,研究电路问题时,使用电子示波器一测就能找到症结。当时,我还是一名普通的小电工,根本接触不到这类仪器,拥有一台电子示波器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张海波说,拿到电子示波器后,他激动极了,摆弄了一晚上。这台电子示波器陪伴了他10年,为他钻研电气技术立下了汗马功劳。

  业务方面逐渐熟练,但张海波发觉自己的理论知识越来越不够用。在强烈求知欲的驱使下,他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那时,张海波几乎把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上,先后学习了PLC控制系统、计算机原理、软件工程、自动控制等50多门课程,取得了燕山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专科学历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历,并获得硕士学位。为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无线电维修技术。

  大胆创新 乐于奉献

  作为一名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张海波每天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对公司的电气设备进行技术创新,为企业节省成本和创造效益。

  散粮装车系统是散粮运输的重要设备,其控制系统设计要求火车车皮的停车位置要绝对精准,以确保车皮与电子秤下的粮食溜筒准确对接。但是,由于生产方在结构设计和控制程序上出现技术错误,造成装车系统瘫痪,需靠人工目测、手动控制拉车器小车进行对车作业。

  这种与现代化大港极不相称的状况,深深刺痛了张海波。此时,与生产方的合同已经终止,为避免昂贵费用,张海波在征得领导同意后,决定自己动手修复。

  当时,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对张海波说:“你别研究了,白费劲!”但张海波的想法却全然不同:“我认为创新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不大胆挑战怎么会有创新呢?当所有人都认为我干不成的时候,坚持下去往往就能成功。”于是,张海波夜以继日,通读了1000多条只有日文说明的程序,先后编辑了9000余条次I/O相关程序,连续9个日夜连续奋战到凌晨1点甚至3点。期间还放弃了荣誉职工疗养机会,只为保证改造按期完成。

  短短两个月后,张海波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编制出一套符合秦皇岛港生产实际需求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LC程序,沉睡中的散粮装车系统恢复了生机。

关键词:河北港口,电工责任编辑:信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