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于仕越)11年前的汶川地震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11年来我国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日益提高,“当自然灾害来临时,完备的防灾救援体系和自救意识,就是在给我们救援人员争取时间,也是给生命争取时间!”说起防灾减灾,当年参与过汶川地震救援的消防员王国标深有感触。
“我们当时四个人的‘先挺’小组,背负将近40公斤的救援设备前往南坝,走了四个多小时。”回忆起11年前的救援,王国标仍记忆犹新,“现在我们的救援设备先进多了,有了便携式的电动推车,不用肩抗,还能携带更多的设备。”王国标告诉记者,在挺进重灾区时,如果道路受阻,很难把繁重的救援设备带进去,人力肩抗又有限,设备带的少,会大大减弱救援效率。“时间就是生命啊!救援设备是否齐备,能否快速进入灾区,对救援至关重要。”
王国标所属的河北消防总队承担着国家地震救援队建设任务,为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综合救灾能力,11年来消防总队结合本地实际,依托石家庄、保定支队探索组建了内部工程机械救援队2支,各地市企业联动救援队6支。在消防总队的指导下,各支队在不断完善联动救援机制的同时,还根据救援任务需要陆续投用各类大型工程机械,坚持在实战中总结经验,创新应急救援战术,向专业化、社会化的应急服务转变,形成了更加科学缜密的应急保障体系。
“在我们的救援体系不断完善提升的同时,人民群众也需要掌握一些自救常识,这样在面临突发灾害时,就能最大限度的保障自身生命安全。”作为一名救援“老兵”,王国标说当灾难来临时,大多人都是在慌乱中失去了最佳救援时间,如何在灾难中自救?王国标总结到:
地震来临时: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火灾来临时:
火初起,烟雾大,热气烟雾向上升,应趴在地面匍匐前进,逃出门外;若楼梯已着火,火势尚不很猛烈时,披上浸湿的外衣、毛毯或棉被冲下楼梯;若房间火盛,门被烈火封住或楼梯已被烧断,无法通行时,利用阳台或流水管向下滑;不敢向下滑者,紧闭门窗,减少空气流通,延缓火势蔓延速度。坐在窗台上,向外扔出小东西发出求援信号,或用手电摇动,等待救援。
内涝灾害来临时:
避难场所一般应选择在较近、地势较高、交通较为方便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方。在城市中大多是高层建筑的平坦楼顶,地势较高或有牢固楼房的学校、医院等;若在室外,要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以及广告牌和大树,以防意外发生。发现高压线塔或电线杆倾倒,若遇到断裂的电线搭在地上的积水中,要迅速远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