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记者 冯立华 见习记者 添月
铁门缓缓打开,高墙外的景物快速被“锁”住。当民警吴玉娜迈进河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大门,走入戒毒人员生活区时,1994年出生的戒毒人员赵雨(化名)踮着脚尖看着盼着,笑靥如花般喊着:“吴队来了,吴队来了。”
此刻墙上的挂钟指向6时20分,马上开始的是日常早操活动。“啊亲爱的朋友们,无毒的青春多么美,挺胸膛笑扬眉,幸福属于积极奋进的每一位……”伴着悠扬的旋律,一曲《禁毒路上来相会》回荡在清晨的操场。
这是5月20日,上缴手机、现金后,记者穿过一条狭长的不锈钢网,在管教区看到的第一幕。
吴玉娜一直工作在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管教一线。
很多时候,这样的画面,有着14年从警经历,现任河北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副教导员的吴玉娜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一个人背后就是一个家庭,毒品吸走了她们最好的年华。戒毒所女警‘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为的就是帮她们找回丢了的时光,重燃她们生活的希望。”是的,没有什么比见证她们蜕变与新生更让吴玉娜欣喜。
如何让这些身负吸毒与梅毒、结核等传染病多重标签的戒毒人员,努力在毒品与传染病交织的废墟上重建人生?吴玉娜几乎是“零距离”救赎。
事实上,在这里接受强制戒毒的女性中,高达48%的人员患有传染病。这无疑是一个隐形的高危工作,为何不见戒毒女警采取防护措施?警服笔挺,短发利落的吴玉娜柔情满满地望着正在制作行李箱密码锁的戒毒人员们,会心一笑:“和她们朝夕相处,大家彼此之间是很信任的。她们在和我们的接触中,有任何出血状况都会及时报告,避免我们感染。在我眼里,戒毒所就像一所特殊的‘学校’,戒毒者是学员;又像一所特殊的‘医院’,戒毒者是‘病人’;又像是一个特殊的‘家庭’,戒毒者是‘孩子’”。
给她们发药以及带她们去医院就诊,是吴玉娜每天必做的事情。
戒毒人员袁静(化名)焦躁冷漠,冲动暴力,不服管理,吴玉娜揽下了这块“硬骨头”。期间,她根据袁静丈夫出轨、独自带着一个女儿的现状,制定了专门的戒毒方案。
随着谈心次数的增多,再加上吴玉娜对症下药,袁静渐渐放下了戒备心,双方逐渐建立了信任。有一次袁静浑身长满了豆豆,很是着急,吴玉娜立即带着她去所内医院就诊,开了药膏,并把袁静的被褥全都晾晒了一遍。经此一事,袁静这块“石头”渐渐露出柔软。一次聊到女儿,“混世魔王”袁静流露出了想家的心情。吴玉娜捕捉到这条感情线索,立即与袁静的家人联系,深入了解、持续关注她女儿的成长轨迹和心理变化。女儿对吸毒妈妈的谅解成为袁静戒毒历程的转折点,从那天起,她戒毒信心越来越足,并被吴玉娜推选担任一班班长。对于这个决定,袁静很惊讶,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怎么能胜任班长呢?”吴玉娜告诉她,她可以的。班长不是只有个头衔,要真正把班里的事做好了,处理任何事情都要一碗水端平,做到让班里其他人心服口服。自此,袁静什么事都是冲在前,干在前。
吴玉娜很心疼她们,希望帮她们顺利度过两年的戒毒期,早日康复,回到社会的怀抱。
爱是最好的疗愈。吴玉娜告诉记者,吸毒人员身份复杂,戒毒女警们从不避而远之,而是用耐心温暖感化;梅毒病患者,戒毒女警们几乎是“零距离”亲近,用爱心坚守治疗。面对戒毒人员承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负能量情绪,吴玉娜和女警们将最美的笑容留给她们,为的是“往后余生,重生。”
采访结束时,袁静跑过来贴在记者耳边轻声说:“什么时候播?我的家人们,她们可以看到我在变得越来越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