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王爱军 李润斌) 北壕堑行政村位于张北县政府东北60公里、大囫囵镇南5公里处,辖7个自然村,389户、944人,耕地4715亩,林地1473亩,土地平整,土层肥厚,发展种植业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张北县税务局驻村工作组深入调研,担当进取,扶贫攻坚卓有成效。
抓党建,强固战斗堡垒
北壕堑行政村共有党员37人,绝大多数年轻党员外出务工,在村党员只有11人,不足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党员队伍组织松散,学习教育开展较少,党支部战斗力不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驻村工作组认为,扶贫必先“强基”,必须从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党员作用做起。驻村工作组协助村党支部,开展了以下工作:
健全规章制度。制定了《党支部八项基本任务》《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党支部日常学习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结合农村农民农事实际,简明扼要,便于操作,挂在墙上,保证落地。
深化党员教育。开辟“北壕堑党员学习交流中心”微信群,除3名年纪大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保持电话联系的在村党员外,34名党员在群,安排学习计划,检查学习成果,开展互动交流,提供致富信息。
强化组织建设。盯住“建设一支善谋发展、能带民富的村级干部队伍”目标,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升带民致富能力,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经过一年多的考察,经驻村扶贫小组推荐、全体党员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新的支部书记,配强了支部班子,今年发展了村委会的一名干部为预备党员,为党的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为基层支部准备了后备干部。
发挥党员作用。支部成员、驻村干部、党员代表一起,逐村逐户走访,精准甄别贫困人口,经过全体党员讨论、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并张榜公布,确定建档立卡131户,241人。经过二年的不懈努力,严格按照“村级评议、乡镇公示、县级审定”的规定程序,117户、21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退出。截止2018年底,有14户、25人尚未脱贫。在脱贫攻坚中,从贫困户认定、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政策落实到贫困户退出,都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并在全体党员中统一思想,遵循规定程序,严格资料归档,全程留痕管理。
破瓶颈,增加村民收入
北壕堑村土地平整,土质肥沃,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建成水浇地3100亩,发展种植业有较好的自然条件,种植业收入是绝大多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驻村扶贫工作组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破瓶颈,除障碍,增加村民种植业收入,作了大量脚踏实地的工作。
调结构,种植错季蔬菜。算经济账,种效益田。村里的水浇地以种植甜菜、大白菜为主。甜菜,博天糖业公司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订单收购,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稳定;大白菜种植,受市场因素制约,存在较大风险,驻村扶贫工作组帮助村民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增加了青菜、甘蓝、菜花、西蓝花等品种,错时种植、大棚育苗,辅之以资金、技术扶持,有效降低了种植风险。
装宽带,开辟销售网路。市场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是提升蔬菜种植业效益的又一瓶颈。驻村扶贫工作队联系河北广电网络集团张北分公司,为扶贫村安装了广电宽带网,配置了电脑、打印机,成立了村民蔬菜种植合作社,上网查询种植资料,网上发布销售信息,有效提升了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
修村路,打通路况瓶颈。七八月份,是蔬菜销售季节,也是降雨季节,村里通往菜地的道路坑坑洼洼,颠簸不平,收购车辆不好通行,驻村扶贫组和村“两委”班子一起,争取资金3万元购买材料,组织村民出义务工,铺设了1500米砂石路,打通了蔬菜销售的“最后一公里”,方便了村民蔬菜销售。
提品质,建设美丽乡村
张北气候寒冷,地广人稀,资源匮乏,经济落后,村级道路、村容村貌、居住条件、文化生活都很落后,历史欠账太多。脱贫攻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必须全面提升村民生活质量。
一是提升生活用水品质。北壕堑一个行政村,就有7个自然村,按照户籍人口,平均每个自然村56户、135人,且村民居住分散,多少年来,村民生活用水都是人工井、浅层水,费时费力且水质不好。钻机井,吃深层水当然好,不说钻井,铺设输水管道,冻层深,战线长,投资大。税务局扶贫小组积极联系县水务局,利用县水利投资,税务局挤用办公经费,村民集资,打机井,铺管道,为5个自然村、295户,683人输送了自来水。
二是提升居住出行品质。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与村“两委”一起,逐户走访,严格排查,张榜公布,对3个自然村、9户村民住房进行了修缮改造,对1个自然村居住在低洼处的9户村民进行了异地搬迁。为行政村所在地硬化街道2500米,为5个自然村制作垃圾箱14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1盏,并按照国家政策,为村里安排了卫生清洁员,整洁了村容村貌,方便了村民出行。
三是提升文化活动品质。扩建并硬化了2500平米村民活动广场,农村大妈也跳起了广场舞。联系县文广新局,为行政村捐赠唢呐、笛子、扬琴、鼓镲等吹奏、管弦、打击乐器和音响器材,组建北壕堑村文艺演出队。农闲季节,张北县税务局舞蹈队偕县百灵艺术团赴村进行文艺慰问演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受到村民的欢迎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