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冀果】富岗探秘② 苹果:岗底村共同的话题

来源: 长城网   作者:信贺宁 胥文燕 王林红 
2019-07-15 22:26:49
分享:

俯瞰岗底村。   记者 胥文燕 摄

  长城网讯(记者 信贺宁 胥文燕 王林红)盛夏,驱车绕行在太行山间的柏油路上,抬眼便是满目苍翠。

  隐于太行深处的岗底村,恰逢苹果套袋后的农闲时光。清晨时分,孩子们伴着一曲《富岗之歌》跑进校园,开始一天的学习;村民们在村口的小广场上闲谈,言语间比的是谁家果园的苹果长得好;一波波慕名前来的外地人,扎进岗底村的果园里学习苹果种植技术……

  苹果,是全村的共同话题。

  苹果是我们的眼睛和生命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在岗底村的街头巷尾、房前屋后,甚至村民家门前仅2平方米大小的空地上,都栽有大大小小的苹果树。而且,即便是体态还小的新树,挂在枝头的零零落落的几个幼果,也都被仔仔细细地套上了袋。

  对岗底人来说,苹果到底意味着什么?

  “眼睛和生命!”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脱口而出。

  作为带领岗底村实现脱贫致富的领头人,杨双牛对岗底村30多年来的变化以及村民对种植果树观念的转变全都看在眼里。他告诉记者,从村民带着疑问尝试种果树,到全村栽满了苹果树、村民皆成果农,岗底人靠苹果致了富,对苹果的珍爱程度就像对待自己的眼睛和生命。

  已过花甲之年的杨群小,坦言起初并不愿意将自家良田改种苹果树。“靠苹果能吃饱饭?”杨群小向记者还原了当时他反问杨双牛的这句话。他说,当时,和自己有同样疑问的村民不在少数,但随着“富岗”商标的注册,以及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技术团队为岗底村带来的农业科学技术,岗底村种出来的苹果有品质、有品牌,一套“果农种植—合作社收购—公司销售”的致富模式逐渐发展成熟。

  2018年,依靠以苹果产业为主导产业,岗底村人均收入实现4.3万元。富岗苹果专卖店也由1997年的一家发展到现在遍及北京、石家庄、天津等城市。

  “把苹果种好真的能发家致富!”一起接受采访的几位果农和杨群小一样脸上难掩喜悦。

果农杨增林一家在果园里谈论收成,全家人脸上挂满了笑容。   记者 王林红 摄

  优质苹果源于标准化技术

  在杨双牛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本名叫《一道都不能少》的书籍,里面讲述的是百余篇果农实施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种植苹果的故事。

  真有128道工序吗?果农真的都是按照这128道工序种出富岗苹果的吗?不按128道工序种植会咋样?

  来岗底村学习考察的人,经常会这样一连三问。

  “要想种出绿色优质的富岗苹果,就要按照这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来,‘一道都不能少’!”杨双牛说。

  富岗苹果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是李保国技术团队为富岗苹果量身定做的生产管理技术,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的红富士苹果生产和质量标准。从苹果树栽植、幼树期管理、结果期管理到盛果期管理,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像一张明白纸,指导果农像工人生产标准件一样生产苹果,使其在着色、个头儿、果型、口感、品质等方面一模一样,保证质量。

  “什么时间修剪,怎样套袋去袋,如何采摘……这里面都规定得一清二楚。对咱果农来说,真是好学又好用!”采访中,说起苹果树种植,果农都会主动提及这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还能对各环节的种植标准信手拈来。“拿套袋这一项来说,就讲究时间、顺序和手法。”果农王立敏告诉记者,苹果套袋时间宜在落花后35—40天开始,10—15天结束,顺序是先树上后树下,先树内后树外。先撑开袋子,让幼果悬于袋中,不能碰伤果柄和幼果,袋口折叠应在纵切口的背面,并扎严扎紧……王立敏家里有3亩果园,在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导下,果园去年的纯利润达到6万多元。

幼果正在袋中勃勃生长。  记者 胥文燕 摄

  科技帮扶提升苹果质量

  “0.5,0.5,0.5,1,2.5……”7月2日14时许,烈日当空,在果农安保山的果园里,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齐国辉正带领3名学生为上午喷洒过营养液的45棵果树测量树枝尺寸。卢凯政是河北农业大学森林培育专业研究生,他手里的五六页纸上已经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一连串测量数据。

  “这项实验主要是研究喷洒营养液对果树生长和结果产生的影响,需要前期对喷洒过营养液的树枝一个一个地进行测量、记录,之后每隔一个月测量一次,共需测量3次。”一边说着,齐国辉拿着卷尺的手丝毫没有慢下来,围着一棵树反复进行测量。从上午9点到现在,这样的测量已经持续了四五个小时。

  齐国辉与李保国是20多年的同事、好友。“本着提升苹果品质,帮助果农脱贫致富的目的,我从1997年开始就参与岗底村的果树研究与管理,与李老师共同见证了富岗苹果从名不见经传到后来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回忆往事,齐国辉再一次用坚定的语气表达着初心。“现在我还是和以前一样,带领着学生根据果农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开展实验研究,争取将问题解决,提升产品质量。”齐国辉表示,下半年,她还将带领学生研究不同土壤性质对果树生长的影响,为将来在更多类型的土地上推广果树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与其说是传承,不如说是一种充满默契的延续。”岗底村农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沣军表示,李保国教授逝世后,以李保国爱人郭素萍以及齐国辉教授为代表的科技帮扶团队始终扎根在太行山,为果农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岗底村已有191名果农拿到了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证书,作为活跃在田间的技术能手,他们主动将自身掌握的果树种植技术传授到其他村庄,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

        “教授、学生、果农……如今,在这里的每个人都在谈论苹果,都在推广技术,大家都相信科技的力量。”杨沣军说。

关键词:岗底村,苹果,技术责任编辑:信贺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