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河北省召开“ 雄安:坚守初心 奋勇担当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未来之城’”新闻发布会,雄安新区切实履行属地责任和直接责任,坚守初心、担当作为,推动各方面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高标准高质量编制规划,创新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初步完成。
目前,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深度融合的“1+4+26”高质量规划体系基本形成(“1”即雄安新区规划纲要,“4”即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6”即10个重点专项规划和16个一般专项规划)。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标准体系、规划技术指南和城市建筑风貌、绿色建筑设计、城市家具等系列导则同步完成,引领了国内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由雄安新区引领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智慧城市参考架构标准”,为国际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范本。
全力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为新区建设打好蓝绿本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的要求,我们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作为新区建设发展的“生命线”,加大白洋淀流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构筑区域共建共治生态新格局,为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创造良好条件。通过科学有序治理,白洋淀的水更清了;通过散煤清洁替代、扬尘治理等工作,雄安的天更蓝了;通过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人居环境治理,雄安的地更绿了,人民群众深切体会到了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2018年雄安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50,较2016年(8.16)下降20.34%;PM2.5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84微克/立方米)下降26.19%。2019年1—7月白洋淀湖心区断面达到四类水要求,南刘庄断面达到五类水要求,均达到年度考核目标。较2016年1—7月,主要污染物均大幅下降,湖心区断面的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分别下降了24.46%和27.38%,南刘庄断面的主要污染指标总磷和氨氮,分别下降了79.84%和54%。到2020年,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涵养功能不断增强,水体水质明显改善。2019年雄安新区成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同时将建设国家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我们坚持“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先植绿、后建城,已累计造林17万亩,栽植苗木超1200万株,今年20万亩造林项目正在实施。未来雄安,城区将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 、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新区全域森林覆盖率将由设立新区前的11%提高到40%,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将得到恢复,蓝绿空间占比将稳定在70%左右。
扎实做好各项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始终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致力于优化公共服务,积极引进京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研究制定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社会救助、教育体系等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一批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项目;致力于解决群众现实问题,深入开展“双创双服”和万人培训、万人就业“双万”工程,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培训劳动力40万人次;致力于科学管控,构建了精准化、差别化、人性化的管控长效机制,有序推进征迁安置工作;致力于建设有文化传承的城市,开展“记得住乡愁”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