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实践队成员在大名县扶贫办走访调研。通讯员 乔漫 供图
长城网讯(记者 万前进 通讯员 乔漫)8月10日-16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社会实践小队赴河北省武邑县、大名县、魏县,把“新媒体+扶贫”的脱贫攻坚模式在乡村落地实施情况,作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进行组团走访调研。
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搭建网上扶贫平台
武邑县开发了“掌上武邑”APP,开通了“武邑圈”,“今日武邑”等公众订阅号;
魏县开发了精准扶贫“云平台”;
大名县的“智慧扶贫”APP已被推广到全县各级扶贫单位……
在调研过程中,大学生们分别走访了三县村民、商户与扶贫办等机构,发现各县已纷纷将新媒体方式运用于社会公共服务。“我们这个APP有知识政策、社会扶贫、展销平台、一键求助等多个板块,可以为村民提供专门化获取政策信息、线上求助与农业知识的学习平台。”大名县的“智慧扶贫”APP运营负责人介绍,“村民再遇到什么状况想要求助的时候,只需要在APP上按一个键就可以了。”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实践队成员在大名县双台村走访调研。通讯员 乔漫 供图
双台村曾是大名县的一个贫困村,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帮扶下,现在已基本脱贫。驻村扶贫第一书记杨玉洋自2017年任职以来,组织双台村开通了“双台村微生活”公众号,并在公众号上发布重要消息,通知等。现在公众号上的部分文章村民阅读量高达2000以上,成了密切联系党员和群众的线上桥梁。
在“新媒体+扶贫”的乡村实践中,“钉钉”系统和河北省扶贫开发平台等网络服务平台,也被用于维护扶贫户和帮扶责任人的相关信息,监督负责人的工作情况。“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户可以通过平台实现直接对接,不用我们驻村书记再去联系了。”大名县廉山庄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张守煜谈到“精准扶贫”时表示,移动新媒体相较传统沟通方式更快捷、更方便,如果运用得当,能够有效提高扶贫政策的推行效率。
电商扶贫铺就致富之路
脱贫的根本在于提高当地收入,在河北三县的调查当中,大学生们发现,互联网电子商务发挥了显著作用。
武邑县王贤兰村村民王爱华是通过电商扶贫项目“跑步鸡”致富的代表之一。所谓“跑步鸡”,就是某电商公司2016年上线的创新扶贫项目,号召用户捐赠微信运动步数,每人每天1000步起捐,当捐赠步数累计到10万步时,企业便会免费为贫困农户送出一只鸡苗。拿到鸡苗后,农户根据指导进行饲养,达到生鲜验收标准后,即可在该公司网络商城平台售卖,实现增收。
当调研大学生问到“参与这个项目是否为家中带来了变化”时,王爱华高兴地说:“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档次就不一样了,现在鸡鸭鱼肉都比那时候买的多了!”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实践队成员与王贤兰村村民王爱华座谈。通讯员 乔漫 供图
“新媒体+扶贫”为农村经济创新发展、经济结构转型提供的契机,大大调动了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魏县中三西村的部分村民依托网络与外地公司合作,通过种植水果玉米提高了收入。
大名县通过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电商服务中心,走出了一条政府扶持、企业相助、村民自强的脱贫之路。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杨康介绍,通过帮助各村发展快递服务,对农产品、工业产品进行包装宣传,方便村民线上买卖,为当地特色产品打开了网络市场。
今年1月,电商服务中心还同网红主播合作,宣传大名县小磨香油。在1分58秒的直播内,订单就达到两万份,效果显著。下一步,电商服务中心还将与农村淘宝签约“农村星主播培训计划”,培养自己的直播团队,以此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促进乡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