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县域经济看特色】林地生金 围场打造富民增收“绿色银行”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代姣 
2019-09-15 16:18:27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李代姣)走进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兰旗卡伦生态产业园,迎面看到道路两侧绽放的格桑花,大片顶着紫色花朵的千屈菜与浅粉色花朵的八宝景天交错生长,汇成一片美丽的花海,在明媚的阳光下,热情地欢迎游人。

  道路两侧,油松、云杉等苗木挺拔青翠、长势喜人,几名工人正在林间忙碌地清理杂草。

劳作的农户。

  一企连三产 以产业优势促融合

  “公司在兰旗卡伦乡砖瓦窑村等6个村,流转土地1700亩,建设了以‘山水林苑郊野公园’为核心的乡土针叶树种苗木展示基地和园林绿化彩叶苗木培育基地;在兰旗卡伦乡下新房村集中流转土地2500亩,建成集海棠观赏、小苗培育和鲜果采摘为一体的苗景兼用田园综合体。”承德木兰林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宋玉华表示,目前,该公司培育园林特色绿化苗木基地6500亩,培育苗木总价值5500万元,客户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等地,景观苗木、园林绿化苗木、地被植物等供不应求。

  同时,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木兰林业围绕基地建设,瞄准观光林业、休闲林业、健康养生等新业态,集中发展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现代高效林业。按照“苗景兼用、景苗一体”理念,在高速沿线建设了集生产、景观、旅游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和郊野公园,实现了林业生产从一产向三产的过渡,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游客在兰旗卡伦生态产业园拍摄美景。记者 李代姣 摄

  “每年暑期,来兰旗卡伦生态产业园采摘、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气候凉爽,植被茂盛,特别适合避暑消夏。游客主要来自京津冀地区,也有山西、河南的,现在每天接待量在二三百人,十一期间将会迎来一次客流高峰。”宋玉华表示,目前,经济效益、景观效益、生态效益深度融合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初步形成,通过“林业产业+旅游”,已带动当地群众开设农家院、家庭宾馆、餐饮服务门店10余家,逐步打造成为县域休闲旅游的新载体、新亮点,为围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增添了一抹亮眼的景观色彩。

  一地生四金 让贫困群众得实惠

  “我家就住在产业园附近的砖瓦窑村,我在这里就近上班,工作不累,每月能有两千多元的收入,再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和入股分得的红利,每年收入能有两万多元,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产业园的工人祝大姐一边麻利地工作,一边与记者分享生活变化带来的喜悦。

兰旗卡伦生态产业园的八宝景天开得正盛。记者 李代姣 摄

  “我们采取‘基地带农户、入股加分红’的模式,让农户得到流转土地的租金,通过务工劳动赚取薪金,以入股的形式享受股金,年终通过分工领到红金,由此实现‘一地生四金’。”宋玉华表示,目前该公司已与17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股份合作扶贫协议。每户入股金额为6000元,企业每年向每户贫困户分成600元。同时,每年安排近30余户贫困人员在基地务工,每人每年通过务工增加经济收入3000-5000元。

  良好的生态是围场脱贫攻坚最重要的资源。木兰林业“一地生四金”的经营模式,是围场通过林果产业的提质增效和土地的集约利用,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的生动实践——

  土地流转获“租金”。以“公司+基地+农户”为运营模式,围场在御道口、城子、大唤起、四合永等13个乡镇大规模流转土地,建设无性大果沙棘、玫瑰花、金莲花等基地近8万亩,在5个村实行整村推进,受益农户3750户,平均每户每年土地流转收入2000元以上。

围场沙棘。

围场“时差苹果”。

  资金入股变“股金”。依托林业产业化企业,围场共吸纳1.15万元农户入股,财政以每户6000元的资金标准入股企业,入股资金共计6900万元,年底以分红方式向农户发放股金收益,每户每年获得红利600元,5年后返还入股资金,每户累计收益达9000元。

  就近打工挣“薪金”。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再造三个塞罕坝林场”等重点生态项目,组建造林专业合作社和专业队44个,优先雇佣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参与生态项目建设、基地管理,通过务工挣取薪金,贫困户每人每月收入不低于2000元,目前已带动1.4万户贫困户增收。

  资源入股分“现金”。国有滦河林场与2163户贫困户签订了股份合作造林扶贫协议,流转荒山和现有林1.75万亩,贫困户以土地、树木等资源入股,目前已有2100户、3320口人直接受益,平均每户收益4000元以上。

围场林海。

  一林生四财 向林业资源要效益

  在围场,农户们都清楚地知道各种蘑菇、中药材等林下资源的成熟时间,他们利用农闲时间,来到大大小小的林地间,从事林下资源采摘和经营,有的年收入甚至超过10万元。

  “八九月份是松蘑成熟的时节,每人每天能采400-500斤,每斤市价1-2元,草蘑、灰蘑的价格更高。每月光卖蘑菇的收入就在1万元以上。”算起自己蘑菇生意的经济账,农户张大姐笑得合不拢嘴。

采摘蘑菇的农户。

  据围场林业和草原局林业生态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池树学介绍,“林间采摘”是当地促进脱贫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围场依托资源优势,立足生态基础,大力培育“花、果、游、种、养、摘”等生态产业新业态,向资源要效益,让农民得实惠,坚持产业带动,打造“一林生四财”模式,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林上要果”。以“四区、两环、七大基地”为重点,加快发展干鲜果品、木本油料等经济林,打造林果专业乡26个、专业村266个,建成果品休闲观光采摘园28个。目前,围场林果基地面积达65万亩,年产干鲜果品30余万吨,绿化苗木1亿余株,产值超10亿元,辐射带动1.6万人实现增收。

农户采摘苹果梨。

  “林中旅游”。依托“塞罕坝”“红松洼”“御道口”等知名生态旅游品牌,大力培育乡村旅游,通过“万家客栈”乡村旅游发展平台,发展加盟户160户,户均纯收益在1万元以上,打造特色村镇6个,发展旅游专业村20个,旅游沿线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林下间作”。引导贫困户利用林间空地、森林边缘,发展林药、林菌、林禽等林下经济,将林下资源变成菜篮子、药园子,增加贫困群众采摘收入,促进贫困农户增收。目前已累计发展林下种药8500亩,林下种菌550万袋,带动0.8万贫困人口增收。

  “林间采摘”。依托丰富的林下资源,突出林业的普惠性和实效性。目前,该县约12万农村劳动力利用农闲时间从事蘑菇、中药材、蕨菜、杏仁等山野资源采摘和经营,年收入达1.6亿元。

义务植树活动。

  截至2018年底,围场有林地面积797万亩,森林覆盖率58.8%。“全县人均有林面积15亩、林木蓄积量47立方米,相当于每人在绿色银行存款万余元!”池树学表示,目前,该县发展林业龙头企业8家、涉林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400多家,年产值6亿多元;以干鲜果品、木本油料、苗木花卉、林下种养等为主的经济林基地规模达到190多万亩,年产值7亿元以上。此外,围场依托独具一格的自然生态景观,带动当地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每年平均接待游客21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2亿元。

围场封山育林成果显著。

围场植树造林工程。

退耕还林项目——四道沟乡万亩果树产业区。

  以上图片除注明外,均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发展改革局提供。

关键词:县域经济,围场,生态建设,增收责任编辑:李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