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烟成群)从百废待兴到百业俱兴,新中国成立70年来,河北省的投资历经沧桑巨变,为推动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增强后劲发挥了巨大作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5%,促进了各行各业快速发展,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1978年的26.6%提高到2018年的47.6%。
2019年前7个月,全省深入推进项目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投资主体趋向多元
作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建设明显加快,今年前7月施工项目3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8.7个百分点。
河北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北对农业、水利、工业、交通运输、商贸、文教卫生等行业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形成和扩大了生产能力,奠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雄安新区建设明显加快,今年前7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1%。记者 烟成群 摄
据统计,1953-1977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3%,基本建设占全部投资的80.5%;1978年-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7%;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投资呈现增速换挡、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的发展新态势,固定资产投资由高速发展阶段,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13-201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9%,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0%左右。
改革开放前,河北工业投资比重居高不下。改革开放后,全省在投资总量扩大的同时,各产业投资以增量扩大和存量调整为手段,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六五”时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为11.3:43.2:45.5,“十一五”时期,比例关系调整为 4:48.8:47.2。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投资重点逐步向先进制造业、特色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倾斜,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2012年的3.7:47.6:48.7调整为2018年的3.9:45.1:51.0,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
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是投资的主体,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国家拨款,全民所有制单位投资占绝对主导地位。党的十四大后,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了由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投资百花齐放的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间投资实现较快增长,2018年,全省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投资占13.0%,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占51.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占2.2%。近年来,河北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2013-2018年,民间投资年均增长8.5%,2018年占全部投资的75.9%,成为拉动全省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工业主体地位加强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工业投资作为工业发展的主要手段,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工业化进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70年来,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3%,形成了以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建材、食品、纺织、医药为主导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组建了河北钢铁集团、冀中能源集团和河北港口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0年来,河北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年均增长15.4%。2018年全省火电、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分别达到4617万千瓦、1745万千瓦、1234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3665.7亿千瓦时。全省累计生产原煤超过28亿吨、石油超过3亿吨。
河北先后建成邯郸等六大钢铁基地。图为河钢邯钢职工检查刚下线的板材产品。河钢集团供图
河北先后建成邯郸、邢台、石家庄、张家口、承德、唐山等六大钢铁基地,组建了河北钢铁集团。华北制药、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等大型制药公司茁壮成长,2013-2018年全省医药业投资年均增长15.2%。
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河北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了一批交通、邮电以及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70年来,河北交通运输突飞猛进,建成了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港口立体化交通网络。京广、京九、大秦、朔黄铁路成为连接河北南北、东西与外省的大动脉,高速铁路以石家庄为中心,辐射到全省其他10个设区市。2018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279公里,形成了“五纵六横七条线”的主骨架。石家庄民航机场、唐山机场、邯郸机场、张家口机场和承德机场先后建成投入使用,构成空中立体交通网络。拥有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三大港口,环渤海湾优势得到有效发挥。
邮电通讯能力迅速增强,2018年末全省电话用户总数8865.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669.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195.6万户。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数2047.7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4242.4万个。
城市建设日臻完善,2018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6.4%,比2000年提高了30.1个百分点。2018年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增长11.0%,增速快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个百分点。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教科文卫不断完善
河北是农业大省,70年来,农林牧渔业投资年均增长13.7%,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柏各庄、芦台、中捷等大型农场相继建成,提升了粮、棉、油、蔬菜、果品、水产等生产能力;察北、御道口牧场等现代养殖基地陆续竣工,生猪、奶牛等农副业日益丰富,实现了农产品消费需求从“吃饱”向“吃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转变。
1980年,住房商品化政策的推出,拉开了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1990-1997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累计225.64亿元。1998年,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房销售持续繁荣。2008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突破千亿元大关,2018年达到4476.4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5251.9万平方米,开发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随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居民居住条件、办公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商业营业用房形成了丰富优质的综合商圈,推动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投资提升了河北粮、棉、油、蔬菜、果品、水产等生产能力。 记者 烟成群 摄
70年来,全省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投资逐年增加。2018年已建成普通高等学校122所(比1978年增加95所),中小学14567所。2018年末,全省医疗卫生机构85088个,比1978年增加76105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2.2万张,比1978年增加33.3万张。
文化体育投资逐步扩大,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不断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等契机,纳入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文化类项目数量不断攀升,保定京西百渡、承德鼎盛王朝、武强周窝音乐小镇等一批文旅新品牌打造成形,奥林匹克冰雪文化谷等一批重点文化体育项目谋划实施,秦皇岛亿维动漫产业基地、燕郊影视文化旅游示范区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相继建成运营,成为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2013-2018年,全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年均增长11.0%。
进入新时代,投资将继续发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先导作用,聚焦重点行业,优化投资布局,为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