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身边的初心使命】内丘县杨双牛:“三步走”蹚出岗底村富民新路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林红 
2019-12-05 15:28:00
分享:

杨双牛。岗底村供图

  长城网讯(记者王林红)在外人眼里,他是一心谋发展的“实干家”;而在熟人眼里,他却是一头十足的“拓荒牛”。

  34年来,他不忘军人作风,牢记责任担当,靠着科学和实干精神,让荒山石地变成良田,把一个人均收入不足80元的穷岗底,变成了一个人均年收入4.3万元的富岗底。

  他就是土生土长的岗底人杨双牛,是河北省内丘县侯家庄乡岗底村党支部书记。

岗底村,昔日的荒山披绿。王林红 摄

  精准把脉找穷根   

  岗底是个只有169户569口人的小山村,过去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

   1984年,当选为岗底村党支部书记的杨双牛带着村“两委”班子,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找到管用的招数,让岗底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我上任后做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把已经‘放下去’的荒山收归集体,统一治理好,再放绿山给村民。” 杨双牛回忆说。

  当时,岗底和很多村一样,将全村8000亩荒山全部放到户。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下放了3年后,荒山依然荒着。

  杨双牛意识到,只有荒山变成摇钱树,岗底才能富。可治理荒山仅靠一家一户是干不了的,必须举全村之力。

  穷根找到了,思路也明晰了。在和村民们想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杨双牛带领着全岗底村民,经过10年苦战,高标准治理了“三沟两峪一面坡”,治理了荒山7800亩,栽种果树20万株。

  如今,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绿装。

岗底村的苹果树上挂满果实。刘继东 摄

  广开良方奔富路

  从治山一开始,他们就想种上能长期卖上大价钱的果树。杨双牛说:“当村干部要始终想着让村民富起来。”

  可就在岗底步入经济快车道时,一场洪灾突然袭来,全村200亩耕地变成了乱石滩,村办企业也被冲毁,直接损失达1190万元。

  就在这时,杨双牛结识了随着省科技救灾组来的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

  看过灾情的李保国对杨双牛说:“等通往山后的路修好了,我可以帮你把苹果产业做起来。”

  20天后,村里的山路修通了,李保国把“家”搬到了岗底村,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全身心地传授林果生产实用技术。

  在李保国的帮助下,岗底人以红富士苹果在岗底村的生产特性为依据,改良研发新品种,又独创128道标准化生产工序,并在全省第一个给苹果安装追溯系统,保证了果品质量。

  科技的力量让杨双牛打开了思路,他把眼光投向提高农民素质上。开始办夜校、搞培训,让村里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完了中专课程。村里191人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岗底村成为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年收入4.3万元。村里盖起了小洋楼,村民们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正在采收苹果的果农。刘继东 摄

  生态经济走新路

  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如今的岗底正在走上一条新路——建设178平方公里太行山生态大花园。

  “太行山生态大花园的建设曾是李保国教授生前的规划,我们做了承诺,一定要兑现。”杨双牛说。

  据了解,建设“太行山生态大花园”就是以岗底村所在的侯家庄乡为中心,辐射周边村镇乃至冀中南太行山地区,建立优质苹果连锁基地,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我们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岗底周边13个贫困村建立4000亩富岗苹果种植基地,并定期派技术员为农户指导苹果种植技术。”杨双牛介绍说。

  预计5年后,该苹果基地每年总产值可达8000万元以上,纯收入6000万元以上,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

  “从前是别人给我们岗底‘输血’,现在我们也要依靠技术为别人‘输血’,争取实现早日脱贫致富。”杨双牛说。

关键词:乡村振兴 岗底苹果 杨双牛责任编辑:王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