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杨日明 商棠 李红霞 刘延丽 见习记者李皓)初冬时节,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寒气袭人。
11月18日,选将营乡偏道子村,温佰合、温佰龙等几位村民看到一根路灯杆歪了,自发地合力将其扶正。村党支部书记于正国恰巧路过,赶紧上前帮忙。
几位村民都上了年纪,有的已是耄耋老人,于正国非常感动。随后他就把这个事推荐给了村里的道德评议委员会,“村里成立了‘道德银行’和‘扶贫爱心超市’,做好事可以积分兑换实物。这是好人好事,应该奖励、感谢他们。”
于正国说的“道德银行+扶贫爱心超市”,是丰宁满族自治县根据当地实际,从解决村风民风家风入手,坚持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相结合,探索的一条贫困县精神文化扶贫和推进乡风文明的新路径。
目前,全县已建成“道德银行”322个,实现全覆盖,设立“扶贫爱心超市”303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8%。乡村文明正如春风般吹进丰宁人们的心田,为人们的幸福生活助力添彩。
扶贫先扶志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丰宁是国家级贫困县,省定深度贫困县。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村风民风出现许多不文明现象,这些都成为脱贫攻坚的障碍。
“扶贫先扶志,加强道德建设,把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促进乡风文明,非常重要。”丰宁满族自治县文明办主任门光春说。
胡麻营镇河东村是丰宁首家开办“道德银行”的村庄。今年11月8日,沐浴着冬日暖阳,记者走进河东村。一条条街道干净平坦、一座座新民居漂亮整洁,在村里的小广场上,村民们有的在健身,有的聊着天。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王福国是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任职以来,他带领村民发展设施农业,开展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村民的生活逐渐富起来。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王福国和村两委一班人一直在思考。
2015年5月,通过调研考察,结合村庄实际,河东村创办了“道德银行”。“见效很快。这项举措鼓励大家做好事,迅速提升了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王福国说。
“以前村里卫生环境差,偷盗、赌博、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村民们说,现在全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孝老爱亲、拾金不昧现象蔚然成风。2017年8月,河东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17年11月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在丰宁,黄旗镇乐国窝铺村也在探索精神文化扶贫之路,2018年9月该村创办了全县第一个“爱心超市”。民建中央驻乐国窝铺村第一书记罗锋说,主要是想激发大家内心蕴藏的道德力量,让村民以为百姓做贡献、领积分、换物品的形式,参与村务管理,形成习惯,推动乡风文明。
“现在村容村貌好了,村民做公益、参与活动的热情也高了。”罗锋笑着说,“你看看我的微信朋友圈,11月19日村里种树,一招呼,来了30多人。”
打开罗锋的微信朋友圈,记者看到,当天,该村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党员群众共同为村级生态休闲观景经济林栽种山里红树苗300株。不畏严寒,30多名村民热火朝天地干着,每个人冻得通红的脸上都绽放着笑容。
“借鉴河东村‘道德银行’的经验和乐国窝铺村‘爱心超市’的做法,我们把两者融合,在全县推广了‘道德银行+扶贫爱心超市’这种模式。”门光春介绍,2018年底,县委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道德银行+扶贫爱心超市”三年行动计划》,把道德体系和脱贫攻坚融合、与乡风文明共建、与社会管理衔接,真正使其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新动力,引领文明风尚的新引擎。
原则上,每个“道德银行”配一个“扶贫爱心超市”,主要通过企业捐建、帮扶单位共建、村内自建等方式进行。县财政每年拿出1200万元作为奖补资金。
亲身感受到村庄变化的王福国带头捐资38万元,帮助34个村建起“道德银行+扶贫爱心超市”。他说,现在不光企业在帮建,很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了。原定于2020年底实现村村全覆盖的计划在今年提前完成,并开始发挥作用。
提振“精气神”
群众脱贫奋斗的干劲儿更足了
记者了解到,“道德银行”是一个特殊的银行,可以存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道德行为,村民做了好事可自荐也可他荐,由道德评议委员会评定积分。积分情况将作为 “文明村民”“好儿媳”“好公婆”等年终评选的重要依据。
在多个乡村的“扶贫爱心超市”,记者看到,生产生活用品琳琅满目,墙上贴着积分兑换、公示公开等相关制度,发放情况台账上也清楚地记录着村民所行善举的时间、内容等信息。
“勤劳致富、助人为乐、孝老爱亲、文明守法等都可以积分,这起到了一个潜移默化的带动作用,大家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增强了,互帮互助的氛围更浓了。”河北高院驻王营乡辛营村第一书记曹洪涛说。
辛营村村民姜玉养了300多头猪,被推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很愿意帮助乡亲们富起来。平时也经常有本村和外村村民向他请教养猪技术,他都毫无保留地予以传授。
11月9日,在偏道子村党群活动中心,十几位妇女在学习、制作布糊画作品,专程从县城来教课的卫梅老师一一指点,手把手地教。记者看到,学员中有中年人,还有古稀老人,不时有新手加入进来。
“大家很愿意学,每次也给积点分,她们学会了,以后可以教给更多村民。”偏道子村基础薄弱,于正国想尽办法为村民开拓增收渠道,看到村民积极性很高,他想把铁编技艺传承人也请来,让在家的男劳力也能增加点收入。
以产业扶贫搭建脱贫致富路,乐国窝铺村“扶贫爱心超市”还设置了展销区,代村民销售鞋垫、坐垫、黄旗小米等手工艺品和当地特色农产品。罗锋说,目前帮村民创收20多万元了。
“这个小篮子就是我编的。”村民鲍淑荣拎起小篮笑着说,“我不能闲着,她们四五十岁的在前面跑,我这个60多岁的也得紧跟上。”
引领新风尚
以乡村文明促进乡村振兴
“歪风邪气少了,村风民风变了,这种模式让群众有了强烈的认同感,起到了一个弘扬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河东村“道德银行+扶贫爱心超市”管理员钱文举说。
“你看,刚才来兑换物品的周海燕,是村里评出的‘好儿媳’,她还经常组织、参加村里的活动,热心帮助邻里,现在也是‘储蓄大户’。”钱文举拿着积分手册介绍。
11月18日下午,五六级大风吹得人直往家躲,周海燕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冬瓜炖粉条,给住在邻院的婆婆送到跟前。公婆身体不好,周海燕十几年如一日孝敬老人,还学会了扎针输液。
“不仅孝顺,这家人还很勤劳,以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已经脱贫。”村党支部副书记赵连录说。
4年来,河东村“道德银行”记录各类好人好事158件,不良行为9件。“有1项不良行为记录,不能参加年度先进评比;有3项以上的,享受集体福利减半。”赵连录说,有奖有罚,让村民主动做好事,自觉抵制不良风气。
好人好事多了,就会形成一种文明风尚。在南关蒙古族乡两间房村,记者偶遇85岁的杨秀凤老人挎着一篮菜叶倒进垃圾池。看到旁边有一个矿泉水瓶,她主动走过去捡起,又转身扔进了垃圾池子。老人笑着说,以前村里又脏又乱,现在特豁亮,家家户户门前、院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看着心里就舒坦。
在丰宁,好人好事、文明乡村不断涌现。目前,全县已经涌现出13000多个好人,15000多件好事,建成国家省市级文明村8个、省市级美丽乡村29个,县级文明村176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9个。
乡村是否振兴,既要看农民是否脱贫致富,还要看乡风民风等方面好不好。通过“道德银行+扶贫爱心超市”建设,丰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