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系列报道⑩花生专家李玉荣:把“白胖子”变成致富“金豆子”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周亚彬 于仕越 
2020-01-06 11:48:10
分享:

  长城新媒体记者于仕越 周亚彬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个白胖子。”这个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谜语,说的就是花生。

    在河北省,有一位绰号“拼命三娘”的花生专家,她坚持不懈研究花生35年,主持培育花生、芝麻新品种30余个,在利用远缘杂交创造高油花生种质、高油、高油酸专用花生新品种选育等研究上居全国领先地位。她就是河北省油料作物专家顾问组组长——李玉荣。

李玉荣手捧花生迎接丰收的喜悦。李玉荣供图

  曾经半天背13个喷雾器 肩膀磨出了血

  1956年出生的李玉荣是保定涞水人十八岁开始就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历了:当过妇女队长、仓库保管员,中学数学代课老师,进过工厂,当过会计,做过铸铁和车床操作……

  1977年,李玉荣考入了河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从事芝麻花生研究。

  河北省花生育种研究起步比较晚,上世纪80年代,花生生产上应用品种仍以筛选出的农家种和山东品种为主,并没有自己的当家品种,存在着抗病性、抗逆性差等问题,亩产只有100多公斤。

即使已经60多岁了,她也仍然在田间地头研究花生。李玉荣供图

  “必须要培育出河北省自己的高产优质花生品种,提升花生产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李玉荣为自己的研究定下了目标。

  但当时每年的科研经费只有三五千块钱,20亩的花生地只有几个研究人员去打理,除草、打药、浇地、施肥……这些农活全都落在了他们身上。

  “当时凡事只能靠自己,我记得给花生喷药的时候,需要背上笨重的喷雾器,还得灌满30斤的药液,边走边压边喷。半天时间喷完了13喷雾器,肩膀都被带子勒破了,一脱衣服全都是血……”

  艰苦的环境并没有让李玉荣退缩,反而愈挫愈勇。在攻克了无数的困难后,1998年李玉荣带领团队终于选育并审定了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抗病、抗逆、适应性强的花生新品种——冀花2号。

  冀花2号的育成与应用,改变了我省花生要靠外省品种支撑的局面。它完成了全省花生品种的一次更替,带动全省花生面积增加了180万亩,单产提高10%。春播高产田亩产可达526公斤,夏直播一般亩产300-400公斤。从此,河北省花生直接由中低产迈向了高产,单产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2年,冀花2号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看着自己培育的花生,李玉荣满脸笑容。长城新媒体记者 周亚彬 摄

  11年培育高油花生 在全国推广种植超千万亩

  上世纪90年代末,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内。

  “糟糕,又断了!”李玉荣皱了皱眉头,把断了雌蕊的花蕾推到一边,又拿起了一个新的花蕾。

  李玉荣这是在做花生杂交育种试验,母本必须用花蕾,它的个头还不到麦粒大小。只见她首先用镊子把花蕾上的萼片、花瓣拨开,小心翼翼地去掉龙骨瓣,再把雌蕊旁边的雄蕊一个个拔掉,只剩中间一根如头发丝粗细的雌蕊。接着还得用镊子沾上父本的花粉,轻轻涂抹在母本上的雌蕊柱头……

  一般人工授粉的成功率不足20%,遇到雌蕊花丝折断是常有的事,这时候只能再从新开始。而且,即使是同一株花生,不同的花朵,授得花粉也不同,同一朵母本花,可能要取多朵父本花授粉,操作难度可想而知。

李玉荣培育的花生。李玉荣供图

  当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为口感好、营养高,又富含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花生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紧跟时代的发展,李玉荣花生育种的方向也由高产开始向高产高油转变。

  经过11年的不断探索和研究,高产高油花生新品种——冀花4号选育成功了!

  河北省围绕高产、高油的育种目标,已经成功育成高油花生品种6个,其中冀花4号是目前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花生品种,也是目前我国已审定品种中含油量最高的一个。如今,冀花4号已经推广种植到河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等地,在全国推广种植超千万亩。2009年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李玉荣和她培育的高油酸花生。李玉荣供图

  更健康的高油酸花生在河北落地生根

  通常来说,花生收获第二年的七八月份是花生最容易变质的时候,此时如果闻起来有了哈喇味就表示花生已经腐败变质了,这样的花生就不能吃了。因此花生不能越夏保存也成了花生研究界面临的共同难题。

  “一般花生的油酸含量在30%-50%,带壳可以放一年,不带壳的容易变质,就要尽快吃掉。高油酸花生的保质期要增加两年以上,可以大幅度延长花生及花生制品的货架寿命,使食品质量安全性得以大幅度提高。而且长期食用高油酸花生及花生油,可以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预防动脉硬化。”李玉荣说,自己已经60多岁了,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人人吃上高油酸花生,让大家吃出健康来。

高油酸花生榨出的高油酸花生油储存时间更长,更有营养。长城新媒体记者 周亚彬 摄

  我国高油酸花生发展整体相对落后、起步晚,而把国外血缘的高油酸种质引入我省本土市场,李玉荣需要通过与河北本土优秀花生品种进行杂交组合,直至品质和产量稳定。整个实验过程持续了14个生长周期,也就是14年。

  2012年,李玉荣主持研究的冀花11号培育成功,这是河北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个高油酸花生品种,它的油酸含量达到了80.70%。随后,花生酱加工专用品种冀花18号,休闲食品加工专用品种冀花13号,榨油专用品种冀花16号、19号等一批高油酸花生被成功选育,极大地促进了河北省花生产业的发展。

  她让“白胖子”变成致富“金豆子”

  风雨兼程、奔波劳碌,李玉荣为了推进成果转化应用,把足迹留在了中国的大地上,也把一篇篇论文写在了脚下这片花生地里。 

  “她太爱花生了,别人都是想去条件好的地方工作,而她却是哪儿艰苦去哪儿。”在丈夫张玉宗看来,住在城里的李玉荣更像个地道的农民。

  即便已经64周岁了,即便被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疾病缠身,李玉荣还是整天“泡”在田间地头,用她的话说就是“不看到农田,不看到花生,心里就感觉空落落的。”

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6号。李玉荣供图

  几十年下来,李玉荣几乎走遍了全省花生产区的角角落落,每年一大半的时间奔波在乡村,作为科技特派员的她,培训过的农民达十几万人次,她平均每年培训上课、田间指导超百堂,从未收取过讲课费、辛苦费。

  河间市西九吉乡黄家村花生种植户范景修听从李玉荣的建议,改种高油酸花生冀花19号和甜花生冀花甜1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难题就请教。去年范景修种植的150亩高油酸花生和50亩甜花生迎来了丰收,不仅产量上去了,而且价格也翻了好几倍。

  “普通花生一斤就卖两块五,我种的甜花生每斤能卖七八块钱,还被人抢购!”提起花生,范景修满脸笑容。

  “希望通过花生品种的改良和更新,能让小花生做成大产业,真正让花生变成带领农民致富的‘金豆子’。”李玉荣对未来满怀憧憬。

关键词:农业,花生,农民责任编辑:周亚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