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云游河北】山海关:烽烟战火已远 山海雄关犹在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徐建国 
2020-03-13 20:13:21
分享:

长城网讯(徐建国)当前,正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很多人需要宅在家里,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长城新媒体集团共同组织开展了“云游河北”系列报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让人们用心和眼睛去旅行,从而实现足不出户、畅游河北的愿望。今天我们带您一起探秘“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1381年,中山王徐达在古渝关东60里建山海关;

1568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抗倭杀敌在此镇守;

1644年,吴三桂带领清军入关,大明倾亡,清朝诞生;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山海关,山河啼血;

1933年,打响榆关抗日战争第一枪;

1945年,山海关解放,蒋介石东北速战计划破产……

因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山海关成为了“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古城——雄关。孙志刚 

山海关是座独得大自然厚爱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河北省不得不游的十大风景名胜、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境内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老先生曾盛赞山海关是一座天然的长城博物馆。

溯源山海关

山海关,古称榆关、渝关、临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天下第一关”、“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誉,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清康熙帝曾有诗赞曰:重关称第一,扼险倚雄边。地势长城接,天空沧海连。

紫塞雄关。焦同生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筑城,建关设卫,扼辽西走廊咽喉。这座城,北依燕山余脉,东南临渤海之湾,当山海关之会,集山、海、关于一身,因此得名山海关,是明朝京师的重要屏障。

  山海关古城——瑞雪兆丰年。焦同生

山海关不仅仅是一座关隘,更是一座城池,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并有多种古代的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等7座卫城,10大关隘,几十座城台、敌台、烽火台等,是一座完整、严密、科学的古城防建筑群和军事防御体系。

镇东楼晚霞。乔洪伟 

除此之外,山海关古城内还有遍观古城风光的钟鼓楼、铭刻古城文化印记的历史画卷——王家大院、自古出入辽东和中原必经之路的镇远镖局、传播中华长城文化的长城博物馆、我国第一个廉政教育展馆的甲申史鉴馆等极具明清时期文化元素,让古城更具特色、更具体验性。

老龙头墙基之谜

老龙头是万里长城唯一一处入海长城,是戚继光为防止后金骑兵趁退潮或冬季枯水季节从海边潜入而建。它与城北的角山长城、城东的威远城构成犄角之势,拱卫着山海关城。

入海石城日出。孙志刚 

老龙头最为著名的建筑当属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之称的澄海楼,高14.5米,面宽15.68米,进深12米。楼分二层,砖木结构,歇山重檐瓦顶。楼上有一块匾额:“雄襟万里”为明代大学士孙承宗所题。另外一块匾额“元气混茫”和一副楹联“日光用华从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都是清代乾隆皇帝御笔亲题。澄海楼两侧的墙壁上还镶着多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几位帝王和众多文人学士登楼时所吟诵的诗词。

澄海楼。周红 

登上澄海楼,俯身下望“入海石城”吞吐海浪,激起飞涛如雪;极目远眺,海天一色,巨浪奔涌,气吞海岳,使人心襟大开,豪情满怀。更为奇特的是,有时海面上风号雷吼,浊浪排空,岸上风声阵阵,木摇草伏,而登上澄海楼观海的人却静寂不觉,这便是名闻古今的“海亭风静”胜景。传说夜间登楼还有可能欣赏到“沧海明珠”的奇观。夜深风静之时,澄海楼面对的大海上,会忽然间群星璀璨,光芒四射,犹如出现了一个闪烁的灯市,五彩纷呈,令人陶醉。据说这是因为老龙头一带海里盛产大蚌,众多大一张嘴时露出腹中的珍珠,就形成了这种不可多见的奇景。

海上龙头。周军 

在山海关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首先就是老龙头的墙基之谜。这座海上石城的基础非常牢固,历经海水几百年的冲刷而不毁。这一带海域全是沙滩,唯独在入海处即老龙头的海底是岩岸。戚继光在此选址兴建,如何施工呢?相传他把无数大铁锅倒扣海底,堆叠起来,每个大铁锅中灌满沙砾,一旦被海水吸住,便固若金汤。但在20上世纪80年代重修老龙头清理海底墙基时,施工人员却并未发现任何一口铁锅的残片。但见充当城基的,全是一米见方的花岗岩石头,其四角皆凿有大卯榫,卯与榫相互咬合,再灌上铁水,这样修筑的整个墙基牢不可破,任凭飓风海啸,也纹丝不动。

龙吟沧海。焦同生 

关键词:云游河北,山海关责任编辑:魏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