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云游河北】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邢台前南峪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商帆 
2020-03-18 19:08:14
分享:

前南峪村景色。邢台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长城网讯(商帆)当前,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长城新媒体集团共同组织开展了“云游河北”系列报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让人们用心和眼睛去旅行,从而实现足不出户、畅游河北的愿望。今天我们带您一起探秘太行明珠——邢台前南峪村。

  在邢台西部山区,有一个名叫前南峪的小山村非常有名。1940年,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由延安迁址到邢台,总校就在前南峪村。朱德、邓小平、刘伯承等人及抗大学员曾在这里生活、学习。这里因为植被覆盖率达94.6%,被赞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几十年来,前南峪不忘初心,从治山治水开始,让荒山秃沟变成了生态旅游区。如今,这里漫山遍野绿树鲜花、果木林立,乡村旅游红红火火。它已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红色教育、科学考察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景区。

前南峪村景色。邢台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远近闻名的穷山村

  在上世纪70年代,前南峪村是当时远近闻名的穷山村,当地有句顺口溜形容它,“面黄肌瘦南峪人,有女不嫁南峪村,吃粮靠救济,花钱靠贷款”。在1963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过后,将村里仅有的一点保命田冲走三分之二,有部分村民感觉这个地方不能够再赖以生存下去,于是有一部分人开始另谋生路。当时村领导班子连续开了7天7夜长会,制订了5年垫地、5年栽树、3年治水、7年治山,长达20年的发展规划。

  也就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到今天,连续50多年,每月15日是雷打不动的党员活动日,讨论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学习党章党课、国家法律、法规。通过不断学习,涌现出多名优秀党员,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全体村民的好评,每年都有十多名有志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

  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当年前南峪的山是“有雨遍地流,无雨渴死牛”,为了解决现状,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常常是早上四五点上山,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到村里。当时生活条件差,上山能带的干粮是菜团、糠饼、一壶水,夜里只能点油灯。

  前南峪群众在以郭成志书记等党组织一班人的带领下,继承发扬抗大精神、植树造林、修滩造田,连年坚持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使前南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以“材林头,干果腰,水果抱脚”太行山模式,也被专家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当年的穷山村,如今山清水秀、花果飘香,并获得联合国“全球环境五百佳”提名奖。

前南峪村景色。邢台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前南峪村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所在地,当年辗转千里敌后办学来到邢台县浆水镇,办学2年零3个月,邓小平、胡耀邦、刘伯承、何长工、腾代远、罗瑞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工作,他们一边学习、一边战斗,他们和前南峪人民亲如鱼水,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前南峪村从1984年开始自建第一个简易陈列馆,先后4次进行搬迁、新建、扩建,才有如今的抗大陈列馆。先后建成抗大纪念碑、首长旧居、抗大花园、抗大广场、抗大碑林等红色旅游设施,如今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并入选“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前南峪村景色。邢台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如今前南峪村利用红绿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业,2019年景区共接待游客46余万人次,门票收入1300余万元,带动周围乡村就业人员2000多人,带动食、宿收入600余万元,带动农产品收入1600余万元。

关键词:云游河北,太行山,前南峪责任编辑:魏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