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李代姣)5月15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授奖项目238项。科技创新结出的累累硕果正推动创新型河北建设,加速河北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
“此次获奖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对我们来说,这是荣誉,更是前行的动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分布式光伏智能运维及优化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的项目组负责人、科林研究院副院长常生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就在今年3月,该公司刚刚收到“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应用项目”专项补贴等各项财政补贴共计966.23万元。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让许多像科林电气一样的企业更有信心和底气,创新热情被极大激发。
全省的一组科技型企业发展数据也印证了常生强的感受。2019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000家以上,总数是三年前历史总和的3.5倍;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1万家。
科林电气工作人员现场进行问题排查和设备调试。科林电气 供图
坚持自主创新,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凸显
2019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企业牵头和参与完成的占58.3%,比去年增加3.3个百分点。
“企业直接参与市场活动,能够准确了解行业需求与用户痛点。本次我们的获奖项目,最早就是由于在市场推广工作中发现了分布式光伏运维难、调控难、监管难的问题,进而开展科研攻关。”常生强说,这一创新成果能够使分布式光伏运维成本降低60%~80%,发电效率和用户收益提高10%以上,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坚持自主创新,河北一大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高水平自主创新成果和惠民、利民、富民成果集中涌现。
“多年来我国没有自主可控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国家海洋安全、森林安全、应急通信、抢险救灾等多个领域战略部署均需要依赖国外系统提供卫星移动通信服务,在信息安全和资源调配上受制于人。”打破国外对卫星移动通信核心芯片的垄断,是支持王艳君坚持自主创新、在研发道路上攻坚克难的初心。
王艳君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卫星通信与广播电视专业部副主任,也是本次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核心芯片组及应用”的项目负责人。
“科研就像爬山,如果翻不过,就要凿一条路出来。”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科研攻关,王艳君带领科研团队在芯片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突破。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终端核心芯片组的问世,填补了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高端核心器件领域的空白,全面提升了我国卫星通信技术水平。近三年,芯片已产生经济效益7.2亿元,市场占有率超过七成。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瞄准国际先进水平
此次授奖项目中,信息智能、生物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河北省重点产业获奖成果占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总数比重超过70%。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丰硕,发明专利和国家标准811件,比去年增加17.4%。
通过连接吸附在汽车车顶上的卫星车载小天线,在车内利用卫星手机进行短信、话音或低速数据通信,实现“动中通”功能。中国电科五十四所 供图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河北科技创新的目标早已瞄准国际先进水平。
此次,河钢集团研发的“钒铬共提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同样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从提取、分离到转化、利用,研发团队解决了一个个关键瓶颈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工业规模钒铬的高效提取。对于这一突破,国际钒技术委员会评价:“对国际钒产业的绿色制造是一个颠覆性创新。”截至2018年底,这项技术为河钢集团创造利润2亿元。
238项高含金量的科学技术大奖,是河北创新活力涌动的具体体现。而这背后,则是河北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数据显示,2019年,河北省投入研发经费499.7亿元,增幅超过10%。此外,河北实施了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研发计划(2019-2022年),2019年,河北省创新能力全国排名较上年跃升4位。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河北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创新“密码”,就藏在科研人员瞄准国际先进、坚持自主创新与需求导向的智慧与汗水中,就藏在河北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
如今,科技创新显现出强劲动力,正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迈开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