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创新之路·河北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调研行】临西轴承:“转”出发展新速度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代姣 
2020-09-13 16:10: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 李代姣

  “临西轴承,让世界转动得更美好。”走进位于临西县的中国国际轴承展示中心,这行醒目的标语立刻映入眼帘。

  临西,素有“中国轴承之乡”的美誉,建有轴承生产及配套企业486家,年产3000多个型号的轴承产品7.52亿套。在我国,每10个轴承中就有1个产自临西。

  随着当地轴承产业不断向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现代化迈进,临西轴承“朋友圈”已遍布世界,远销东南亚、非洲、欧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临西县一家轴承企业,工作人员正在操控智能化生产设备。长城网记者 胥文燕 摄

  转型升级 从“制造”向“智造”迈进

  日前,在河北飞龙轴承有限公司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的全密封无尘智能车间里,6条生产线忙碌地运转。产线上生产的高端精密静音球轴承将被应用在高精度机床上,产品一上市便供不应求。

  8000万元,对于一家民营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资,这背后,不仅需要对市场的清晰研判,更蕴含着轴承企业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

  “原本我们生产的是应用于电机和水泵的中低端轴承产品,2016年前后,同类竞争加大,利润空间更小,企业遇到了发展‘瓶颈’。要么转型升级,要么坐以待毙。”该公司总经理党军成说。

  要发展,就要转型。但向哪里转?

  “河北省轴承产业研究院的专家多次到企业指导,结合市场需求,提出了生产高端精密静音球轴承的发展方向。同时,政府给予转型升级的轴承企业很多扶持政策,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

  推进轴承企业转型升级,临西县先后出台了《临西县关于大力推进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临西县2020年科技跃升工作推进方案》《临西县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列支专项资金1000万元奖励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真金白银支持轴承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飞龙轴承的全密封无尘智能车间。资料图

  有了金刚钻,就揽得下瓷器活。“如今,我们高端产品的附加值是低端产品的10倍,但价格只是进口产品的50%。”党军成告诉记者,从正式投产到现在仅半年时间,该公司已生产高端精密静音球轴承30余万套,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临西轴承不断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产业向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实施“两化融合”制造工程,鼓励支持轴承企业实施新一轮智能化技改,推进“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建设,提高轴承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轴承“制造”向“智造”的转变。

  创新研发 核心技术变身拳头产品

  走进河北鑫泰轴承锻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箱箱封装完毕的轴承整齐码放,这批产品即将漂洋过海前往瑞士,成为国际高端机械上的重要“关节”。

  “全球排名前八位的轴承企业,我们已经与其中的5家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年1-6月,我们对SKF公司的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0%,整体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5.6%。”鑫泰轴承总经理李金贵告诉记者。

  获得多家国际顶级合作伙伴的青睐,秘诀是什么?

  “坚持技术改造与创新研发。”李金贵说,国外高端客户对于产品品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每批次产品,只要有一个出现瑕疵,就会被全部退回。“必须保证产品质量100%达到甚至超过客户要求,这就倒逼企业不断改良生产工艺与产品性能,提升精度及稳定性。”

  创新,离不开高端产业人才。为引导企业提质增效,临西县制定出台了《关于打造高标准人才生态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引导企业引进院士、专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对引进人才在建站设院、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给予经济补贴。同时,完善奖励政策,出台推进科技创新的奖励办法,对企业在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品牌创建等多方面给予激励扶持。

  “2019年,我们全年投入研发经费941万元,获得有关部门各类专项经费扶持就有将近500万元,引进高端人才,政府也给予了资金补贴。背后有了强大的支持,我们就敢迈开步子搞创新!”李金贵说,近年来,该公司完成技术攻关项目200多项,研发项目30余项,两次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技术研发能力已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临西县委书记王海军介绍,为推动轴承产业创新,临西县鼓励和支持轴承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建立产业共享技术平台,并给予财政奖励,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目前,该县轴承企业已与清华大学等2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建成院士、博士后工作站3家,30多家规上企业建立了产业技术联盟和研发机构。同时,强化高端人才支撑,“外引”“内育”相结合,以人才集聚的浓度提升产品创新热度。今年以来,该县共帮助企业招引大学生1300余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0名。

  如今,临西县每年研发轴承新产品达百余种,越来越多的前沿核心科学技术转变为轴承生产企业“专精特新”的拳头产品,从“技术盆景”变身“产品风景”。

在临西,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标语,彰显着临西轴承走向世界、改变人们生活的目标。长城网记者 刘潇 摄

  科学应变 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今年3-4月份,受疫情影响,我们欧美客户的订单锐减,比往年下降了30%。”河北海蓝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厂长段新峰提起几个月前的情况仍然记忆犹新。

  海蓝轴承是临西县最大的出口轴承生产企业,出口产品占企业总产量的90%,但疫情带来的市场波动,让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的经营策略。

  “不能把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5月起,海蓝轴承快速调整策略。一方面,参加“线上广交会”,通过老总带货、线上直播等形式,与海外客商“屏对屏交流”,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实现客从“云”上来。另一方面,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对接国内意向客户。目前,海蓝轴承已与多家国内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国内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

  “来自国内的订单,有效对冲了疫情带来的不良影响,到7月底,我们的产销量已与去年同期持平。”段新峰说。

  今年初,河北亿泰克轴承有限公司也面临了与海蓝轴承相似的困境。“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品升级,利润率也更高,但同时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影响,造成市场波动。”该公司企管部部长李永亮说,基于此,亿泰克重新规划了市场布局,计划最终达到内销、外贸产品各占总销量50%。目前,他们根据国内企业实际需求开发研制新产品,通过省农机协会牵线搭桥,已与4家国内知名农机生产企业达成供货协议,国内销售量已由疫情前的10%提升到目前的32%。

河北中达轴承生产车间,工人在检验装配轴承。通讯员 何连斌 摄

  立足国内大循环、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面对疫情考验,临西县引导轴承企业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临西县拥有外贸自营轴承出口企业47家,产品出口东南亚、非洲、欧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以来,针对疫情期间外贸企业面临的履约接单困难、物流运输受阻等问题,我县贯彻落实‘六稳’‘六保’要求,推动轴承出口企业在外贸环境严峻复杂的情况下逆势上扬。”王海军说,该县依托国内最大的轴承产业全链条智慧服务平台——找轴网,为外贸企业在原材料采购、物流配送、金融融资、开拓国内外销售渠道等方面开展集约服务,成立服务专班,“一对一”指导企业出口向低风险国家转移。同时,通过对接各类工业制造业协会,指导帮助企业“两条腿”走路,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降低经营风险。

  按照“补链、增链、强链”的原则,临西紧抓国外优秀轴承企业在中国实行本土化发展战略,盯紧国内优秀轴承企业异地建厂或对外兼并发展的机会,运用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手段,着力引进一批高端轴承生产企业落户临西,推动轴承产业提档升级。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把建设轴承制造强县作为全县这一阶段发展轴承产业的主要目标,坚持把质量优先、效益优先作为建设轴承制造强县的发展路径,坚持‘以亩产论英雄’的评定标准,着力培育一批高质量、高效益的优秀企业,助推建成轴承制造强县。”王海军表示,到2030年,该县轴承产业集群全部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将达到10%以上,成为国内重要的中高端轴承生产基地之一,进入全国轴承制造强县行列。

  记者手记:

   “一般需要四五个月才能办完的各项经营手续,在临西只用了20天。”从无锡来到临西的中达(河北)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索恩康由衷为“临西态度”点赞,他直言:“临西,来对了!”

索恩康(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为“临西态度”点赞。长城网记者 胥文燕 摄

   两年前,在推进光明工厂化食用菌项目的过程中,临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形成“临西态度”。项目一期从立项到投产仅用了半年的时间,被誉为“临西态度”成就了“光明速度”。两年来,该县推动“临西态度”持续升温,形成“112”服务项目、企业工作法——备好一块“标准地”、签订一份项目建设“承诺书”、选好营商和帮扶两个专员,全力打造审批最快、流程最优、见面最少、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

     今年,按照“标准地”要求,临西为15个项目独立供地,为在建及投产项目和企业解决用地、融资、证件办理等问题170多个。实行“两员”制度、开展“三送”活动,遴选20名营商专员和18名帮服专员投入企业项目一线,共搜集各类问题百余件并已全部解决。

   “临西态度”,正吸引和聚集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助推当地轴承特色产业“转”出发展新速度。

关键词:县域特色产业,临西,轴承责任编辑:李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