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我家的丰收故事①|归来,甜蜜的雪梨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郭庆敏 
2020-09-15 22:51:00
分享:

  长城网记者 郭庆敏

  雪花梨是河北赵县的一张名片,而钤英军则是赵县梨农的代表。9月10日,当记者联系赵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想了解一下今年雪花梨的生产、销售情况时,得到的答复是:“你问钤英军吧,他都知道。”

钤英军在观察雪花梨的长势。长城网记者 郭庆敏 摄

  今年65岁的钤英军是赵县大安一村人,和梨树打了40多年交道。2003年,他牵头组建了赵县绿色梨果产业协会,2008年,组织乡亲们成立了赵县第一家梨果专业合作社——赵县大安精园梨果专业合作社。

  “搞合作社,不是为了单纯的商业利益。”9月11日,站在挂满硕果的梨园里,钤英军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初心”,“最主要的,是想给乡亲们提供一些服务,帮助大家把雪花梨的品质搞上去,让人们重新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钤英军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即使捡起掉在地上的一个“坏梨”,也能吃出雪花梨的香甜。

  “我们这个地方是滹沱河的古河道,沙壤土,很适合果树生长,同时,也处在富硒带上,梨的营养价值很高。”说起雪花梨的种植情况,钤英军果然了如指掌。

精园梨果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侯丽清(左)和张丽霞在对梨果进行分拣。长城网记者 郭庆敏 摄

  根据史料记载,雪花梨在赵县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被选作贡品,进贡朝廷。而雪花梨的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述:清心润肺、止痛消疫……

  然而前些年,雪花梨的口碑下滑,价格下降。“原因很简单——有些种植户一味追求产量,大水大肥,影响了梨的品质。”钤英军说,“最终受害的还是梨农,价格低还不好卖。”

  合作社成立后,钤英军第一时间便推出了“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农资购用、统一病虫防治、统一包装储藏和统一品牌销售,引导梨农进行标准化生产,节约成本,提质增效。

  以给梨树喷药为例,过去,一年要喷十二三次;合作社成立后,统一喷药时间,一年只需喷五六次。“不算工钱,光是药钱,每户一年就能节省2000元左右。”钤英军说,“而且,我们喷的都是生物药,对人体无害。即使这样,我们也要求,在采摘前一个月内,不许喷药,确保梨的品质。”

  不仅如此,合作社还通过“降树高”“枝拉平”等措施,改善梨果的生长条件。“过去的梨树,很多都高达六七米。高处的树枝同样吸收土地养分,但挂果并不多,而且还影响低处梨果的采光,次品率比较高。”钤英军解释说,通过科学修剪,现在的梨树都降到了3米以下,透光通风,病害减少,不仅不影响产量,梨的品质还得到了很大提升。

精园梨果专业合作社质检部门负责人孙建勇展示重达1.8斤的秋月梨。长城网记者 郭庆敏 摄

  “我们合作社668户社员的4700多亩梨树上,梨的含糖量普遍都在12%以上。”说着,钤英军从身边的箱子中取出一个梨,在检测仪上测了一下,显示含糖量为15%,“有一次,我们测出的数字是16%。这在同行业当中,可能是比较高的。”

  同时,钤英军还用有机肥逐步替代了化肥,并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的建议,增施富硒肥,提高梨的含硒量。“每年,我们都会购买大量的牛粪、鸡粪等,每亩地的用量大概在1吨多。”钤英军说,“其实,施用有机肥的成本并不高,和化肥差不多。”

  品质改善后,雪花梨表皮光滑,砂质少、不塞牙,钤英军逐步打开了销路,把梨卖到了北京、山东、湖北、四川等地,2019年的销售额达到6000多万元,仅在电商平台,就卖出300多吨雪花梨。

  “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部分地块在春天遭受了冻灾,雪花梨的产量受到一定影响。”钤英军说,“不过,梨的品质提高了,价格上来了,很多梨农实现了‘减产不减收’,每亩地照样可以收入1万多块钱。”

关键词:赵县,雪梨,甜蜜责任编辑:郭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