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王林红)“我们把农业节水摆在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成立农业节水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实。”11月27日,在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十三五’节约用水成效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段玲玲介绍说,“十三五”期间,河北在地下水超采区以发展节水农业为导向,以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强力推进节水种植技术,农业用水占社会总用水量由治理前的72.2%下降到了2019年的62.7%,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加快结构调整。因地制宜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适水种植,在深层水超采区,开展耕地季节性休耕试点,在井灌区将小麦、玉米一年两季种植,改为只种植一季雨热同期的谷子、高粱等作物,实行一季休耕、一季种植,规模达到200万亩,压减地下水用量,亩均减少地下水开采140-160立方米,探索形成了自然休耕、生态休耕等四种休耕模式。
开展旱作雨养种植试点,以张家口坝上和黑龙港地区为重点,适当压减水浇地种植,改为依靠自然降水发展生产,今年发展到75万亩。其中,在张家口坝上地区,将水浇地蔬菜、马铃薯等高耗水作物改为旱作雨养胡麻、燕麦等耐旱作物,规模达到40万亩,亩均减少地下水开采120立方米;在黑龙港深层地下水超采区的沧州、衡水等市,将水浇地小麦、玉米种植改为旱作油菜、谷子、花生等作物,初步形成了春季旱作油菜、黑麦草、油葵等,夏季谷子、高粱、玉米、花生等旱作雨养种植模式,规模达到35万亩,亩均减少地下水开采220立方米。
推广节水灌溉。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井灌区推广喷灌、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4285万亩,其中喷灌、滴灌面积达到650万亩。逐年加大投资比例,将高效节水灌溉列入重要建设内容,重点发展从机井到田间防渗管道和田间喷灌、滴灌等,因地制宜,在蔬菜上推广膜下滴灌、膜下沟灌等技术,在果树上推广小管出流等技术。减少渗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降低水资源使用量。积极与种植大户对接,种植合作社、农业托管服务组织等对接,试点大田作物滴灌节水技术。今年省农业农村厅自筹资金,开始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农田试点开展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10万亩,采用“先建后补”方式,在9个市和雄安新区的34个县示范推广。
突出农艺节水。推行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以冬小麦为重点,集成推广小麦节水稳产配套技术。采取专家推介品种、免费向农户供种、落实配套种植技术、实现节水稳产的方式推广冬小麦节水种植,共推广3420万亩,河北省冬小麦节水种植基本实现全覆盖,麦田浇水次数由3-4水,减少到现在的2-3水,亩均减少1-2次浇水,亩均减少灌溉40-50立方米。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节水工作,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调整作物品种、改革种植制度、优化区域布局三方面入手。”段玲玲表示,他们将推广节水品种及配套技术,适当压减高耗水作物,改种耐旱作物,减少农业用水;发展旱作雨养农业,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旱作技术发展生产,将一年两熟改为两年三熟,减少农业用水;重点抓好“三区”。黑龙港地区,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抗旱耐旱作物和节水灌溉。坝上地区继续压减水浇地蔬菜、甜菜等高耗水作物面积,扩种省水、耐旱、适应性强的中药材、莜麦等特色作物。山前平原区,大力推广节水品种和灌溉技术,进一步压减农业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