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张治中办校旧址变养鸡场,不是文物单位就不值得保护?|长城评论

来源: 长城网   作者:于立生 
2021-03-24 18:33:25
分享: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于立生(江苏)

  爱国将领张治中创立的黄麓学校旧址沦为养鸡场,近日引发广泛关注。3月23日,安徽巢湖市黄麓镇建麓村村委会工作人员回应:目前已整改完毕。该工作人员此前称:“村里有将黄麓学校旧址进行保护的想法,但黄麓学校旧址不同于张治中故居,旧址上的黄麓师范附属小学在2020年才停止办学,“去年还在办学……在办学的场所没法申请设置为文物单位。”巢湖市文物管理所刘所长对此表示:该旧址目前并不是文物单位。(3月23日安徽网)

  张治中将军的功业,主要在军政界。他曾参加北伐战争、两次上海淞沪抗战等,有着“和平将军”称号。但鲜少有人知道,他当年还是倡行乡村教育的陶行知、梁漱溟等教育家的积极追随者。1928年他在家旁创立了黄麓学校,校名由当时的考试院院长戴季陶题写。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黄麓师范和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并驾齐驱。

  清理后的样子。

  不想,黄麓学校旧址在去年黄师附小停办后,竟一度沦为养鸡场,除了有人圈地养鸡,遍地鸡屎,里边还随处堆放了大量废纸盒、塑料瓶等杂物,还有多个液化气瓶,不仅呈现出脏乱差的景象,还存在明显的消防安全隐患。而因附近黄麓师范扩建安置在内居住的拆迁户,做饭烧菜,油烟熏烤,也会对这处青砖黛瓦的民国建筑、人文遗迹,造成持续性的侵蚀污染。凡此种种,与周边环境风貌也实在失谐违和。

  文物保护,其实也是一个动态调整,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性过程。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原本不是文物的物件,在逐渐加入文物行列;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文保意识的提高,国家的文保力度也在持续加大,范围也在拓展。

  即以张治中故居为例,1989年被公布为安徽省省级文保单位,当时保护内容仅及故居建筑本身的19间房和5间房的遗址。但后来,保护内容除了故居本身,又多了一项——桂翁堂,在故居南边百米开外的黄麓师范校园内,系当年张将军为纪念父亲所建;而到2019年,张治中故居又已升格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那么,保护内容以及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设置,又是否应与时俱进,作出新的符合实际的调整呢?

  在我看来,目前黄麓学校旧址既已腾退出来,理应和桂翁堂那样,纳入到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张治中故居的内容或保护范围中。黄麓学校旧址不仅和张治中故居近在咫尺,而且是同时修建的,建筑风格也统一,本就应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更重要的是,黄麓学校旧址曾服务桑梓,造福一方,也就更具历史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同时,作为张将军当年乡村教育实践的实物见证,给重点保护起来,也有助于后人全面了解他的生平、贡献。

  《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9条也有相应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别、规模、内容以及周围环境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合理划定……确保文物保护单位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其实,其他一些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譬如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江苏无锡市清末外交家薛福成故居等,也并不乏以建筑集群的形式,进行整体性保护的。当地不妨探索是否存在实施的可行性,形成“张治中故居+桂翁堂+黄麓学校旧址”三位一体的专业性管理维护。这比起把黄麓学校旧址交由村委会之类机构管理维护,要强得多,也可避免这样的宝贵人文遗迹,受到破坏,走向败落。

关键词:责任编辑: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