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2020年度河北科技奖·对话 ④丨王飞:解决“卡脖子”难题
等不来 要不来 唯有创新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代姣 王守一 
2021-04-13 20:37:00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李代姣 王守一)4月13日,2020年度河北省科技奖励大会召开,“高比例新能源发电‘源网荷’协同互动消纳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获2020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第一完成人——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教授王飞在会前接受了长城新媒体记者专访。

  “科研的过程,99%的时间是非常痛苦的,成功的喜悦只在一瞬间,非常短暂。但产业发展需要我们科研人员去解决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多年坚持自主创新的王飞认为,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等不来、要不来,只能靠自己。

  “我们的项目主要针对现在电网里越来越多风电和光伏接入带来的难题。由于风电和光伏的出力是随机波动的,跟风速的大小和光照的强弱有关,这与能够稳定可控的传统火电水电完全不同。如何把新能源发电高效消纳,不造成浪费,同时又保证整个电网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王飞告诉记者,本次获奖项目引入荷侧资源,使电网调控实现“源网荷协同互动”,该技术的应用使河北南网连续多年实现新能源发电百分之百消纳,在全国位于前列。

  根据河北省电力公司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近三年应用该技术累计多消纳风光发电56亿度,相当于为300万户家庭全年提供“绿电”。

  “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边际成本几乎是零,同时能够大大降低整个社会的碳排放,推动我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王飞认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选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必然会给电网稳定高效运行带来很多全新的挑战。

  “但挑战也意味着机遇,此次获奖对我们整个项目团队都是一种激励。作为一位科研工作者,我将以此为契机,下一步和合作伙伴、团队成员继续密切合作,深耕电力系统新能源技术,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为人民谋幸福,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王飞说。

  新闻链接:

  “高比例新能源发电‘源网荷’协同互动消纳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首创了基于泛函共轭空间的分布式光伏容量估计理论方法,提出的柔性负荷可调度容量预测模型使精度大幅提升12%;研制了基于互联网与边缘计算的网荷互动系列智能装备,使河北累计接入柔性负荷突破580万千瓦;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的风光功率预测模型,令关键时段预测精度提高7%和6%;建成了“源网荷”协同调度系统,使河北电网调峰能力增加120万千瓦。

  授权发明专利26件,ESI等高被引论文6篇,主导制订IEC国际标准。近三年,多消纳新能源56亿千瓦时、直接效益12亿元、增收节支42亿元。

关键词:奖励大会,科技创新,“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电网责任编辑:李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