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郝氏造林法”扮靓“七彩太行”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吴新光 
2021-04-13 22:22:27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吴新光 通讯员 王铁军)“套塑料袋,埋玉米轴,盖石板片,靠育林板……技术要领不难,但是程序比较繁杂,要想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就不能偷懒图省事。”4月13日下午,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南石门镇姚坪村西南沟,一位老人正在一板一眼地做“郝氏造林法”示范。

  这位73岁的老人就是郝景香——“郝氏造林法”的发明人。

  郝景香给全省各地林业干部做“郝氏造林法”示范。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当天下午,参加河北省森林城市创建暨春季造林绿化现场观摩活动的全省各地林业部门负责人,先后来到邢台市信都区白马河沿岸八方绿化生态园“七彩太行”万亩示范工程姚坪项目区、黄店项目区以及邢台园博园进行观摩学习。

  在“七彩太行”万亩示范工程姚坪项目区,各地林业部门负责人看到漫山遍野的白色育林板,以及郁郁葱葱的树苗,无不对“郝氏造林法”啧啧赞叹。

  全省各地林业部门负责人在“七彩太行”万亩示范工程姚坪项目区进行观摩。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信都区西部深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80%、植被覆盖率超过90%,平原区森林覆盖率也超过40%。信都区浅山丘陵区属石灰岩地质,土层瘠薄、干旱少雨,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树木很难成活,形成了长达30公里、宽18公里的“绿化断带”。

  浅山丘陵区的“绿化断带”,已成为太行山生态建设最薄弱的区域之一。

  从造林一线退休的郝景香,拉起一支队伍开始在太行山种树造林,立志攻克浅山丘陵区石灰岩造林难题,“缝合”太行山“绿化断带”。自2014年以来,经过不断创新完善,郝景香试验成功了“郝氏造林法”。截至目前,信都区采用新技术累计造林10余万亩,植树1100万株,成活率达到95%以上。

  全省各地林业部门负责人在“七彩太行”万亩示范工程姚坪项目区进行观摩。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邢台市林业局二级调研员田子龙介绍说,“郝式造林法”不仅起到了固土、积水、保墒作用,还成功破解了气候干旱、土层瘠薄、蓄水能力差等制约造林绿化的关键问题,大幅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可学可推广的技术体系。

  “该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节水,种一棵树只需要浇灌3升水。”郝景香告诉记者,浅山丘陵区原来只能雨季造林,现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能造林,实现了造林技术颠覆性的突破。

  “郝式造林法”历经三次提升:2014年至2016年,单纯营造侧柏,突出生态效益;2017年至2018年,营造侧柏、山杏、酸枣,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2019年至2021年,增加山桃、黄栌、五角枫等彩叶树种,常绿落叶搭配、观花赏叶结合,营造生态混交林,打造“七彩太行”。

  邢台市信都区在浅山丘陵区采用“郝氏造林法”进行植树造林。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邢台市信都区“七彩太行”万亩示范工程造林总面积2.1万亩,涉及羊范、太子井、南石门、西黄村等4个乡镇,是绿化断带的“硬骨头”地带。姚坪项目区位于南石门镇姚坪村西南沟,完成荒山造林5000亩。黄店项目区位于西黄村镇黄店村南沟,完成荒山造林1万亩。两个项目区共栽植侧柏、山桃、山杏、黄栌、酸枣等各种苗木165万株,成活率高达95%以上。

  一株株排列整齐的侧柏、山杏、山桃、黄栌、五角枫、酸枣等树苗,在白色育林板的呵护下迎风挺立……利用“郝氏造林法”,如今,光秃秃的浅山丘陵正和其他地方一样变得绿起来、美起来。

  田子龙表示,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春赏山花、夏有绿荫、秋见红叶、四季常青”的观光胜地,成为老百姓的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关键词:郝氏造林法,七彩太行,造林绿化责任编辑:吴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