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长城网记者 赵晓慧 摄
长城网讯(记者 赵晓慧)近日,记者走进辛集国际皮革城二期四楼,这里灯光敞亮,艺术气息浓厚,是辛集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所在。
设计机构、展示区域、网红直播间……工作时间,每一个人都在忙碌着,设计服饰、销售时装。
创新中心面积4100平方米,在为辛集皮革皮草派克服、羊绒服装、毛革一体服装的创新研发提供平台的同时,引进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设计创新研发机构,服务辛集皮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这跟我几年前见到的完全不一样。“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冬丽说,辛集皮革产业已经变了模样。“科创赋能、设计加力,提档升级的辛集皮革产业正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辛集国际皮革城。李昭 摄
产业之变,皮革业整体提档升级
辛集皮革业历史悠久,始于明、盛于清,素有“辛集皮毛名天下”之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辛集皮革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制革、制衣和皮具生产基地,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皮革皮衣之都”。
如今,辛集连年举办“7.8国际皮革皮草时装周”和“9.28国际皮革博览会”,向全世界展示辛集生态皮革服装的强大实力和无限魅力,“中国皮都”向“国际皮都”的跨越步伐再加快。
芭而妮品牌是河北著名商标,从加工制作到成衣设计再到销售经营全产业链运营。李昭 摄
“今天的辛集皮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张冬丽说,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产品设计,乃至于原创品牌的培育,辛集皮革业取得的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
刷新张冬丽对辛集皮革印象的另一个方面是电商直播。她告诉记者,辛集的电商市场相对来说比较规范,由创新中心建设专门的直播间,“上岗”主播则经由一定的岗前培训,直播带货更为专业。
“产业整体在向中高端不断迈进,实力不容忽视。”在谈及辛集皮革产业未来发展时,张冬丽说,近年来,辛集市大力推动制革产业兼并重组、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积极引导制衣企业创新产品工艺、引领消费潮流,组建品牌联盟、占领行业高端,辛集产业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通过工业设计植入,图休服装设计有限公司不断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长城网记者 赵晓慧 摄
设计之变,从单一市场到原创品牌培育
几年前,采购商的调侃犹在耳边:“逛辛集皮革城只要看一家店就够了,因为款式都一样。”调侃背后,是辛集皮革市场“同质化”严重的痛楚。
如今,辛集企业已经意识到,设计才是产业的源生动力,原创才能在设计的长河中源远流长。在服装产业全面转型、提升发展的新时期,设计被摆到重要位置。经过多年的奋起追赶,辛集的设计氛围已不可同日而语。
从2019年起,辛集皮革抱团以“辛集展团”的强大阵容,密集亮相国内外顶级舞台。
设计新颖、时尚大气的辛集皮革,一路走过意大利米兰、俄罗斯莫斯科、时尚之都上海,所到之处,大放异彩,收获一片好评与赞叹。
“毫不夸张地说,设计是辛集皮革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和‘动力源’。”在张冬丽的眼中,设计不仅关乎产品的市场,更关系产业的未来。
东明集团的男士皮衣经过技术革新后,面料十分轻薄,深受消费者喜爱。李昭 摄
张冬丽说,设计应该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引领和引导消费趋势。“要设计一款受市场和受众追捧的产品,首先要了解市场和消费需求,质量是一个方面,产品款式和产品体验同样重要。”张冬丽说,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以皮草、皮具等为主要产品的皮革产业要适时转变设计方向,推出一系列新潮的、能够吸引到年轻群体的原创产品。
她同时表示,服装设计不应该局限于满足市场,更应该创造新的应用场景。
“比如皮衣,不能只是保暖,还要兼具时尚、多季等功能。”张冬丽说,目前,辛集的一些皮衣企业已经开始注意到新消费趋势的引领,通过技术和设计的创新,推动皮衣由一季向多季转变,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皮都工匠坊外景。长城网记者 李文培 摄
创新之变,以科创飞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转型升级中的辛集皮革产业仍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如何优化提升供给端的高质量产品供给就是其中之一。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辛集皮革企业多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设计力量还存在不足,这也直接影响到产业整体的发展。”张冬丽建议,借鉴长三角地区的跨地域合作,以“科创飞地”的形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科创飞地”是新经济浪潮下中小城市依靠区域大都市,“借势、借力、借脑、借生态”实现后发地区跨越发展的重要创新。
“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飞地’不同,‘科创飞地’是‘飞地经济’模式的延伸和创新,是后发地区作为‘飞出地’将先发地区作为‘飞入地’,‘借地’开展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张冬丽说,通过这种“在外研发+本地制造”的模式,可以为辛集市有效吸纳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的有效平台,构建“创新研发—成果孵化—产业化落地”创业生态链条。
辛集皮毛小镇。李昭 摄
她同时强调,在这一过程中,辛集市要通过加快机制创新,加速与“飞入地”对接人才与科创资源,打通科技人才项目“飞入地”孵化与“飞出地”产业化联动发展的通道。
“辛集已经迈出了这一步,步子可以再大一点。”张冬丽建议,辛集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机遇,积极参与、主动对接,“借脑研发、柔性引才”,有效破解当地高端人才难引难留的困局,弥补因自身城市量级不足导致的高端人才短板,积极在北京、天津等地设立实验室、创新中心、专业科技孵化器等公共平台,点燃跨区域协同科创“新引擎”,做大蛋糕、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