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摆脱毒品之害。今年国际禁毒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禁毒日由来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举行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为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138个与会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一致同意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同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截至2017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55.3万名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今天发布《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55.3万名(不含戒断3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数),同比增长1.9%,增幅较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查获2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同比下降19%,其中新发现人数同比下降29.3%,占新发现人员总数的比例同比下降2.2%,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成效继续得到巩固。此外,2017年,全国新发现吸毒人员34.4万名;全国查获复吸人员53.2万人次。
毒品危害
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威胁。由贩毒、吸毒诱发的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秩序。有些地方,贩毒、恐怖、黑社会三位一体,已构成破坏国家稳定的因素。大量的毒品交易,巨额的毒资流动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国际经济的正常运转。
联合国的统计表明,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额达5000亿美元以上,是仅次于军火而高于石油的世界第二大宗买卖。目前全世界吸食各种毒品的人数高达2亿多。20世纪90年代,仅美国每年就有近50万人因吸毒丧生。
毒品是人类公害,毒品问题更与恐怖主义、洗钱和贩卖人口等跨国有组织犯罪相互交织。遏制毒品生产、打击毒品走私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任务。
图片来源于:中国禁毒网
骇人听闻的吸毒案件
根据《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目前查处的毒品主要是冰毒、氯胺酮即K粉等新型毒品。专家称,吸食新型毒品后,会产生两种反应:兴奋和致幻。近年来,由于吸毒致幻导致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
今年5月,江苏连云港一名男子吸毒后产生被害幻觉,于是拿起菜刀向家人疯狂挥砍。在解救其家人时,三名民警被砍伤。
在浙江舟山,一名男子吸毒后产生被害幻觉,在宾馆房间纵火并全身赤裸地站在窗外平台上,大喊大叫。
在湖北武汉,一男子吸食冰毒后产生幻觉,以为有人要杀自己,他先是挥刀追杀自己的同居女友,接着又四处寻找要“加害”自己的人。当他白发苍苍的父母闻讯赶来劝阻时,他竟然残忍地挥刀将自己的亲生父母当街砍死。
在浙江台州,一名男子吸食冰毒后产生幻觉,以为自己是某选秀节目冠军并被人嫉妒,幻觉家中有人被杀,便绑架自己的女朋友要求警方给个说法,并企图割喉自杀。
在浙江温州,一名男子因吸食冰毒高度兴奋,超速行驶撞在护栏边。
吸毒男子:我以世界冠军的速度在开,你知道我开到280公里/小时,我就控制不了了,因为这个路不符合科学。
8种物质被我国新列为毒品:
针对新型毒品犯罪日趋严重的情况,2017年,我国又将8种物质新列入了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予以管制,这意味着这8种物质在法律意义上成为了毒品。
这八种物质有6种是合成阿片类物质,包括4种芬太尼类似物及U-47700和MT-45,此外还有2种精神兴奋药物PMMA和4,4’-DMAR。
公安部国家禁毒实验室花镇东博士介绍,这八种新型毒品,都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也被称为第三代毒品,其毒理作用比传统的海洛因、吗啡更加强烈。比如被我国新列入管制的卡芬太尼,成人的致死量只有约2毫克。
据了解,2000年之后,全世界范围内监测到的新精神活性物质已经达到了八百多种,我国也在随时监测,不断地将一些新物质列入管制之列。
河北省975名涉毒人员驾驶证被注销
自全国范围开展“禁毒2018两打两控”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河北省交管局从源头管控和路面查控两方面入手,严密落实排查打击措施。截至目前,河北省共注销涉毒人员驾驶证975个,查获毒驾违法行为17起。
据了解,今年3月,按照“禁毒2018两打两控”专项行动的部署,河北省交管局制定了8项具体措施,分阶段全力开展打击行动。同时,下发了《关于开展严重交通违法百日整治行动的通知》,将毒驾列入主要整治对象,并将每周五、周六作为全省酒驾醉驾毒驾集中整治统一行动日,强力打击。
为加强源头治理,河北省交管局与禁毒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对3年内有吸毒行为或解除强制隔离戒毒措施未满3年,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成瘾未戒除且具有驾驶资格的,由禁毒部门调查核实后,按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注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对有上述情形人员申领驾驶证的,一律不予受理。此外,交管部门对“两客一危一校”等重点车辆驾驶人实行“黑名单”管理,对全省8900家运输企业、91万驾驶人进行实时比对,一旦发现有吸毒记录的,立即督促企业调整调离驾驶岗位。目前,已有8人因有吸毒史或吸毒嫌疑被调离驾驶岗位。
6月21日,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省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以来,全省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58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70名,打掉制贩毒团伙98个,缴获各类毒品185.26公斤,有力遏制了涉毒违法犯罪的高发势头。会上,公布了自去年6月份以来查处的十大典型案例。
如何抵制毒品
1、毒品对一个家庭来说,有毁灭性作用
不少人在第一次吸食毒品后,身体感官并不像所描述的那样会“飘飘然”,相反会让人觉得恶心想吐。可是,在第一次吸毒后再次吸食会非常容易上瘾。
现在很多新型毒品放到你眼前时,不会直接告诉你是毒品,看上去甚至还像一颗很漂亮的糖果,或者类似于口香糖。“别以为毒品两字会写在毒品上,当你吃了不明食物之后往往才发现是毒品,那就后悔莫及,所以不能光看外表来判断毒品,别被其伪装的外表迷惑。”法官说,还有的人第一次吸毒不一定上瘾,而且感觉也会恶心,但是这并不代表你不会上瘾,这恰恰会让你放松警惕,当你第二次吸食时就会马上上瘾。
吸毒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几乎是有毁灭性作用的。即使家庭情况比较好,也很快就被吸毒者败光。母子反目、妻离子散等在实际生活中都会发生。
“吸食毒品还会产生一系列社会影响。”法官说,“吸食毒品须有大量的财力作支撑,一部分人会出现家庭暴力、抢劫、盗窃、诈骗、卖淫等,还有不少人走上了贩毒的不归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出入娱乐场所,提防别有用心者的饮料
在审理的不少案件中,法官发现一些涉毒人员都是被身边所谓的“朋友”忽悠着吸食了毒品,“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家最好远离这类朋友,他们的心思你很难猜,是不是真的为你好,自己要有所把握。”
交友不慎导致吸上毒的情况比较多,虽然很多做生意的朋友乐衷于交朋友,也很够兄弟姐妹的情义,但是一定要提防毒品。
交朋友过程中多了解一下对方工作和生活,如果感觉对方有些不对劲,或者其朋友圈比较复杂,甚至有吸毒或贩毒嫌疑就要千万提防。那些别有用心者可能利用他们的朋友圈推销毒品,而偷偷放毒在饮料或食品中,让你不知不觉就上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3、要选择健康减压方式,切不可借毒解愁
在一些案例中,吸毒者往往是一些社会主流人群,做生意的老板或是小有成就的白领。因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导致在遭遇一时挫折或家庭问题时很容易触碰毒品。
不少老板和白领借着“减压”理由吸食毒品,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法官说,所以这些人群在人生起起落落中一定要严防毒品这道关,选择健康的减压方式。比如心情不好的时候多进行体育锻炼;请假外出旅游,或者找能够信任的亲友和闺蜜诉说求助;甚至可以向心理援助中心救助。
总之,一旦遇到无法排解的事端,首先要设法寻找正确的途径去解决,而不能沉溺其中,自暴自弃,更不能借毒解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有些可减肥的“时尚药物”,不能滥用
对青少年来说,不要轻易和陌生人搭讪,更不要吃、喝陌生人给的东西。对成年人来说,在出入娱乐场所时,尽量少喝里面提供的饮料。不要随意离开自己座位,如果一定要离开,最好请身边人帮忙看管饮料和食物,以防有不法分子趁机投毒。
“此外,现在很多时尚药物也可能含有毒品成分,不能滥用。”法官提醒说,不要为了追求时尚,寻求刺激去食用减肥药、兴奋剂、镇静药等。因为这些药物很多都不是正宗药物,往往打着减肥瘦身、抗疲劳等旗号销售,为了吸引消费者在这些产品里面都含有毒品成分,“不要以为是保健品就可以随便吃,事实上也可能上瘾。”
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毒品一日不除,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要依法严厉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加大重点地区整治力度,坚决摧毁制贩毒团伙网络,深挖涉毒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铲除毒品问题滋生蔓延的土壤。要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重点针对青少年等群体,深入开展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浓厚氛围。
(据新华社、央视新闻、环球网、中国禁毒网、河北日报、中国青年报、长城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