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张田勘(北京)
近日,广东番禺警方在番禺区范围内的凉茶铺随机取样40份,送相关部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送检40份样品中,有15份样品不同程度含有西药“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布洛芬”“马来酸氯苯那敏”“甲硝唑”等成分,不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明文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一向有药食同源的概念,而且喜欢在食物烹调中添加一些既是传统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如炖鸡肉、猪蹄时添加天麻、人参,在茶水中添加枸杞子、桔红、桔梗等。而且,还有其他一些饮料中也添加了多种中药材。
这种情况似乎为食品,如凉茶、饮料中添加药物提供了一种打擦边球的好机会。但是,需要明确的是,“食品安全法”中提到的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也有规定的,这就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02年发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在这个名录中出现的物质才是可以合法添加的,因此这个名录是一个食品中加入药材(药物)的许可清单。
同样在2002年国家卫健委还颁发了一个《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这是禁止添加中药材的清单。但无论是许可清单还是禁止清单,都只是与中药材有关,与西药(现代药物)无关。因此,“食品卫生法”中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明确地表明,药物归药物,食品归食品,两者不能混淆。
现在,番禺警方在查获的凉茶送检40份样品中,有15份样品不同程度含有西药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布洛芬、马来酸氯苯那敏、甲硝唑共5种,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健康受到损害的几率太大,因而是难以承受之重。
从本质上看,任何正常人只要身体健康,就没有必要服用药物,而凉茶中加进这些药物,就要分别承受这6种药物所针对的病症的阻击,这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如吸收、分解、对靶器官的作用等,都可对机体产生有害影响。
以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泰诺林、百服宁、扑热息痛等)为例,该药是非那西丁的体内代谢产物,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来引起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但是其不良反应是,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贫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等。另外,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还把乙酰氨基酚列入三类致癌物(致癌性不明确,可能性比较低)清单中。
正常人喝了加入对乙酰氨基酚的凉茶,因为该药的作用,固然能感到解热凉快,而且会吸引人们一再服用,但是,人们就得承受其不良作用,以及这类药物对人体正常功能的不当矫枉,扰乱正常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天长日久,反而会生病。
其他几种西药同样如此,对于病人来说是良药,但对于正常人来说是毒剂。氯苯那敏和马来酸氯苯那敏通过对H1受体的拮抗起到抗过敏作用,但是这两种抗过敏药还会出现口干、便秘、痰液变稠、鼻黏膜干燥等症状,以及抑制中枢的作用,因此服药后会疲惫困倦。对于专职司机、运动员、高空作业者,即便是患病,这类药也是禁用的。而对于普通公众,如果不知道情况,饮用这种凉茶,就有可能造成自己驾车时出车祸的危险。
布洛芬同样可用来用来退烧、止痛,和消炎,但是有胃灼热(火烧心)或红疹,以及提高心脏衰竭、肾衰竭,及肝衰竭的风险。甲硝唑则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厌氧菌引起的系统或局部感染,但是其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部绞痛、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而且WHO将其列入2B类致癌物清单。不过,在凉茶中加入此类药的另一个大的危害是加大抗生素耐药性。
凡此种种,都意味着人们饮用了添加了这些药物的凉茶会承受对健康和生命损害的危害,而且这些危害是多样性的。尽管有人认为,在凉茶中加上这些药物的具体损害还得看药物的剂量有多少,才能判断对人体的危害是大还是小。
当然,警方查获这些添加药物的凉茶是要通过专业部门查清里面的药物含量,但首先是,添加这些药物已经违背了食品安全法,而不论剂量大小,哪怕是一丁点也是不容许的。其次,这些凉茶的销路如此之好,就说明添加的药物,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起到了有效降温剂量的作用,对人体会产生实质性的损害。
因此,查处这些违规操作,必须当即立断,并且要按“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进行惩处,以保障公众安心、安全喝茶的权利。
(本文系长城网、长城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