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绿水青山 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胥文燕 刘志成 
2021-02-27 10:18:00
分享:

  

塞罕坝的百万亩林海。长城网记者 刘志成 摄 

  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上,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当时实在太激动了,这是我们塞罕坝三代人的共同荣誉!也是我们新时代塞罕坝人沉甸甸的责任。”现场,该场党委书记安长明作为代表接过了这份厚厚的荣誉。安长明说,林场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化苗木、森林旅游等绿色生态产业。这次获奖,更加说明塞罕坝几代人一直建设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建场以来,林场累计投资18亿元,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达到206亿元,每年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总价值145.83亿元。经济收入由建场之初的不足10万元增加到1.6亿元,林场自身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贫到富的同时,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近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2万人)受益。

  从借苗造林到发展苗木产业

  “塞罕坝第一批苗是借来的。因为从东北地区过来,长途运输导致苗木须根缺失水分,造林成活率低。”林场第一代务林人陈彦娴说。

  1962年,林场种植1000亩从外地引进的树苗,结果当年成活率不足5%;1963年春,又种植1240亩树苗,成活率也不足8%。

  创业者们开始摸索并培育出了“大胡子、矮胖子(根系发达、苗木敦实) ”的苗木,为林场大规模造林提供了优质苗木。

  “两手不停地取苗、放苗,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回到窝棚里,两眼发干头发胀,嘴唇干裂,脸上已经脱了一层皮。”陈彦娴描述着第一代务林人造林的场景。

  沧海桑田,又到一年造林季,如今的塞罕坝更多的是开足马力的机械设备,和对苗木的精细化管理。

  目前,林场建成高质量苗木基地9万余亩,带动当地百姓发展绿化苗木产业。周边地区建成千余家4400多亩绿化苗木基地。苗木总价值达7亿多,年产值1.4亿元,3500多户贫困户4500多贫困人口受益。为周边区域免费提供林业技术支持,推动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攻坚行动等生态工程建设,先后承担了十余项绿化工程。

  同时,加快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划分出自然保护区、商品用材林区等功能区,实施不同的森林经营措施。

  荒漠变身生态旅游示范区

  “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塞罕坝展览馆讲解员吴雪银每天都会把林场建设者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十年间已经讲了上千场。

  红色精神和绿色情怀在百万亩林海中激荡出有力回响。

塞罕坝展览馆。 王铁军 摄

  自2017年起,林场共接待全国各单位3000余批次,20多万人参观展览馆。

  塞罕坝森林小镇,平坦的大路,整齐的路灯,宽敞的文化广场,独具特色的民宿,一座现代林海小城正在崛起。

  在塞罕坝七星湖湿地公园,来自北京的游客吴兆彬觉得“人就像是在画里一样”。

游客游览七星湖湿地公园。 长城网记者 胥文燕 摄

  林场打造了七星湖湿地公园、塞罕塔、亮兵台、滦河源头等高品位生态旅游文化景区。同时,整合围场域内旅游景区,实行一票通游,带动了周边乡镇生态旅游发展。“农家游”、“乡村游”、手工艺品等绿色产业兴起。

  截至目前,林场森林面积达115万亩,森林覆盖率82%。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81.41万吨,释放氧气57.06万吨。   

关键词:塞罕坝,林场,脱贫攻坚责任编辑:胥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