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胖了只能演妈,瘦了才演女儿”:如何走出容貌焦虑|长城评论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田勘 
2021-03-23 19:11:57
分享:

  长城网特约评论员 张田勘(北京)

  近日,有人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青春期时胖过,甚至曾胖到过190斤,但身高不过170公分。因为肥胖,和玩伴一起拍的合照,会被对方删掉。等好不容易瘦下来,有人会怀疑她减肥成功是“吃药”或者“绝食”……这个故事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以及对“容貌焦虑”的讨论,甚至“这个世界对胖人的恶意有多大”登上了热搜。

  容貌正在成为很多人的焦虑,甚至“大敌”。曾有媒体向2063名高校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9.03%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求职时学历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容貌好的往往更占优势。而且,进入职场后的任职、报酬和升迁等,都与容貌和颜值有了联系。不能说所有高颜值的人都得到了更高的薪水和更快的升迁,但在人们印象中,似乎事实如此,甚至“颜值即正义”成为了人们的认同。进一步的实锤是,肥胖成为人们嘲笑和打击的对象。

  容貌焦虑和以容貌评价并评判一切的另一个后果是,催生无数的人去整容,让医美在盲目和野蛮扩大的同时,遗留给人间无数悲剧,每年中国的医美导致近10万人毁容,致残致死。

  容貌焦虑也在破坏和摧毁美和审美的多元化,把美貌的认知和评判集中到单一和极致的标准下,如A4腰、蛇精脸或巴掌脸、大眼睛、双眼皮、大长腿或小鸟腿等,无数计算机软件、美图和修图等也都按照这样的标准来修改人的照片,更使得整容也按照这样的标准造出模式化的美人,参差多态的美反而被抛弃。

  容貌焦虑的催生,其实科学也有责任。以肥胖而言,肥胖当然有害健康,有害健康的当然不美。但是,什么是肥胖在今天都并未有确切的严谨的标准。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首届全球肥胖大会,在这次会议上该组织明确指出,肥胖本身是一种疾病。此后,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中给予肥胖一个独立的疾病编码——278.00号。

  但是,当时和今天认定肥胖的标准是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就是肥胖,而肥胖也成为其他疾病、致残乃至死亡的高危因素。不过,也早就有研究人员指出,靠BMI来划分肥胖并不科学,因为判断肥胖与否的主要标准应当是一个人体内的脂肪含量,但是,每个人体内脂肪的含量是有差异的。比如,运动员和经常锻炼的人骨骼和肌肉发达,其BMI一般也较高,但他们并非肥胖。

  因此,有研究人员提出,人体健康应从6个标准来判断,包括脂肪率、水分率、肌肉量、基础代谢量、推定骨量和体重指数,应根据这6项标准来全面衡量。而且,在判定是否肥胖方面,主要看脂肪率。

  直到今天,也没有提出更为科学的判定肥胖的标准,目前,判断肥胖好像只是靠感官标准,以及医美推出的标准,还有各类编辑图片的修改标准。因此,人人都按他们制定的标准来衡量美,把稍有些肥胖但并不影响健康和正常功能的身材也视为不美,甚至歧视。更严重的是,影视作品对肥胖的歧视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推波助澜的作用,“胖了只能演妈,瘦了才演女儿。”

  更赤裸裸的歧视和无知还在于把肥胖与品质和个性挂钩,认定“胖就是不自律”,是管不住自己(好吃),没有毅力等,即便有才能,也会顺带提及TA的胖。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不会轻易陷入容貌焦虑的人才是真正有定力的人,哪怕自己是普通容貌,是略胖的身材,资色平平,但坚守和执念的是拓展和增强自身的才华,修炼内心的坚强坚韧,提升气质与精神的美丽,如此必然会在容貌焦虑中突围和脱颖而出,赢得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本文系长城网、长城评论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责任编辑: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