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匠心之光① | 王树林: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艺萌 张晓明 王棋 
2021-04-28 12:15:00
分享:

  开栏的话:“工者谓之精,千雕万琢,心承之而不折;匠其运乎神,一创一造,思新之如春江。”日前,“2021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名单出炉。这里面涵盖专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工匠们。他们是耐得住寂寞的坚守者,数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用丰富经验和创新精神助力行业发展。在他们身上,无一不闪耀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之光。“五一”期间,长城新媒体推出“匠心之光”系列报道,讲述河北大工匠的匠心故事。

  【人物名片】王树林,男,196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高级技师,1989年毕业于保定变压器厂技工学校变压器制造专业,同年9月进入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变压器制造装配工作,扎根生产一线。他曾获得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第十四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燕赵金牌技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技能带头人、机械工业技术能手、保定市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中央企业百名杰出工匠培养支持计划,其主导的王树林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选2020国家级技能工作室名单。现为河北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负责人。2021年,获得“河北大工匠”荣誉称号。

  王树林在工作车间。长城网记者 张艺萌 摄

  【匠心故事】“就算给了你们图纸和工艺文件,你们也造不出一台合格的变压器。”这是2005年王树林到德国学习换流变压器的技术时,德国专家甩给他的一句话。

  “作为中国人我一定要争这口气,一定要改变他们对中国制造的看法。”当时面对几乎一无所知又结构复杂的换流变变压器,王树林和其团队人员硬是用短短4个月,就完成了保变第一台换流变压器的生产。十几年过去了,王树林对当初德国专家的那句话仍然记忆犹新,也正是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在变压器制造上领域,攻坚克难、锤炼技术、打磨匠心。

  2008年,王树林带领团队完成了世界首台特高压1000千伏变压器整体套装研制工作,大幅提高了我国西部和北部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电力外送能力,使我国在特高压输变电项目中居于世界领先位置;

  2017年,在为世界上海拔最高、跨度最大、自然条件最复杂的藏中和昌都电网联网工程750兆伏安/500千伏现场组装变压器生产中,王树林对调压出头绝缘包扎提出改进方案,提高了劳动效率,保证了产品内在质量。

  ……

  4月24日,记者见到王树林时,他正负责一项1000千伏特高压变压器的组装工作。“我负责特高压变压器‘心脏’部分的安装工作,工友们把千差万别的绝缘件、线圈装配完成后都要转给我这道工序。因为每道工序本身都有一些制作公差,到我这之后,我需要去平衡他们,把公差达到一种最佳状态。”较之他人,王树林需要处理的问题多,每道工序都要过一下手,擅于从全局考虑问题,经验丰富。

  工作中的王树林(中间)及其同事。长城网记者 张艺萌 摄

  特高压变压器安装非常复杂,仅特高压变压器阀侧线圈下端多层反角环的安装就经常困扰人们。普通的变压器可能只需要1层、2层的反角环,但特高压变压器涉及到8—10层的反角环安装,里面涉及很多的风险控制点。王树林表示,“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有预见性的思维,安装第1层反角环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第2层反角环要怎么放,考虑到最后1层反角环会出现什么效果,如果不能提前处理风险点,前期工作做得再多都白费。”王树林说。

  工作中的王树林。长城网记者 王棋 摄

  “我们做的东西是要给国家骨干电网的重大项目使用,不能有丝毫差错。”多年的生产实践中,他掌握了对结构复杂的大型变压器整体套装过程中潜在的操作质量风险预判及精准控制技术,成功攻克了“阀侧线圈下端多层反角环的安装难题”“多层成型角环精准定位安装”等多种难题。

  日前,王树林创新工作室还发明了变压器线圈整体套装专用小工装,解决了1000千伏产品下部端圈放件难这一制约生产效率瓶颈问题。“这个自制工装的应用,可大幅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操作时间,有效保障了特高压产品绝缘件的安装质量。”

  工作中的王树林。长城网记者 张艺萌 摄

  “作为一线产业工人,在追梦路上尽职尽责,是社会价值的体现,我们将不断精进技术,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王树林说。(长城网记者张艺萌 张晓明 王棋;海报制作 郭红)

关键词:匠心,大工匠,河北,变压器责任编辑:张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