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承德考察调研指导,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为河北掌舵领航、把脉定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7400多万燕赵儿女更感使命如磐、力量倍增,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航向奋勇前进,谱写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篇章。近日,长城新媒体组织记者小分队,奔赴全省各地,报道反映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拼搏奋进的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敬请关注。
长城网记者 高航 乔娅
8月的塞罕坝,林海苍翠连绵,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几代人在塞罕坝栽下的树一米一株可绕赤道12圈;驱车行驶在张家口市崇礼区生态廊道,道路两侧一棵棵近10米高的白桦树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规模化林场和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建设,张家口冬奥绿化……一项项营造林工程扎实推进,40年来,河北省累计植树41.55亿株。
创新植树形式 为河北“披绿增色”提质增效
在河北省邢台市,一株株排列整齐的侧柏、山杏、山桃、酸枣等树苗,在白色育林板的呵护下迎风挺立……利用“郝氏造林法”,如今,光秃秃的浅山丘陵正和其他地方一样变得绿起来、美起来。
邢台市信都区运用“郝氏造林法”美化太行山。资料图
73岁的郝景香是“郝氏造林法”的发明人。“套塑料袋、埋玉米轴、盖石板片、靠育林板”的造林方法是郝景香发明的。经过实验对比,被称为“郝式造林法”的栽种模式在邢汾高速两侧栽种的1万亩生态林成活率超过95%。
“该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节水,种一棵树只需要浇灌3升水。”郝景香告诉记者,“郝式造林法”不仅起到固土、积水、保墒作用,还成功破解了气候干旱、土层瘠薄、蓄水能力差等制约造林绿化的关键问题,大幅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可学可推广的技术体系。
郝景香给各地林业干部做“郝氏造林法”示范。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互联网+”的时代,如何足不出户,栽植一棵小树?依托阿里云联数据中心等项目,河北省张北县大力开展“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推动义务植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家住张北县的居民王海军说,“互联网+义务植树”参与方式方便快捷,只需要登陆网页,动动手指就能履行植树义务,不仅有效解决了义务植树找地难、实地植树时间难等问题,还实现了义务植树的专业化、高效化,确保造林绿化实效。
近年来,河北省坚持把“互联网+义务植树”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太行山绿化攻坚、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等重点工程相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是河北省造林绿化工作成效显著的五年。全省累计完成营造林3954万亩,森林面积由8700万亩增加到990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31%提高到35%。
管护并举 以“林长制”助力“林长治”
提升林业治理能力,需要强化生态资源管护。全面推行林长制,就是落实“怎么管”。今年,河北省印发的《关于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到今年底,河北省要高质量完成推行林长制任务。
在河北省平山县梁家沟村村口,一块 “平山县林长制公示牌”格外醒目,上面公示着县级、镇级、村级林长以及护林员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平山县在林区主要路口和重点地段设立林长制公示牌。资料图
陈志军是梁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村级林长,如今,巡山护林成了他的日常工作之一。“作为林长,我很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每周都会沿着健身步道对各处林地检查两次。”陈志军告诉记者,对他来说,护林是一项重要责任,只有生态环境好了,家乡的天才会更蓝、山才会更绿、水才会更清,守护这片“绿”就像守护自己的家一样。
陈志军表示,林长制让林业发展有了扎实的制度靠山,解决了长期以来造林后期管护难的问题。“只有将眼前的这片绿水青山管护好,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陈志军说。
林长制的建设,除了要责任到人外,还需要通过科学技术进行营林护林。平山县林长办公室主任陈龙告诉记者,平山县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了整合气象、环保、防火、GPS轨迹定位等多种功能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了森林资源动态监控和管护人员实时调度,形成了涉林问题的预警、调度、办理、督导、反馈闭环处置机制。
茅荆坝林场万亩人工油松林一角。资料图
今年以来,全省加快推进林长制工作,组建了河北省林长办公室,建立了省林长制协作单位联络员制度、林长制信息报送制度、上通下联机制和网络交流机制。各地抓紧制定推进林长制实施方案,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健全完善配套制度。截至7月7日,张家口、保定、邢台、邯郸、辛集5个市的林长制工作已全面展开,其他各市正在按照时间节点陆续展开。
植树造林为后代留下“绿色银行”
一望无际的林海、琳琅满目的物产、车水马龙的游人……这是现在的塞罕坝机械林场,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与建场初期相比,塞罕坝机械林场由林地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每年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2.74亿立方米,固碳81.41万吨,释放氧气57.06万吨。
事实证明,塞罕坝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
今年,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这次获奖,更加说明塞罕坝几代人一直建设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说。
游客在塞罕坝七星湖湿地公园游玩。长城网记者 吴新光 摄
今年57岁的袁怀东是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台子水村村民。春季植树、夏季喷药、秋季割草、冬季剪枝,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下,袁怀东成了掌握多项林业技能的“土专家”。
“林场一年都有活儿,像我这样在机械林场长期打工的就有300多人,人均年收入可以达到1.5万元。依靠塞罕坝这片林场,这片绿,我们家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了。”说起林场对自己的影响,袁怀东满脸笑意。
据了解,建场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达到206亿元,每年物质产品和生态服务总价值145.83亿元。经济收入由建场之初的不足10万元增加到1.6亿元,林场自身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贫到富的同时,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近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2万人)受益。
数据显示,到2025年,河北省完成造林绿化1500万亩,森林抚育1500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103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5%,一幅美丽的绿色画卷正在河北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