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1月27日讯(记者 郭洪杰)今天,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市召开。会议系统总结了2021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了2022年重点任务。
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现场。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郭洪杰 摄
回顾2021年,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于文学介绍,河北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圆满完成“12384”年度任务,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民生工程圆满完成。棚户区改造开工11.04万套、建成13.62万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57个,启动城中村改造459个,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23万个,完成市政老旧管网改造288公里、雨污分流改造690公里,新开工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22座、建成5座,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生活水源全部置换为引江水。
房地产业、建筑业稳中有进。全省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023.9亿元,全省建筑业完成产值6484.6亿元。新开工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161.1万㎡,建设规模居全国第一。城镇竣工绿色建筑占比达到98.8%,位居全国前列。
城乡建设管理成效显著。创建首批省级生态园林城4座,新增园林城镇1个、节水型城市7座、洁净城市14座,创建“精品街道”28条、“美丽街区”10个。累计公布历史文化街区32片、确定历史建筑1182处。城市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建改造公园绿地1025个。4846户新增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农村“双代”应改尽改,累计改造1296.5万户。
于文学强调,2022年将在“八个着力”上下功夫,努力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着力抓好民生工程,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改造水、电、气、热等老旧管网,实现“内外兼修”。棚户区改造,新开工项目10月底前全部开工,2019年及以前开工的安置房年底前建成并交付。城中村安置房建设,坚持安置先行,优先将资金、人力等投入安置房建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全覆盖、新增生活垃圾零填埋。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和广场的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停车位,同时结合旧城改造补足配建停车位。城市改造提升,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
着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功能提升和经济发展。坚持以城市体检评估为基础,科学确定城市更新重点、合理划定城市更新单元,明确实施时序,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因地制宜,推进县城建设提质升级。
着力健全住房“两个体系”,促进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完善并稳妥实施房地产长效机制,支持商品房市场有效满足购房者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问题。通过公租房实物保障、发放租赁补贴,满足群众多样化住房保障需求。推行公租房申请“一证办理”。优化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租购并举保障缴存人基本住房需求。
着力推动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老旧管网改造向庭院全覆盖延伸。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强全链条分类管理。用好京津冀联防联控机制,打击建筑垃圾违规跨省运输行为。加强基础设施安全运营管理,开展城乡燃气、供热运行等安全排查整治,推进城镇既有住宅、单位燃气用户加装安全装置。开展物业管理和物业服务收费问题排查整治,向社会公示物业企业信用等级。排查城市公厕缺口,加强公厕规范化管理。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高质量筹办省第六届园博会和第五届河北国际城市规划设计大赛。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新划定确定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
着力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持续增强“河北建造”竞争力。推进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推进绿色建筑、建筑工业化发展。开展结构优质工程创建工作,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深化“双控”机制建设,保障建筑施工本质安全。加强施工现场扬尘管控,创建一批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
着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环境。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实现新增农村危房动态清零。在1001个示范村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提升农村住房建设品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处理全覆盖。加强农村“双代”后管理,推进农村地埋燃气管网普查,搭建城乡燃气监管信息平台。
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和法治建设,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升项目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水平。完善电子证书应用,深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招标“评定分离”改革。加强行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效能。依法严厉查处一批重点领域违法案件,保持对违法行为高压震慑态势。巩固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活动,常态化开展住建领域扫黑除恶斗争。
着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深化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民生工程建设等,持续跟踪问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