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有德才有信,有信才有立!“德”为官之本也
做人要讲道德,做官更要讲官德。所谓“官德”,通俗地说就是领导干部做官的品德和品行,恪守职业道德,保持政治操守。中国是文明古国,历朝历代重视官德的言论颇多,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又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来教化老百姓,再用礼制来规范约束他们,他们就会有知耻之心而自觉地走正道。官员如果官德缺失,就会在思想上、作风上导致官德的腐败。不仅导致国家和民众的经济利益受损,而且会败坏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并可能由此衍生更多的不良现象。 官吏是国家机器的运转者,其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统治效能。所以说官职“授有德则国安,授无德则国乱”,“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官德”的优劣往往会对其部署甚至一方群众起到很强的示范作用,由于官员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特殊,手中握有权力,是党的形象代言人,其“官德”修养不但是个人立身的根本,而且是党的党性党风的直接载体,也是感召他人、影响大众的最有效的力量。相反,“官德”有问题的官员,其危害不可估量。无德者立法必无善法,无德者执行必乱成法。王安石所说“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就是这个道理,历史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由此说来,在新时期,努力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是一项带有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基础性工程,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万万不可熟视无睹、掉以轻心。 高尚的官德不是于生惧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和从政实践修养而成的。历史上一切清官廉吏无不重视自身的官德修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终成正果”——赢得清廉美誉,流芳千古。 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拥有这种以天下为己任、为人民谋福祉、淡泊个人名利、务求高风亮节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则无论官吏职务大小,都可称为“大丈夫”。立定了这样的雄心壮志,他们的官德修养才有自觉性和持久性,才能节节升华,直达高峰。“宦海莫测,仕途多险”,各级领导干部要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手中的权力,视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义务。每个官员手中的权力,是为了顺利实现社会的发展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而被赋予的一种支配方式。它在根本上属于人民,完全为人民所有。人民群众是推进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也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领导干部一旦脱离群众,甚至与群众离心离德,则一事无成。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使自己出丑”。"官员要做到一心为民,就应该完全地从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真真正正为老百姓的利益着想。淡薄名利,远离腐败,情系群众、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把“服务群众、为民造福”作为永恒的天职,牢记领导就是服务,责任重于泰山,使命光荣无限。要不断改进领导作风,深入社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实践中修炼“官德”,端正“官风”,努力塑造干部良好形象,博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戴。成为让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 有德才有信,有信才有立!只有德厚才能承载更多的重量,也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的干部要做个好官,就要常修为政之德,做到廉洁奉公,执政为民,把我们的才华用在刀刃上,用在为老百姓服务上,为党风、干风、民风的纯洁贡献自己的力量。(李宁/文 贺宏伟/整理) |
关键词:长城网评,官德,品德,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