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芍药村抗震救灾突击队甘肃救灾归来
长城网衡水7月29日电(王永宏 扈炜)今日下午,为欢迎王文忠和他的11位农民兄弟从甘肃抗震救灾凯旋,中共衡水市委外宣局、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举办了“芍药村抗震救灾突击队甘肃救灾归来媒体见面会”。尽管王文忠和他的队员们神情略显疲惫,但回忆起抗震救灾过程,谈起自己的切身体会,他们都说:“只要我们芍药村抗震救灾突击队的旗帜插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战场”、“为了灾区群众,再苦再累也值得!” 7月22日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上午11时,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抗震救灾模范、枣强县芍药村党总支书记王文忠带领11名农民突击队员,统一着装,携带应急灯、撬棍、千斤顶、铁锹等工具及救援物资迅速起程奔赴灾区。经过13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于23日0时30分到达震区岷县,并立即展开灾区救援工作。 据悉,这次甘肃抗震救灾,历时6天,王文忠率领抗震救灾突击队转战岷县3个村庄,克服天气炎热、泥石流滑坡、路况危险、体力透支等多项难以想象的困难,营救被埋灾民、帮助运送伤员、抢救灾民家庭财产、发放救灾物资,红艳艳的“芍药村农民抗震救灾突击队”旗帜在救灾现场飘扬,芍药村党员突击队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把衡水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给灾区人民,树立了“厚德衡水”、“善行河北”的大爱形象,突击队员历练了品质,提升了境界,也为衡水这块道德高地,再次增添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衡水芍药村农民抗震救灾突击队甘肃救灾归来。扈炜 摄
芍药村民间救灾突击队“有灾就上” 2008年5月12日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正在北京住院的王文忠第一时间赶回芍药村,连夜组织召开了村党支部大会,选出了14名青壮年组成了抗震救援队。王文忠带领这支河北省民间第一支跨省救援队,从北京出发,携带36万多元的救灾物资,星夜赶往地震灾区。灾区到处断壁残垣,余震不断,救灾工作随时面临危险。在灾区救援的半月时间里,他们白天组织抢险救灾,晚上深入受灾群众中作安抚工作,每天休息时间不足5小时。足迹遍及3个市5个乡镇6个村庄,共救助村民63户,搬运家用物资200多台套,走访并心理安慰受灾群众189人,共投入救助资金100多万元。王文忠在救援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总是第一个深入危险区域查看地形,确定救援方案。中组部《关于做好部分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用于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下发后,他立即打电话,委托家人向枣强县委组织部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村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7218元。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王文忠迅速成立了由18名党员组成的“抗震救灾突击队”,在紧张筹措棉被、帐篷、棉手套、食品等价值3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后,连夜赶往灾区。“我不能回去,这个时候回去就是当逃兵!”由于连续作战加上高原反应,4月18日下午,王文忠晕倒在救援现场,被紧急送往战地医院抢救。医生警告他:“心脏缺氧、心肌缺血,必须立即撤离高原。”王文忠却坚定地回答:“不!”因为高原反应强烈,他只好走到哪里就把氧气瓶和速效救心丸带到哪里,在奋战的八天八夜里,他被藏族同胞称为“氧气瓶队长”。 2012年8月,云南彝良发生地震。王文忠和15名年轻党员再度出征。在重灾区洛泽河镇毛坪中学发放物资时,王文忠了解到灾民汪建明成绩优异的两个儿子,一个已经辍学,一个面临辍学。王文忠揽过面临辍学的15岁孩子汪泽雄,说“再穷也不能委屈孩子,有困难我帮你!”他拿出2000元现金,并当场签下承诺书,孩子从初二直到大学费用,完全由他负责。另外,再给汪家1万元盖新房。当天下午,王文忠北京的公司汇出的1万元钱就转交到了汪建明手中。 在彝良救灾过程中,王文忠遇到了流浪小男孩吴友全。得知他无所依靠的遭遇后,王文忠便决定把他带回芍药村收养,并在与当地民政部门和吴友全的伯父协商后,办理了临时领养手续。他给孩子起名叫“小幸福”,希望孩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事实也是如此,把吴友全托付给家境好、富有爱心的王志领夫妇后,孩子不仅吃穿不愁,而且上了学,长高了,长胖了,爱笑了,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幸福的家庭。 2013年4月,四川雅安发生地震,从21日到25日,在余震、滑坡不断的险恶环境下,以王文忠为首的芍药村12名农民勇士深入到芦山县龙门乡、宝盛乡及宝兴县灵关镇等重灾区开展了搬运伤员、发放救灾物资、为灾民搭建帐篷、从废墟中抢救财产、抢修阻断公路等一系列救援活动。共为灾区发放包括帐篷、妇婴用品、方便食品等在内的价值22万元的救灾物资,救助灾民达500多人。 四川汶川、青海玉树、云南彝良、四川雅安,王文忠一次又一次带领芍药村抗震救灾突击队,带着救援物资,前往灾区一线救援。枣强县芍药村农民党员抗震救灾突击队已成为衡水民间救援的一面旗帜,所到之处,都被人们赞誉:“你们辛苦了,衡水人真是好样的!” 救灾突击队长王文忠“扎根”芍药村 今年51岁的王文忠,不仅仅是芍药村抗震救灾突击队队长,还是北京欧圣奥服装商贸公司董事长。在北京知名的外贸商业街雅宝路上拥有6家门店、经营着6个皮草品牌、固定资产超亿元,是个不折不扣的亿万富翁。 2007年6月,20多名芍药村的乡亲来北京恳求他说:“文忠啊,你快回来吧,乡亲们都过不下去了!”县里、镇里的领导也多次邀请他回村当个带头人。“作为一名有着2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一个经过部队锻造洗礼的退伍军人,我不能只知道在自己的财富数字后边不断地加零,而眼睁睁看着乡亲们越过越穷。”2007年9月21日,王文忠下定决心,回村担任了芍药村党支部书记。 “我回来不是为了当官,是为乡亲们做事来的,我绝不拿不沾不贪村里的一分一厘!”在第一次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上,王文忠说话掷地有声。 以前的芍药村以乱出名。他到任之前,村里10年没开过群众会,决策不民主、财务不公开,村民层层上访。上任伊始,他从“治乱”开始。筹组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两委”班子,把老党员发动起来,把青壮年召集回来,相继成立了民主监督小组、理财小组、治保会、综治办、文明办、妇代会、青年突击队,制定了村民议事、村务公开、干部选任、财务管理等20多项制度。通过民主推荐、干部测评,让那些有群众基础、有公心的人加入到各个组织中。“王书记虽然是村里的一把手,但是村集体要花钱买什么东西,他从不自己做主,完全是大家举手决定。”芍药村理财组长代丙麦说,现在村里每一项收支,都必须有书记、主任和会计三人签字。重大支出,还要有村民代表签字才能生效。同时,王文忠不忘解决历史遗留的一个个问题,逐渐把人心凝聚起来,摘掉了芍药“上访大村”的帽子。 “治穷”是王文忠走的第二步棋。村里没钱,为解决村民最迫切的吃水难、行路难问题。他个人垫资100余万元,打了一眼340米的深水井,让村民用上干净的自来水;为村里修了2300多米的水泥路、4800多米田间路,新盖了学校、医疗中心和新村部,还建起了文化广场,安装了路灯,建起垃圾池,在村前村后种上了芍药花,彻底改变了村容村貌。 “村容村貌的改观还不能从根本上摘掉乡亲们的穷帽子。只有群众富裕了,日子才能有奔头。要实现富民目标就要发展经济。”芍药村所处的大营镇是全国有名的皮毛加工基地。经过市场调查,2008年,王文忠投入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村里建起裘皮服装合作社,他这部分钱不参与分红、不要利息。合作社成立了3个小组,采用“8+2”模式,每组10户村民入股,其中2户村民是全村公选的贫困户,采用劳动力入股方式,不仅可以获得劳动收入,年底还享受同样比例的分红。“一部分人富了算不了什么,我的目的是让富户带穷户,实现共同富裕。”王文忠说。 裘皮服装合作社刚成立时缺技术,他联系南京最好的工人师傅来村传艺授教。为保障合作社前期资金运转,他让出了北京自己公司的部分订单。合作社进入了良性循环,经济效益猛增。截至目前,裘皮服装合作社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效益1000多万元。 王文忠又相继成立了无公害蔬菜大棚合作社和生态养鸡合作社。王文忠拿出2万元作风险基金,并帮助村民贷款、带领村民到山东寿光学习。合作社统一生产标准、采购和销售,还聘请师傅驻村指导技术。当年,4个农户每个大棚年收入3万至5万元,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了更多农户的创业热情,到目前,全村30户村民发展蔬菜大棚30个,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 生态养鸡合作社则采用大户带动模式。目前养殖场已有一万多只鸡,有48个农户入股,养殖场累计收入达到700多万元。如今,三个合作社生产出的服装、蔬菜、蛋禽都注册使用了“芍药花”商标,深受王文忠市场经济理念熏陶的芍药人正在全力打造知名品牌。在王文忠的带领下,芍药村从过去当地有名的穷村、乱村、落后村,成为河北省的文明村,年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500元增加到近8000多元,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因为村子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历史上也有种植芍药的传统,2009年10月,王文忠从山东菏泽引进了15个优质芍药新品种,进行栽培驯化,在原来15亩芍药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今年准备再繁殖50多亩,计划打造万亩芍药科技种植园和观光园。 王文忠,就像一株生命力顽强的芍药花,不仅把根深深扎在了芍药村的土地上,还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把芍药花的芳香带到了天南海北。 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抗震救灾模范、枣强县芍药村党总支书记王文忠。扈炜 摄
|
关键词:衡水,芍药村,救灾,突击队,甘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