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评]浅谈信息时代村支书的声名之困
在一个有着85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里,村支书是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在一个有着8亿农民的国家中,村支书是基层群众的“领头羊”。群众说得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支部看支书”。村支书是党在农村的“形象代言人”,关联着千家万户,上面的千条线,都需要村支书这根针去引。 村支书,这个不足为外人道的“芝麻小官”,在一方却是拿捏大小意见的“大人物”。这个群体里优秀代表不胜枚举,前有躬行垂范、鞠躬尽瘁的东英村支书郭孝义,后有务实清廉、带民致富的华西村支书吴仁。那些“最美”村支书用其言语和作为在广大党员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 然,身处新闻满天飞的信息时代,总不乏“欺名盗世”之徒,个别村支书以“土皇帝”、“巨贪”、“恶霸”之名攫取世人眼球,引起哗然一片,强推村支书群体陷入名声之困。“害群之马”终究难以“入流”,但其对村支书群体声誉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村支书要想以正视听、去污名化,就该“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对照“四风”,“洗洗澡、治治病”。而不是整天忙着摆“花架子”,精打自己的“小算盘”。既要做好党员群众的“服务员”,又要当好村务民情的“管理员”,既要做好人事关系的“协调员”,又要当好方针政策的“引导员”。只有把工作做好了,才会“以点带面”,才能筑牢“中国梦”的“地基”。 当然,政府在加强监督、创新管理的同时,也该让村支书在职有待遇,干好有荣誉,上升有门路,退休有保障。社会大众也该多给予村支书宽厚的“拥抱”和理解的“目光”,不能因为几只“苍蝇”而把村支书群体“脸谱化”,甚至“妖魔化”。如此,村支书名声之困可解。(罗政/文 赵晓慧/整理) |
关键词:长城网评,村支书,声名之困 |